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

2019-11-14刘大洲于志勇白龙林龙波陈林清刘晓雯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25期

刘大洲 于志勇 白龙 林龙波 陈林清 刘晓雯

[摘要]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为传统引流技术,观察组为VSD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换药次数、创面痊愈时间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安全性较好,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骨科创伤;创面感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中图分类号] R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9(a)-0096-03

Clinical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reating orthop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

LIU Da-zhou1   YU Zhi-yong1   BAI Long1   LIN Long-bo1   CHEN Lin-qing1   LIU Xiao-wen2

1.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Fuy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Surgery, Changb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Jilin Province, Changbai   134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treating orthop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 treated in Fuy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from April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drainage techniqu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VSD technology.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the times of dressing change, the time of wound healing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ere compared in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s of dressing change was fe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ealing time of wound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VSD technology treating orthopa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 has obvious clinical effect, good safety and high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 Orthopedic trauma; Wound infection;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骨科創面属于骨科中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者肢体感觉运动神经出现异常或障碍,同时会伴随严重的疼痛,诱使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近几年,在治疗该类疾病主要是使用常规清创后换药等传统治疗方式治疗,但在为患者提供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其术后创面较大,加上换药用时较长,易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过重。随着医疗设施和设备的不断改革、更新和完善,一种新型的引流技术即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随之问世,VSD技术是一种使用负压吸引器+半透膜+VSD材料+三通接管进行负压吸引的新型技术,该技术最早由德国医生发现,经研究后应用于相应疾病的治疗,同时该技术具有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创面分泌物和腔隙等积极作用,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改善预后[1-2]。故而,本院将VSD技术应用于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获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0~50岁,平均(42.37±5.15)岁;30例新鲜创面,20例陈旧创面;感染状况:26例上肢感染,24例下肢感染;致伤缘由:12例坠落伤,10例压伤,14例砸伤,14例交通事故伤。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1~50岁,平均(42.36±5.14)岁;31例新鲜创面,19例陈旧创面;感染状况:27例上肢感染,23例下肢感染;致伤缘由:13例坠落伤,9例压伤,15例砸伤,13例交通事故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诊断为骨科创伤与感染,并需行VSD手术者;②年龄均>25岁者;③患者拥有知情权力,均已告知研究内所有内容并在知情后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②较严重的其他器官疾病患者;③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引流治疗,在创面处覆盖常规敷料,并根据创面大小隔1~2 d更换敷料1次,通过给予敏感抗生素来进行抗感染治疗,且在大创面处置入引流条,每隔5~7 d便采取创面样本病原学检查1次[3],同时根据所得到的结果给予相对应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从而达到创面肉芽恢复正常的目的,并通过植皮或缝合创面以起到创面消失的作用。针对小部分大而深的创面,若出现敷料更换时间较长、肉芽生长情况较差等,则尽早采取皮瓣转移手术将创面消灭[4-5]。观察组为VSD技术治疗,在创面表面用VSD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则使用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并保证负压持续吸引处理,尽早处理阻塞或漏气等问题,在冲洗时使用敏感抗生素,覆盖VSD敷料时间则隔5~7 d,将敷料取下后尽早送去进行病原学检查[6],针对取下敷料后,组织受损严重且创面大而深的患者再次进行VSD技术治疗,直至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改善后给予植皮处理;而针对肉芽生长丰满且创面面积较小的患者,缝合处理即可。在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过程中,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基准,随时给予相对应的抗感染治疗[7-9]。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换药次数、创面痊愈时间以及临床效果,其中临床效果的评判标准如下。显效:患者无需再次更换敷料,创面痊愈情况良好且表皮覆盖情况完好;有效:患者还需接受再次敷料更换,但创面分泌物有所减少,存在大部分创面皮肤,新生长肉芽组织情况良好,且创面面积显著縮小;无效:创面分泌物增多,其创面面积未扩大或缩小,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较差,回植皮肤存在坏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长、换药次数、创面痊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引起骨科创伤的致伤缘由和种类较多且复杂,且其创伤范围广、面积大且伤势较重,因伤口而导致的感染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开放性骨折患者,其由于存在一定的骨外露、骨折、软组织受损情况,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就更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出现开放性骨折继发感染率为30%左右,倘若治疗不及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响,更甚者会加重病情恶化,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10]。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使用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多次不断更换新的敷料和给予抗生素抑制炎症来治疗的同时,根据其创面恢复情况进行移植修复或缝合等处理,待完成后进行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处理中,引流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将体内的脓液、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排出,但由于传统引流方法为点状引流,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堵塞引流管,无法彻底引流或引流有效能力有限等,尤其是引流区和外界多半呈开放或半开放状态,也大大使感染率提高[11-13]。

以往,在临床早期阶段治疗创面感染的同时,一并进行充分引流处理且彻底清除创伤,有助于加快创面痊愈的速度,也是处理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点状引流的特点转变成以面引流的模式,并在不同程度上使创面坏死组织、分泌物或积液等排出体内的情况大幅度改善,有效提高创面痊愈和清创效果。同时,VSD技术还能有效改善创面供血情况,促进微循环,其创面的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有所改善且效果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水肿情况,进而使创面的痊愈时间缩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敷料通过使用半透性粘贴薄膜覆盖其创面处,能有效隔绝使创区和外界,更能减少因外界因素而引起的二次感染可能[14],同时VSD技术治疗费用低,不仅具有比传统引流技术换药次数减少的特点且具有不使用或少使用抗生素的优势,使患者的接受度明显提升,同时也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的各指标与安鹏等的研究[15]中对84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换药方式与VSD技术后得出的结果差异不大,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时运用VSD技术后的效果理想。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VSD技术是一种用于深部引流和处理浅表创面的全新方法,对治疗骨科疾病具有显著效果,是医学临床治疗技术上的一大革新。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与传统引流方式比较,VSD技术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