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大利即兴喜剧相关理论在当代实验戏剧中的应用

2019-11-14曹静雯单潇

戏剧之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深圳

曹静雯 单潇

【摘 要】意大利即兴喜剧以即兴表演和定型角色为主要特征,演出过程中演员戴面具,无剧本、无道具,仅凭简单的幕表提示和标准化的“拉错”,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即兴完成演出。这样的剧式形态自16世纪发展至今,历经无数近现代戏剧理论家的传承与改革,对其中僵化、粗糙的部分加以改良,对余下精华出彩的部分进行改革,使之传承至今,对现当代戏剧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深圳;实验戏剧;假面喜剧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007-02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戏剧特别是话剧始终保持着易卜生式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并恪守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方法,这样单一的戏剧观念导致中国戏剧行业逐渐形成了公式化与概念化,严重束缚了中国戏剧发展的艺术多样性与创新性。19世纪末以来,业界开始对各种不同表演方法展开探讨,即兴创作因其非文本化的创作方式,受到关注与器重,在戏剧导演赖声川、孟京辉等人的带动下,即兴戏剧迅速在我国“本土化”发展,并有越来越多民间戏剧爱好者加入其中,民间戏剧团体应运而生,为我国戏剧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一、相关概念论述

(一)意大利即兴喜剧相关概念。意大利即兴喜剧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一种古老的街头戏剧艺术,以“即兴表演”与“定型角色”相结合,事先没有剧本,除了扮演青年男女爱人的演员外,其余的演员都要戴着面具,依照舞台上即时出现的“幕表”推进并完成演出,因此又可称为假面喜剧。由于剧中角色定型,故事情节单一,仅依靠幕表和大量标准化的“拉错”来支撑整场演出,观众很快对这样庸俗、重复的故事感到枯燥,假面喜剧由此退化。直到20世纪,受到哥尔多尼、皮兰德娄等戏剧家的推崇与改革,对其中粗糙成分进行改良,使其重换生机,流传至今,这些戏剧家改革后的理论对后世戏剧,特别是当代实验戏剧的演出产生深远影响。

(二)实验戏剧与小剧场戏剧。由于实验戏剧最早以小剧场作为主要演出平台,因此很多人会将实验戏剧与小剧场戏剧混为一谈,实际上,深圳大学的熊源伟教授早在2003年便对此概念进行了区分与阐释,所谓“小剧场戏剧”实际上是相对于空间大小而言的,并不能指代为一种戏剧类别,对“实验戏剧”的概念进行替换。“实验戏剧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验性”[1],这种实验性是具有颠覆性的,不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而言,对现存的艺术秩序、社会观念乃至戏剧形态都将有所打破与跨越。一旦失去了其实验性的内核的戏剧演出,哪怕演出的场地再小,也只是剧场容量、观众数量上的变化,不存在实验性的颠覆性质的改变,也就无法称之为实验戏剧。

总而言之,小剧场只是实验戏剧演出场地的表达,既不是实验戏剧的唯一演出场所,也不是只上演实验戏剧的演出场所,因此,如今各地上演的小剧场戏剧并非都属于实验戏剧,更不能以小剧场戏剧概言之实验戏剧。

二、意大利假面喜剧相关理论在实验戏剧中的应用

意大利假面喜剧经过20世纪戏剧家们的继承与改革后,去掉假面和粗糙僵化的部分,并对假面喜剧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继承和发展,当中衍生的大部分理论被沿用到了当代实验戏剧中,增强剧目的喜剧效果。

(一)“集体创作主义”。和意大利即兴喜剧不依照剧本、不记台词,在表演过程中根据简单的戏剧情境和人物的设置,由演员在舞台上直接面对观众,自由发挥完成表演的即兴演出不同,深圳实验戏剧演出的主力军大多为青年学生,因此,其即兴元素主要集中体现在演员训练与创作阶段的即兴表演,而非贯穿始终。

区别于传统戏剧中“剧本先行”的模式,即兴创作起步时,往往没有剧本,导演依照大致的故事情境与梗概,将重心放在角色塑造和行为动机上。实验剧目《脑蒸发》,在开排之初,吴熙导演就曾耗费三分之一的排练时间,在一个多月里每天和演员一起,给每一个“病角”梳理病因,完成人物设定。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的“复活式”体验派表演不同,由于深圳“非职”的戏剧环境下,来自天南地北的校园戏剧演员水平参差不齐,《脑蒸发》的人物角色塑造过程中,类似于本身台词功底不够好、普通话不够标准的女演员最后出演了话带乡音的“村花”一角的,与演员自身条件“完美”融合的角色安排极为常见。这样的“病角”梳理过程中,演员不是一个努力揣摩,然后背下台词,通过模拟,变为另一个谁的过程,而是利用自己的一切,对自己进行深入挖掘,将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叠加,在随机应变中完成情绪、动作乃至台词的细节创造,推导出角色的过程。

最后,由导演把控大方向,通过戏剧游戏等各种表演训练方法,将塑造好的角色和“情境”放在一起,给演员围绕故事架设各种“状况”,让其严格依照自身角色设定不断进行即兴表演,与舞台对手间有目的、带任务地交流与碰撞,最后根据每次排练的成果,整理加工形成剧本。这样的创作形式,并没完全摒弃剧本对排练的现实意义,而是在通过演员即兴表演与导演共同完成剧本后,最终仍旧根据剧本完成统一排演,并在演出过程中,依照剧本内容演出。近十年来,由深圳大学出品的本土实验剧目《故事新编》系列、《南头怪事》系列、《脑蒸发》《西游记》《南柯记》《寻山记》等原创戏剧作品,皆是在这样依赖演员即兴表演,由导演和演员集体即兴创作的方式中完成的。

