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瑟王之死》中兰斯洛特的社会悲剧

2019-11-14张猛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

张猛

摘  要:中世纪西欧的骑士同贵妇人之间盛行着所谓的典雅爱情,这种典雅爱情成为教会培养骑士对于领主忠诚、维护封建统治的有效手段,其实质更倾向于带有宗教性质的柏拉图之恋。《亚瑟王之死》中兰斯洛特同桂妮薇儿的恋情便是在这种社会观念下进行的,但兰斯洛特强烈的个人情欲打破了典雅爱情的禁忌,最终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而他对自己的悲剧命运的原因全然不知。本文试图从兰斯洛特的世俗性同中世纪宗教性社会观念之间的冲突来分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究出在社会悲剧中,整个社会观念是如何压抑并剥夺掉个人幸福的。

关键词:亚瑟王之死;典雅爱情;兰斯洛特;桂妮薇儿;社会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2

兰斯洛特是《亚瑟王之死》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相对于亚瑟王来说,兰斯洛特更像一个充满情欲和矛盾的“人”,而不是和亚瑟王一样具有完美道德、类似于神性的存在,其人性上的复杂以及信仰与欲望之间的斗争使得其人物更加丰满,但他身处宗教观念盛行的中世纪,他强烈的世俗性便受到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压制,他的悲剧类似于19世纪现实主义所盛行的社会悲剧,即主人公的悲剧遭遇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社会,诸如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一、典雅爱情观念的由来

促成典雅爱情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正是战争、宗教和十字军东征本身,在使粗野时代的妇女转变成骑士时代的女士这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1](P272),一方面,在男人进行十字军东征时,女人们发现她们完全有能力处理财政、税收和其他政治问题,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并且在法律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和巩固。另一方面,十字军东征前,西欧妇女的地位并不高,在基督教中,夏娃由于偷吃了禁果导致整个人类背上了原罪,妇女被看作是邪恶、堕落的代表。

十字军东征使得西欧骑士接触到了拜占庭圣母崇拜的信仰。当时拜占庭认为虽然夏娃给人类带来了原罪,但圣母玛利亚以纯洁的童身受孕生下基督,为全人类带来了救赎和拯救。并且圣母在基督诞生前后,都一直保持着童贞之身,这便形成了拜占庭圣母崇拜的文化。通过十字军战争,这种圣母崇拜被带回了西欧,从而促进了西欧妇女地位的日益提升,为典雅爱情中骑士将贵妇人理想化提供了信仰支撑。

其次,中世纪规定妇女结婚的年龄不得小于12岁,但很多家长由于利益或其他因素,在孩子七八岁甚至更小的时候便将她们嫁出去。[2](P14)在这样的情况下,婚姻只是一种为了获取某种利益的契约,没有任何个人意愿可言。贵族间这种无爱婚姻使得11、12世纪西欧上层社会流行着这么一种观念:爱情和婚姻平行共存、互不矛盾,爱情是一种当事人可以随便赠给别人的礼物。[3](P77-84+129)所以,贵族间的无爱婚姻也为典雅爱情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再者,骑士身份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世纪西欧的骑士大都出生在贵族家庭,在童年时期,一般在七岁左右,便被送到领主家中成为一名侍童,主要跟随女主人学习礼仪等各方面的知识。到十四岁时他便成为一名扈从,直到二十一岁被册封为骑士。在成为扈从之前,骑士都在城堡中接受贵妇人的各项教育,贵妇人同时扮演着教师和母亲两种角色,在騎士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受到的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高贵优雅的贵妇人,自然会对其产生崇拜和亲近的感情。这是典雅爱情出现的制度原因。

二、典雅爱情的特点

中世纪的典雅爱情与现代意义上、建立在两性平等关系上的相互吸引的爱情并不相同,典雅爱情更多的是被教会用作培养骑士对上帝及其领主忠诚的工具,从而起到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在这种目的导向下,典雅爱情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

首先,骑士单方面对于贵妇人无条件的崇拜与服从,他可以为了贵妇人赴汤蹈火,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而贵妇人则不必为此做出多大的回应,这主要是因为骑士同贵妇人的地位差距所造成的。虽然骑士大多是贵族,但他们从小被送往的往往是比自己地位更高的领主家里,所以其地位相对于自己的女主人来说是要低一些的。在他们眼中,贵妇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优雅从容的举止,是他们心中的偶像。

在广为人知的浪漫骑士尤瑞奇的故事中,为了能得到女主人的青睐,他甚至将女主人的洗脚水喝掉,但得到的却是女主人的呵斥。后来他砍下自己的手指放进绿色天鹅绒盒子里送给女主人,也仅仅得到她答应时常看看这个手指的许诺。

典雅爱情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它是柏拉图式的纯精神之恋,一方面中世纪有着强烈的贞洁崇拜。基督教禁欲主义认为性欲象征着肮脏与疾病,骑士必须要立下“绝产、绝色、绝意”的誓言,过着不受玷污的贞洁生活,才能一心一意服侍上帝,达到完美的境界。

另一方面,典雅爱情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非是真正鼓励骑士与贵妇人相爱。典雅爱情中双方的纯洁关系也受到游吟诗人的大肆赞扬。在中世纪著名的骑士叙事诗《特里斯丹和伊瑟》中,男女主人公虽然相亲相爱,但当两人为躲避风险遁入密林而不得不睡在一起时,两人之间却放着一把利剑,象征他们之间爱情的纯洁高尚,神圣不可侵犯。另外,在封建习惯法中,如果骑士勾引领主的妻子,那么他不仅犯了通奸罪,又犯了背叛领主罪,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法国两名骑士由于被指控与王子们的妻子有私情,被阉割后用马拖入绞刑架处死。[4](P90)

