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必要性的研究

2019-11-14赵紫叶

戏剧之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挫折教育挫折大学生

【摘 要】随着社会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其成长环境下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抵御挫折的能力,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大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161-02

一、挫折与挫折教育的内涵

挫折在客观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人的行为总是伴随着某些动机。导致动机不能实现引发个体心理或生理反应,情绪表现低落、抑郁、消极,甚至愤恨等。如新生在环境适应问题上遇到的坎坷羁绊等问题[1]。

挫折教育是我国的一个新课题。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人们抵抗挫折的能力密切相关,必须采取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战胜挫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生活不仅快乐,而且悲伤、痛苦和死亡。让孩子们通过个人经历体验‘困难的概念。”西方教育界普遍认为,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外界的快乐,还能从内心深处激发自身寻求幸福的本能。在中国,更多的挫折教育被视为一种教学活动。人们只是看到了它消极的一面,忽视了其促进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利用它可以指导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并鼓励学生将教育内容纳入打击挫折的意志和决心,并激发受过教育的人的潜力。

二、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

随着高校大学生自杀等恶性事件被频繁报道,社会的焦点由大学生的品行和学习能力逐渐转移至学生的生命观和抗打击能力。由于生育政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数是90后及00后的独生子女,很少经历过磨难,因此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就会导致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是想要结束生命[2]。这使得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高校进行挫折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忽视对挫折教育的摄入。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的挫折教育很容易被忽视。学科理论刚刚起步,教育内容学科规律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导致挫折教育没有专业的理论和人才指导。对挫折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效果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高校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学部门、学术管理部门和心理咨询部门经常处于自治状态。高校未能抵御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4],学生的心理动态无法得到充分追踪。较少开展抗压、受挫实践活动,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拥有豁达开朗的性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缺乏对“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纳入,导致个别学生对生命观产生偏差[5]。

(二)挫折心理教育的内容单薄。大学生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体现。因此,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内容应以充分调查大学生心理状态为基础。根据时代的变迁,挫折教育的手段也在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在新的形势和时代背景下也发挥着相应的作用[6-7],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三方面的要求,强调学生的精神发展、绿色发展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8]。目前,高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内容。大多数教育内容都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艰苦教育内容上,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力教育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和着重培养。只是简单进行常规专业的理论灌输,没有相应的社会实践和服务工作,就可以进行“隐性”挫折教育[9],使教育内容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训练和巩固,难达到挫折教育的预期目标。

(三)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作为挫折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活动是其积极向上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我国的教育模式容易将教育内容刻板化,忽视培养受教育者的能力、心理健康和人文情怀,这种易忽视的心理会在网络环境中被放大[10],间接导致人们忽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及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而教育者更是在挫折教育中充当领导者,而不是倾听者,容易忽视不同个性学生的特殊性,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加强普遍性,只有真正关怀挫折教育的主体,才能提高挫折教育的有效性。

挫折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学业、人际关系、身体情感等方面的挫折。舒适的生活条件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对抗挫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学习障碍的情况下,过度的学习压力造成情感上的厌烦和抵触,最终无法完成学业。良好的挫折耐受性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通过自我认知结构在社会文化和语境中进行自我调节干预[11],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能够正确、客观地面对自身遭遇,对于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挫折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多数学生在自主创业和多元选择就业形势下难以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过渡时期,社会生存的竞争加剧了,这无疑给大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心理方面的问题日渐增多,为了避免更惨烈的悲剧发生,挫折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挫折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人格。目前,大学生遇到挫折的情况表现出以下特点:有挫折感的人数增多;挫折感的来源扩大;受挫的后果严重化。近年来,受挫大学生萎靡不振,发展到违纪、违法,甚至是轻生,报复社会、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等案件时有发生。因此,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受挫折能力。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运用激励理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这不仅是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12]。

不同的人应对挫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于没有进入社会的年轻大学生来说,情绪反应在受到挫折后非常复杂。通常会出现焦虑、冷漠、逃避、攻击、幻想、自杀等心理特征[13]。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现状和教育需要,创造挫折情境,让学生通过正确的认知挫折来体验挫折,从而逐渐形成抵御和适应挫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面对困难的强烈意志,对于培养大学生“三观”具有重要及深远的意义。

三、结语

近来学者提出让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正确对待挫折的重要性:“面对困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只看到挑战的一面,看不到机遇,被困难吓倒,止步不前;另一种是既看到挑战,更看到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挫折教育的意义不只是丰富其理论成果,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进行抗挫实践,为他们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周明洁.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干预[J].大众文艺,2018(12).

[2]孟芳宇.提高高校独生子女抗压心理素质路径探微[J].大众文艺,2018(12).

[3]黄会敏,荆世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8(9).

[4]賈尧天.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汉字文化,2018(19).

[5]金婷.浅析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8(15).

[6]孙建华,崔媛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理论视野,2018(10).

[7]张美红.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8(13).

[8]崔媛媛.浅谈人学视域下的人的发展问题[J].神州,2018(27).

[9]孟芳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综述 [J].文学教育(中),2018(9).

[10]黄会敏,荆世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8(9).

[11]崔诣晨,赵紫叶,夏琪,王进怡.心理理论视域下的道德自我调节探微[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12).

[12]周明洁.激励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18(13).

[13]赵紫叶,崔诣晨.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校园心理,2019,17(01):72-73.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挫折大学生
挫折使我更坚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