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旗山陕会馆木石雕刻“八仙庆寿”探析

2019-11-14彭姗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八仙石刻木雕

彭姗姗

摘 要:社旗山陕会馆作为天下第一会馆,无木不雕、无石不刻。其木雕石刻工艺堪称一绝,雕刻画面美轮美奂,雕刻内容涵盖中国民间故事及神话传说。其中八仙庆寿的雕刻场景尤其让人过目不忘、拍案叫绝。文章围绕八仙故事、八仙雕刻、八仙文化呈现出中国古人雕刻艺术之高超、文化文明之灿烂。

关键词:八仙;木雕;石刻;艺术;寓意

坐落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中心的山陕会馆建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其建造时,延选天下之能工巧匠,建筑所用木材、石料均来自大江南北,建筑工期长达136年之久,其耗资之巨、用心之精、工艺之湛为斯时、斯地建筑工程之冠。加之赊店(古社旗)地处南船北马的交通要地,其建筑工艺兼收南北方建筑之长,融北方古建筑雄浑和南方古建筑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是一处集皇宫、庙宇、园林建筑之大成的古建筑群。更令人惊叹的是馆内木石雕刻之多,几乎达到了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地步。其精湛绝伦的木雕石刻工艺被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赞誉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会馆内木雕石刻画面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其中八仙庆寿的画面就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会馆的雕刻艺术中。

1 八仙的故事

据考证,八仙的传说起源于唐宋年间,是山东蓬莱地区的民间传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乎是中华儿女都熟悉的故事。那么这八位神仙究竟是真实存在可以考证的具体历史人物,还是人们根据某些具体人物形象升华而创造出的神灵呢?应当说,一切神灵都是人造的,所谓“八仙”也不例外,是以历史人物为依据而产生的,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固化地是指铁拐李、汉锺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神通广大,所用法寶更是威力无边,铁拐李的葫芦能炼丹药,普济众生;汉钟离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的玉板神鸣,万籁无声;何仙姑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可修身养性;吕洞宾的宝剑可威镇群魔;韩湘子的洞箫之妙音能令万物生灵;蓝采和的花篮内神果异花,广通神韵;张果老的渔鼓能星相卦,灵验生命。八位仙人涵盖了中华传统的吉祥寓意与国人所向往的福禄寿禧思想,常常以吉利祥瑞的题材出现在民间艺术作品中,被人们约定俗成地看作是美好幸福的象征。

2 木雕之八仙庆寿

山陕会馆主体建筑中的悬鉴楼南门前檐之额枋以深透雕之手法,雕刻“八仙庆寿”图案(图1)。构图空间布局均匀,正中以透雕之雕刻手法雕刻出老寿星手捧寿桃,身骑仙鹤,后侧左右而立两童子,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溢于言表。在老寿星左右两旁则以深浮雕手法分雕八个人物,正是道教中家喻户晓的“八仙”。八位神仙造型各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除左起第二位张果老依然骑着一头小毛驴外,其他七位神仙骑着各种各样之奇兽。“骑兽”寓意“奇寿”,取“兽”“寿”同音之意,为我们展现出八仙庆寿的恢宏神话场景。整块木雕线条优美流畅,造型稚拙洗练,极具美感,显示出社旗山陕会馆木雕工艺之精湛。

3 石雕之八仙庆寿

位于山陕会馆中院的商字石牌楼是一座石雕艺术的精美之作。其上各个部位都经过细心雕琢,商字石牌楼正中间一点雕刻福禄寿三星高照,其下为镂空雕刻的“八仙庆寿”图案(图2)。此处我们看不到八仙具体的人物形象,只能看到他们手中所持的八样法宝,如笛子、扇子、花篮等。法宝周围行龙缠绕,仙气缭然,雕刻之细致入微可见一般。一副行云流水般的八仙庆寿图案宛现眼前。在民间有将八仙各自的法宝予以特写,并组合为形式不同之装饰图案的习俗,称《暗八仙图》。缘其象征意义而广受青睐。此间雕刻用八仙手中的法宝来代替八仙的人物形象,与悬鑑楼下木雕八仙庆寿一明一暗,相互呼应,互相映衬,别有一番情趣,也显示出了匠人们的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用心良苦。从另一个层面展现出社旗山陕会馆被誉为“天下第一会馆”的实至名归。

4 八仙庆寿的寓意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有着丰富多彩的凡间故事,经过劫难、点化才得道成仙。与一般神仙飘渺的形象不同,八仙人物特色鲜明、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武将、国舅、道士等;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并非生而为仙,而且各有缺点。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另外八仙故事中所隐喻的教化功能、向善意义、救苦救难的普世思想,顺应古代人民的心理取向而备受推崇。因此,八仙常出现在雕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为世人所常见。相传八仙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盛会贺寿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文艺题材之一,被众多艺术家所追捧。

5 深入挖掘传统八仙文化,扩充其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人尽皆知。八仙文化作为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文化,已深深植根于万千中华儿女的心中。八仙传说在道教文化和蓬莱神话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神话色彩与民间味道,增添了八仙的大众化取向。道教八仙寓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各个社会阶层;同时也代表着人生百态各色人物,既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彰显出男女平等的先进思想;具有深刻的代表性、历史性、社会性和人类性;具有某种现实性和大同性,从而形成八仙独具魅力特色的文化形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这种文化形象张扬着一种文化理念——和而不同,既合作共赢,又各具特色。八仙作为一个组合,有其整体化、团结化的理念。同时,八仙中的人物彼此独立,各有千秋,可以说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完美演绎。2008年6月7日,八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深入挖掘和推广八仙文化,可以把八仙故事写入教科书,拍摄更多关于八仙故事的影视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八仙文化;以更多视角呈现出八仙背后的道教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明,重塑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大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杨永清.八仙的传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7.

[2]曹瑞林,曹峥.晋商文化对明清会馆雕刻题材的影响——以社旗山陕会馆为例[J].大众文艺,2011(22).

[3]赵英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装饰寓意及现代应用的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八仙石刻木雕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木雕鱼
水八仙
八仙共显正能量
木雕创作随想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渭北民间石刻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