APP下载

体验·探究·辨析:物理课堂中的“理趣”

2019-11-14张金茂

新课程·中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趣辨析体验

张金茂

摘 要:理趣思想关注认知之“理”,重视过程之“趣”,引导教学向合理合趣的方向发展,正是解决物理教学问题的对症良方。物理课堂实现理趣境界的基本途径可以概括为三点:体验、探究、辨析。

关键词:理趣;体验;探究;辨析;课堂

“理趣”即“含理而有趣”。学科教学中的“理趣”,指课堂教学遵循规律,课堂生活富有趣味。“理趣课堂”是由特级教师沈庆九首先提出的。有幸成为学校“理趣”课题组的一员,对于我来说有着特殊意义,近期拜读了他的《现代课堂的理趣境界》这本书,收获颇丰,通过这本书我对“理趣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有理有趣,理趣相融”应该是我们理趣课堂的追求目标。有理,即课堂的科学性、合理性;有趣即趣味性。同时我也在逐渐将这一理论付诸到课堂实践中,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从目标确立到关系建构,从理念刷新到策略谋划,从活动设计到课堂组织,努力将理趣思想渗透到我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初中物理的主要教学目标。践行理趣思想以来,我越来越觉得,对于物理这门学科而言,理趣思想对有效达到上述目标是极有指导价值的。物理学科与生活很贴近,但提升为概念定律后往往又很抽象,这对很大一部分学生造成了困扰,也造成了其学习兴趣的渐失。理趣思想关注认知之“理”,重视过程之“趣”,引导教学向合理合趣的方向发展,正是解决物理教学问题的对症良方。在此思想指导下,我通过教学尝试,将物理课堂实现理趣境界的基本途径概括为三点:体验、探究、辨析。

下面试以《功》教学为例阐述。

一、体验:“我”在其中的理趣

体验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生活中我们常见这样的现象,当别人描述惊险刺激的游戏时,孩子们常会产生“我要试试”的冲动。这便是心理学上的“潜意识原理”。它的精髓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对于未知,最佳的方法是主动积极地亲身体验。

这对教育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现代教育思想中,“我”即学生自身,对于理趣课堂而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尤为重要。“我”是谁,“我”处于什么位置,“我”能够做什么,决定了课堂与理趣境界的关系。毫无疑义的是,“我”的参与度越高,课堂与理趣的契合度就越高。那么,体验,无疑是物理课堂增强学生自我存在感的重要途径。我在这方面做着努力。

以《功》的教学为例,“做功”概念本是很抽象的,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我在课始设计了“推桌凳”的小活动:让学生先分别将凳子和桌子推动相同的距离,再将桌子推到更远的距离。在学生获得推桌子比推凳子更累的体验后,我再追问其中的原因。学生讨论后得以明确:“累”的程度和运动距离、所用力的大小有关。关于功的概念于是水到渠成:刚才体验活动时,我们都对桌凳做了功,且功是与力及距离有关的。至此,学生都认识并真正理解了“做功”的含义。下面针对这一体验设计,谈谈个人的几个观点。

1.为什么要体验

首先体验绝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不能为体验而体验。通常在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一个叫抽象知识的理解,比如本节课的功。或者纠正学生某一错误或模糊观念时,体验活动往往能起到比单纯的讲授或视频教学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温度这一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知道仅凭我们人体去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准确的。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小体验:先将左右两个食指分别放进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隔一段时间之后再同时放进一杯温水中,此时同学们发现两个手指对冷热程度的感受是不同的,从而了解到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必须靠科学的实验仪器去测量。再比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大气压强的大,我们设计了吸盘实验,当几个男同学都无法拉开碗口大地吸盘时,同学们是震惊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显而易见,这些体验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对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体验要注意什么

“理趣”教学中的理主要指合理性、科学性。体验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即是合“理”,活动的设计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在声的教学中,对于固体液体可以发声,虽然要设计这样一个体验活动手到擒来,但是却没有必要,因为这是一个学生早就认识的,这样的体验无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当然也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体验的内容要合理。

其次是科学性。在本节课的上述体验中,要求学生推桌子和推凳子前进相同的距离,以及推相同的桌子前进不同的距离来比较“累”的程度。在这一体验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体现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所以虽然有时体验活动不像实验那么严谨,不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反复地論证,但科学性却同样重要。