所以,所谓典雅爱情,本身与爱情并无多少关系,它只是下级对上级单方面无条件地服从与崇拜。这种观念本身就有不合理之处:一方面,贵妇人作为宗教和领主的代表被用作训练骑士忠诚的对象,但其本身也有主体性,所以当贵妇人同上帝和骑士的领主发生冲突时,骑士究竟应该站在哪一方?在《亚瑟王之死》中,兰斯洛特便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困境。其次,要求绝对的精神之恋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做到,更何况是对充满着世俗性特征的骑士来说。骑士,首先是战士,他们直接要面对的是战争,是整日萦绕在身边的危险,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像修道院的僧侣那般虔诚的禁欲修身,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更会选择及时享乐,因为并不确定自己会在哪一场战斗中再也不能醒来。

三、兰斯洛特与桂妮薇儿的禁忌之恋

兰斯洛特同桂妮薇儿的恋情并不具备典雅爱情的两个特点。其一,兰斯洛特本身也是国王,他与桂妮薇儿的地位差距并不大,并且由于他武艺高强,在帮助亚瑟王统一不列颠及比武大会中,都能力压群雄,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当然也俘获了桂妮薇儿的心。所以他们之间的爱是一种相互吸引,并非是兰斯洛特单方面对桂妮薇儿的爱慕。

更进一步,兰斯洛特同桂妮薇儿建立在相互吸引基础上的爱情便很难做到纯粹的精神之恋。但不论是对于兰斯洛特还是桂妮薇儿来说,他们都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去反抗不合理却盛行的典雅爱情的观念。

从兰斯洛特在追寻圣杯过程中对上帝做出的忏悔,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同桂妮薇儿之间的爱有着深深的负罪感,“我绝大部分的武功事迹都是为了王后才做的。为了她,我不管对错与人打斗。我从未想过为上帝而战,我所想的只有自己的荣誉和王后的青睐。”[5](P181)按照教会的解释,中世纪骑士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兰斯洛特却有着强烈的世俗性,这种世俗性与当时社会所要求的宗教性格格不入。兰斯洛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向上帝起誓将洗心革面,远离一切罪恶,一心一意遵循骑士的道德准则。

但是兰斯洛特的悲剧便在于他的世俗性远大于他的宗教性,但是他又从内心里认可当时的社会观念,在行为上又充满着强烈的个人性。讽刺的是,正是在他立完誓言归来后才同桂妮薇儿突破禁忌,最终被捉奸在床,从而引发了与亚瑟王本不情愿的对立。即使他把将要被火刑处死的桂妮薇儿救回自己的城堡后,他仍然没有想过就此将桂妮薇儿占为己有。而是在得到保障桂妮薇儿安全的保障后,将她送回亚瑟王宫。

兰斯洛特在营救桂妮薇儿的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误杀了许多本来崇拜自己的骑士,这也成为后来亚瑟王阵营决心与他一直为敌的原因。但即使付出了与昔日手足相残的代价,也没能捍卫住他为之追逐疯狂的爱情。这便是社会观念的强大,它不仅限制了个人对幸福的追寻,更将不合理的观念注入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潜意识中。当个人遭遇不幸时,却完全意识不到这是整个社会对个人的迫害,只能带着深深的愧疚感和负罪感,把原因归咎于自己身上。

在亚瑟王征讨兰斯洛特途中,他的儿子莫德莱德谎称亚瑟王已经战死,自己登上王位。亚瑟王则在与莫德莱德的决战中不幸身亡。亚瑟王死后,桂妮薇儿承受不了内心的愧疚进入了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而兰斯洛特在此刻依然希望能够得到桂妮薇儿的吻。这也说明他强大的世俗性特征,但囿于强大社会观念所带来的负罪感,桂妮薇儿果断地拒绝了他,决定虚心服侍上帝来拯救自己的罪过。兰斯洛特也被迫成为一名修士,把余生献给主,因为桂妮薇儿是他生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从表面上看,两人都回归了宗教,仿佛其灵魂都摒弃了情欲、得到了升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对社会观念的无奈臣服。本应该炽热燃烧的两个年轻的生命,从此却只能在单调乏味的僧侣生活中慢慢凋零,为了那个谁也不曾谋面的虚无缥缈的主,放弃了现世可触的寶贵幸福。

结语:

典雅爱情的观念本身是被教会用来培养骑士的忠诚,与真正的爱情相去甚远,而兰斯洛特同桂妮薇儿之间本来是存在着真正的爱情,但由于典雅爱情强大的社会观念,导致兰斯洛特不能找到阻碍他个人幸福的根本原因,最终导致了圆桌骑士瓦解、亚瑟王惨死、自己与桂妮薇儿爱情幻灭的个人悲剧。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在很多看似个人悲剧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刻强大的社会原因。而唯有通过发现和一步步根除掉这些社会原因,才能真正地把个人从社会悲剧中解救出来。

参考文献:

[1]坦娜希尔:《历史中的性》[M].童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3:272.

[2]E.帕沃:《中世纪的妇女》[M].(E. Power, Medieval Woman),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14.

[3]赵立行,于伟.中世纪西欧骑士的典雅爱情[J].世界历史,2001(04).

[4]约瑟夫和F.吉丝:《一座中世纪城堡的生活[M].纽约,1984:90.

[5]托马斯·马洛礼:《亚瑟王之死》[M].陈才宇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