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留守中学生挫折教育内容
2019-11-14陈琴
陈琴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人们面临的竞争、社会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而作为社会一员的留守中学生也未能幸免,他们在享有先进生产力创造的丰富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由于缺乏挫折教育,导致很多留守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开展中学生挫折教育可不容缓。
【关键词】留守;中学生;挫折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38-01
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当前很多留守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因不经意的玩笑而做出过激反应行为;一些留守中学生因学业压力大,心情焦虑、逃学甚至离家出走;一些留守中学生在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后,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实现自我成长,而是选择自杀。这些现象表明,留守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挫折教育。当前的挫折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指导,以教育学为基础,以咨询心理学、挫折心理学和人生学为依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和机制,探讨挫折的成因,培养留守中学生的正确挫折观,增强留守中学生预防挫折、应对挫折的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提高留守中学生的挫折认知能力
中学生挫折教育在于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以楷模为榜样增强挫折承受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留守中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的不成熟,加之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在遭遇挫折或面对困难时,往往手足无措。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让留守中学生掌握以下基本观点。首先,要教育留守中学生认识到挫折不可避免。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是我们的祝愿而已。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诗人海子希望“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反映的正是诗人“今天生活的不如意”。同样,留守中学生在人生之路上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其次,要教育留守中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影响效果。人们在遭遇挫折时,更多的情感体验是心理痛苦、精神紧张、情绪失落。一些留守中学生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从此失去自信心,成绩一落千丈,一撅不振;有的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便感到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没有长处;个别学生因为老师或家长的批评,而选择逃避、离家出走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要教育留守中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挫折,固然挫折带来不愉快的经历,但是经历挫折的人往往从其中吸取经验教训,发现自身的不足,更快地成熟并受益终身。第三,要教育学生欣然接受挫折。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要教育留守中学生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效果,欣然接受挫折,消除挫折的消极影响。留守中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快经历而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要欣然接受挫折、勇敢地面对现实,早日走出挫折的阴影。然而,挫折带给人痛苦的同时也催人奋进,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作《国语》。在现实生活中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的刘伟、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咯守孝道的孟佩杰,他们都是遭遇挫折、接受挫折、战胜挫折的榜样。留守中学生要把挫折看作是人生的新起点,迈向成功的阶梯。
二、提高留守中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调节
挫折教育要根据留守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调节。挫折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成长过程中,个体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在遭遇挫折时,个体要尽快摆脱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实现自我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倾诉是摆脱不良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留守中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可以向长辈或老师敞开心扉寻求帮助,也可以向好友倾诉。关键在于留守中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实现自我心理调节。教师在对留守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不仅要提高留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和心理疏导方法。如遭遇家庭变故、亲人去世等重大变故时,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或成功的事情上,缓解不良情绪;在心情烦躁时,可以用倾诉、大声喊叫或大哭一场的方式进行排遣;在面对困难或处境尴尬时,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自我解嘲,实现心态的平衡。
三、培养留守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模子里浇铸出来的同一成品,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父母是留守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首任老师,家庭是留守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第一环境。家长对挫折所持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子女对挫折的认知,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往往也会影响子女对挫折的承受力。留守中学生虽然知识经验少、能力差,但他们的模仿力极强。其对于挫折的态度往往是从父母的行为中得来的。当留守中学生遭遇挫折或面临困难时,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勇敢、坚强,必然会为孩子重拾自信、战胜困难树立榜样。那么,孩子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挫折,而且有利于孩子形成坚韧的意志力。相反,如果家长看到孩子遭遇坎坷时表现得失落、沮丧,必然使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抗挫折能力降低,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的教育过程,不仅是中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中学生挫折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基础。因此,中学生挫折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形成合力,建立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汤琪光.浅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挫折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5,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