3.如何使体验的效果更好

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具体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学的情境性、关注教学关系的建构、实施质性评价、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注重理性思维的引导。在课堂中的体验,我觉得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老师要能放下架子,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然后注重参与度,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尽可能地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体验。还有要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来创造体验,增强自我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教学正是“把兴趣当成了最好的老师”,不只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根深蒂固”的理解。看来,体验的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动全局皆活的神奇“功效”。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正是因为物理规律和原理多数比较抽象、概括,我们教师才不能照本宣科、生硬呆板地授课,才应该确定“听不如看、看不如做”的教学理念,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体验中获取成功的快感。但这个做应该是有目的的,体验的结果应该是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的,也就是要循理。

二、探究:自“我”发现的理趣

中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的基础,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它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物理实验中所呈现的物理思想、方法,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2]实验探究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教育来说,它更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等可贵品质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实质上也是人自我发现的过程。因为探究与人自身喜欢更直观、更现实感受的本性相吻合,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最“理趣”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在《功》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探究一个关键问题,功的原理即使用机械做功能否省功?由于学生已经知道有的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省功,所以很容易产生机械能否省功的疑惑。质疑是一切探究的开始。我先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探究使用滑轮作简单机械能否省功,学生讨论后认识到:使用滑轮组拉力做功比克服重力做功要稍大,所以不能省功。我再通过分组,让他们探究斜面能否省功。同学们分组活动,气氛异常活跃,最终都得出了科学结论。

事实上,人类科技的发展之路就是无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教学中,探究性的实验是非常常见的。但教材毕竟是教材,它所呈现的只能是科学家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只是教师不能禁锢自己,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让学生“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氛围。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致力于挖掘学生的探索欲,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成功之理趣。

三、辨析:寻求真“我”的理趣

辨析是追求真理、寻求真“我”的有效方式。物理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运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辨识一些容易导致认知错位的现象或认识。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表达力构成考验,而理趣往往就在其中,因为这与学生喜欢征服的内在欲望是吻合的。辨析有多种表现形式,辩论就是其中的一种。辩论是指意见相悖的双方或多方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争辩,以确立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的一种口语形式。俗话说:真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在辯论中越辩越明。辩论给了学生发现的乐趣,合作的快意,获取知识的惬意。

教学“是否做功”环节时,我抛出了两个问题:(1)如何理解“必要条件”四个字?(2)为什么在距离之前要强调“在力的方向上”?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小组讨论很是活跃。这时我在PPT上展示了两幅画面:一个人推车但没推动;一个人搬石头但没搬起来。让大家试着判断图中两个人对物体有没有做功。同学们交流后达成了共识:没有做功,因为虽然都对物体有力的作用,但是物体没有移动距离。接着我增加难度,在PPT上出示了另一幅画:一个运动员将球踢出去一段距离。要求大家讨论:从足球离开脚到停止有没有做功?各个小组中都传来同学们的争论声,有的小组在争论中意见得到了统一,有的小组则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课堂的又一次辨析活动出现在对距离要在力的方向这一知识的理解中,在了解了“背书包水平前进”,因为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之后。我让学生讨论上楼过程是否做功,同学们对力在竖直方向,而距离在斜向上的方向,此时力是否做功进行了辩论。在辩论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或想法或疑惑,既加深了自己的理解,也让其他同学开阔了思维少走了弯路。在一次次的辨析中,学生开阔了思维,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同时还让培养了他们发散思维的意识。

在课堂辨析中要注意避免几个误区:(1)追求形式,误解新课标下的课堂讨论实质;(2)曲解主题,偏离重点;(3)脱离学情,不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3]

也许有人要说辨析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交流讨论吗?笔者认为辨析和讨论是有很大区别的。学生在参与讨论时,很可能有部分学生是没有主见的,他们大多数时候是知识聆听者而非参与者,对讨论的结果也可能还一知半解。而辨析则实在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后进行的,因此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都有观点要表述,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还是在辨析中逐渐否定了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相信每个人都会对辨析结果理解得更深刻。

体验、探究、辨析,让我的物理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理趣光彩。我需要沿着这样的方向继续尝试,在“理趣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理趣氛围、教学理趣内容、开展理趣活动、引导理趣探究、彰显理趣品质,发展学生理性思维、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刘冬岩.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4):50-53.

[2]汪海.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5):59-61.

[3]沈文新.新课标下的课堂讨论辨析[J].中国民族教育,2006(10):40.

注: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初中“理趣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GH2018021。

猜你喜欢

理趣辨析体验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理趣理念的提出与优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