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策越开心》中方言词语运用的策略与表现功能
2019-11-14袁佳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方言视域中的湖南文艺研究》(14A105)。
摘 要: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湖南经视台的《越策越开心》是“湖南最火爆的娱乐性脱口秀节目”,节目中方言的运用和改造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从应用的角度对《越策越开心》中的方言现象进行研究,把方言理论与电视节目实践结合起来,重点分析方言词语在节目中的运用策略及表现功能。
关键词:《越策越开心》;方言运用;策略;表现功能
作者简介:袁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2
一、《越策越开心》简介
作为闻名全国的方言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以下简称《越策》)巧妙地运用方言进行创造或再创造。但与传统的方言节目不同的是,《越策》是以普通话为主、方言为辅,适当地搭建起普通话和方言的桥梁,使二者相互融合补充,从而凸显节目的娱乐效果。其中,《越策》制胜的秘诀之一就是方言词语在节目中的巧妙运用。
二、《越策越开心》中方言词语运用的策略与表现功能
《越策》广泛运用了方言词语,并且推广了很多极具韵味的方言。但是,方言词语在《越策》中的运用并不是漫无目的、投机取巧。《越策》中方言词语采用适当,一则可以使节目凸显地方特色,二则可以塑造鲜明的人物、烘托节目的娱乐效果。
(一)选用名词性方言词语
《越策》在节目中使用了大量頗具地域特色的名词性方言词语,包括:方言称谓名词、方言指物名词、方言地名等,充分体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语言特色和风土民情。
方言称谓名词。长沙的方言亲属称谓名词十分丰富,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意蕴,如:爹爹,意即:祖父,也可尊称年老的男子;娭毑,意即祖母,也可尊称年老的妇女;娘老子,对母亲的背称;爷老子,对父亲的背称;堂客,一是指妻子、二是泛指妇女。《越策》里还出现了一些方言社交称谓名词:伢子男孩儿、满哥男青年、妹子女孩儿、妹坨女孩儿。贬称也是《越策》中的热门词汇,如:宝、蠢得死、利干郎、辵巴子、化生子。这些方言称谓词语的运用,向观众再现了长沙本土的生活民情,显现了长沙人特有的情感态度。
方言指物名词。《越策》中的方言指物名词给观众展现了长沙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土风味,如:口味虾、臭干子、剁辣椒、坛子菜、糖油粑粑,等等。“子”尾词是长沙方言中指物名词的一大特色,节目中的“短裤子、指甲子、硬壳子、锄头欛子、铺子”等,不经任何加工、改造,真实地反映了长沙人的语言习惯、饮食习惯。
方言地名。在长沙,地名命取的方式五花八门,插曲《长沙策长沙》中写到:“白沙井、红花坡,黄土岭,黑石渡、马王堆、走马楼、天心阁、爱晚亭、岳麓书院、南门口、北正街、东塘、清水塘、扫把塘、长岭、窑岭、伍家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越策》通过节目向观众展现了很多人文景观和城市历史发展轨迹。
(二)选用动词性方言词语
长沙方言动词数量庞大,意蕴丰富,《越策》中出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有:累一指劳累;二指烦劳、嗍吮吸、策调侃、擂不顾一切冲过去、跍蹲、怄气恼、运味一指入神;二指有韵味、斗欛开玩笑;故意作对、捏白撒谎、扯皮无原则地争吵、架场开始做某事、了难调解纷争、发宝气做蠢事或说蠢话,带笼子设圈套引诱他人上当、吓得一滚吓了一跳、下(不)得地不好收场;不得了、醒门子指无意中泄露真相,等等。
长沙方言的代表必定少不了“策”,“越策越开心”这一节目名称也恰当地体现出长沙人的能言善侃和他们独特的娱乐感。此外,“发宝气”也是长沙人的一个口头流行语,本意是指做蠢事或说蠢话。某期节目里聊到旅游行业服务工作者时,汪涵说:旅游部门每天接待这么多人,如果还有人不耐烦的话,那弄不好就会“发宝气”了。用在这里正好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三)选用形容词性方言词语
形容词性方言词语,包括方言性质形容词和方言状态形容词。这些词语的使用对节目气氛的营造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方言性质形容词。《越策》中出现的方言性质形容词有很多,例如:宝傻、硕差劲、灵泛机灵,聪明、硬扎坚固;坚强有力、霸蛮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硬干、背时倒霉,等等。“灵泛”即“聪明”的意思,但比“聪明”多了一层“人精”的意思。节目中曾调侃:“你怕是喫哒灵泛得乐吧!”“灵泛得乐”可以说是“灵泛”的变体,这种轻松的调侃方式,体现了长沙人风趣幽默的生活态度。
方言状态形容词。节目中出现的有:稀乱很乱、纠麻极差;很纠结、墨黑像墨一样黑、价湿很湿、滑凉很凉、好久巴久很久、宝里宝气很傻、造孽巴沙很可怜的样子、热闹伤哒热闹极了,等等。其中,“宝里宝气”一词通常能反映说话者的不满或者厌恶的情绪,比“宝气”语义程度更深、感情色彩也更浓。这些状态形容词的选用也可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态度。
(四)选用方言疑问代词及其复合短语
在《越策》中,《越策》中出现的方言疑问代词主要有:么子什么、么家伙什么东西、么子路什么事、么子样范什么样、何是怎么、何解怎么;为什么、何得了怎么得了,等等。这些疑问代词及其复合短语具有地域特色,具有较强的表现功能,很难被普通话词汇完全替代。主持人或嘉宾口中的“何解啰?”意为“怎样?”,但是“你要何解啰?”则该理解为“你想要怎样?”,带有挑衅和威胁的成分。这些独具表现力的词语在《越策》中的使用,有利于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烘托节目的娱乐品质。
三、结语
《越策》中方言词语的巧妙运用,使节目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聚集了超高的人气。独具意蕴和特色的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等方言词语以及方言疑问代词,清晰地凸显了长沙的社会民生和风土人情。同时,节目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向观众展现了长沙人的社会心理,透视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态度。《越策》通过这些策略运用方言,不仅使节目收获大批观众,也以更鲜活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长沙方言的魅力,传播了多彩的湖湘文化。
参考文献:
[1]鲍厚星等.长沙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鲍厚星等.长沙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陈芳.《越策越开心》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0.
[4]何安定.“越策越开心”节目语言幽默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5]罗昕如.湘方言词汇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