(二)对意大利假面喜剧中喜剧元素的传承。意大利假面喜剧经过20世纪戏剧家们的继承与改革后,去掉假面和粗糙僵化的部分,并对假面喜剧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继承和发展,当中的大部分被沿用到了当代实验戏剧中,增强剧目的喜剧效果。

第一,运用方言强化人物形象塑造,特显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喜剧效果。传统意大利假面喜剧在街头演出,看和听的条件都很不理想。所以根据演出的地区不同,剧中角色定型,人物关系、故事内容程式化,按照一定比例采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出,在保证观众对剧目的理解度外,还能使观众对角色产生亲切感。如剧中出场率较高的潘塔龙、博士、军人和仆人等,博士的身份是大学城里的法学博士,满口莫名其妙的拉丁语,为人古怪,自以为是,流露出陈腐的学究气。通过这种演员即兴台词中夹杂拉丁语的做法,生动巧妙地刻画了博士口若悬河,炫耀自己学问的学者形象。无独有偶,方言的巧妙运用同样沿用到了当代实验戏剧中。

第二,借鉴意大利即兴喜剧当中包含的民间特色。意大利即兴喜剧形成早期,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社会群众,特别是中下层群众的喜爱,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故事题材、演出形式和创作方法能够紧贴大众生活,富有民间特色。[2]当代实验戏剧中,往往是以平凡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为立足点,从平常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出发,对当今社会或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思考,抒发感想。如实验剧目《寻山记》根据大家耳熟能详的古本故事《聊斋志异》卷一《崂山道士》一篇改编。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阿林对神仙法术十分向往,不惜一路远行到崂山寻师求法,习得法术后惊觉入仙山一月,人间早已变幻万千的故事。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远离时代的古本故事,但内核里,通过主人公阿林与母亲的情感线,片头阿林和母亲分离时,通过舞台制造出山中回声的戏剧效果,营造阿林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感氛围,与最后阿林习得隐身术回家,却发现28年岁月弹指间猝然消逝,蓦然回首母亲早已不在原处,阿林醒悟过来,哪怕耗尽自己的寿命,也要恳求师傅让他再见母亲一面的结局丝丝相扣,引发观众对自身家庭关系的思考:与剧中阿林一样,背井离乡,一路远行,外出拼搏,忽略了对家中父母或是子女的关怀,最后子欲养而亲不待,母欲哺而子已离的悲哀。如此的故事设置,看似远离现实,实则紧扣当下社会生活,紧贴大众生活,极大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当剧目后段,扮演主人公阿林的演员揪心地唤出台词:“娘……我想你……”时,观众泪洒现场。

(三)对形体动作的重视。意大利假面喜剧的巡回演出基本上不单会在本国进行,演员们也常会到其他国家巡演,因此他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戏剧表现手法上十分灵活、丰富,剧中冗长枯燥的大段独白往往会被一个极具表现力的形体动作取而代之,这样既避免剧目变得枯燥,也使得观众即便在不懂台词的情况下,也能理解剧目内容,跟上“笑点”。俄国著名导演、戏剧理论家梅耶荷德受到意大利假面喜剧的启发,十分注重演员形体动作的重要性。他提出了“生物力学”的理论,认为应当对演员进行“动态的”动作训练,让他们可以学会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度与控制自己的身体,将自己的整个身体最大化地投入到表演中,而不仅仅是声音和面部表情。不约而同,这种对演员形体动作的重视和运用,同样在当代实验戏剧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故事新编》系列之《铸剑篇》中有一个主人公眉间尺的母亲看着丈夫离去,一直遥望,从年轻慢慢变老的时间过渡的情景,整个片段的完成凭借演员极高的形体素质,在几分钟时间里几乎不动,身体渐渐前倾完成。

三、结语

不同国家群众受不同地域与民族文化影响,与西方人习惯于甚至向往生活多变的根源民族文化不同,传统的中国观众对于新事物并没有很高的接受度,相反还需要一个较为缓慢的接受过程,相对于舞台空间上与演员直接的互动交流而言,他们更喜欢“规范”与“合理”,也更热衷于由观看剧目阐发的情感共鸣与交流。但深圳本就是一个“拔地而起”的“实验”城市,创新和年轻是这个城市最为突出的品质特点,得益于这样的城市品质与氛围影响,深圳的戏剧观众对于不墨守成规、不附人骥尾的,对既定艺术秩序具有颠覆性的戏剧艺术形式有更高的接受度。

当下实验戏剧采用工作坊式的建制,可以跨界应用在广大企業、事业单位乃至党政机关的人文文化与员工户外拓展中,集体即兴创作的工作模式能让更多观众可以参与到舞台表演与创作中来,同时,在即兴戏剧演员训练中衍生的许多戏剧游戏,可以锻炼演员的个人能力及演员间的默契与配合,激发演员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模式,这与深圳很多单位的企业文化与发展目标是相契合的,通过外聘导演,在企业内部开展实验戏剧工作坊,以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为背景,进行集体即兴戏剧创作等,这都将为深圳戏剧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平台。

参考文献:

[1]熊源伟.实验戏剧与文化生态——深圳戏剧现象再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2003,(5).

[2]周爱华.赖声川即兴创作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5.

猜你喜欢

深圳
无人机:深圳“空中外卖员”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你好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深圳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