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北坮塬区荒草地整治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及综合效益评价

2019-11-14陈朝阳王军尚

环境与发展 2019年9期
关键词:应用推广综合效益土地整治

陈朝阳 王军尚

摘要:渭北坮塬区土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地面积大,而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水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等自然特性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通过梯田修筑、水源开发利用、灌排减压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实现了渭北坮塬区荒草地大面积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服务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了国家土地和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在当地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渭北坮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提升,落实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示范。

关键词:坮塬区;土地整治;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9-00-03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9.057

Technical innovation,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of waste grassland rehabilitation in Weibei Tableland Area

Chen Zhaoyang, Wang Junshang

(Shaanxi L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 Ltd.,Xian Shaanxi 710075,China)

Abstract:The Weibei Plateau area is rich in land resources and has a large unused area.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terrain, fragile ecology,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uneven distribution seriously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hrough a seri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such as terrace constructio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nd decompression, a large area of waste grassland in Weibei plateau area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tilized. On the one hand, we have served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uaranteed the national land and food security. on the other hand, we have achieved good soci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local area. It has laid a foundation and set a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ple countryside in Weibei plateau area.

Key word: Tableland area;Land consolid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Comprehensive benefit

陜西渭北坮塬区地处陕北丘陵沟壑区的南部,关中平原的北部,是关中盆地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以黄土梁坮地为主,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降水时空不均、干旱频发[1]。受地形和水资源影响,该区域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土地利用率低下,生产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致使目前荒草丛生,主要生长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蔷薇科和豆科植物[2-3]。但由于该区域光照条件较好,黄土土质良好,蓄水保墒性能好,具有形成高产土壤的基础条件,因此渭北坮塬区其他草地是区域内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4-5]。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初步统计,渭南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坮塬区其他草地未利用地后备资源共约68万亩。随着城镇扩张、建设用地增加和国家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对于未利用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陕西来说,渭北坮塬区荒草地则成为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支持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肩负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6] 。

对于怎样把地形复杂、水资源匮乏的未利用地开发成可利用的耕地则是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和挑战。土地整治技术模式是为顺利实现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7-8],在学习、总结、运用土地工程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在梯田修筑技术、梯田双埂技术、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及生态保持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使渭北坮塬区的土地得到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2011-2017年间,先后在渭南市、宝鸡市开发利用土地面积约11.6万亩。通过土地工程技术创新及配套设施建设,把区域内荒草地开发为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并配套防护林网的高标准农田。坮塬区荒草地整治技术的创新应用和项目的实施推广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9],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耕作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效发挥出土地的生产潜力。同时对于治理水土流失,确保耕地总量平衡,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集成技术创新

渭北坮塬区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水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等自然特性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通过梯田修筑、水源开发利用、灌排减压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有效实现了渭北坮塬区荒草地的整治、利用和推广,为渭北坮塬地的开发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创新点一:梯田修筑技术。在修筑梯田时,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坡度陡峭,如何使用机械修筑梯田是项目实施的关键之处。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要使机械作业时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生产的要求,根据地形的基本特点、设计标准和耕作需要,主要采取的修筑方法有:伞形开槽推峁法、削坡推梁法、缓坡挖补三角法和陡坡侧推法。通过方法的创新,大大提高了梯田修筑的效率,降低了修筑成本,增加了田块面积和使用率,同时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创新点二:梯田双埂技术。田埂修筑过程中,采用“双埂”技术,地埂的关键,要求田埂等高、埂外和埂顶压实,控制标准均为上30cm,下50 cm,高40 cm,中间渠宽40 cm,深30 cm。双埂的埂间种植核桃树,树苗因双埂的保护而不被耕作机械所破坏,提高成活率、稳固边坡。同时将雨水引入埂间,能有效利用降水并防止水土流失。由于项目区地大埝高,双埂的修筑加宽了田边安全距离,可有效防止农用机械安全事故发生。埝坡种植草本植物,可加快生态修复、减少水土流失。

创新点三:水源和灌排技术。因渭北坮塬区地表水不足,地下水位较深,坡度大且植被少等原因,水源和灌排则是项目实施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有效解决水源问题,在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灌溉,优先选用地表水,其次选择开采地下水,通过合理测算灌溉保证率,以保障作物生长需水量。灌溉主要通过修建提水站把蓄积的地表水或井水提高到坡顶集水池,再通过承压自流方式进行灌溉。排水主要依靠梯田田面渗入,多余的地表水通过田边、路边硬化渠道及时排出。对于管内积水可以通过在末端加装泄水井排出,防止因冬季温度过低而冻裂。

创新点四:管道减压技术。由于渭北坮塬区地形复杂,落差较大,在输水管道建设使用中,经常会出现管压过大而导致水管爆裂的现象发生。过去通常采取在管路中设置减压池或提高管材的等级等方法解决,导致建设投资大、建设工期长且管理不便。在大量工程实践中,通过总结、摸索和创新,在管道支管上游加装减压阀,有效地解决了管路压力和爆管问题,而且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成本极低,同时还具有改善管道系统运行工况和有效的节水作用。

创新点五:开创了坮塬区水土保持新模式。黄土塬是一个受到雨水侵蚀的严重地区,针对这一问题,在土地整治中应充分考虑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为有效保持水土,项目把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修筑梯田进行田面水平蓄水,就地拦蓄、就地入渗,从而控制塬面径流,促进泥沙就地沉积。通过修建排水渠来导流山洪和排蓄路面径流,既保证了路面完整又可蓄水以供农田灌溉。同时在梯田田坎及道路两侧植树种草来保持水土和改善农田微循环。通过整治,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对渭北坮塬区的水土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2 应用推广

为保障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切实落实中省提出的“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的重大方针政策,服务陕西省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严格按照《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新增耕地质量标准》推进项目实施的基础上,通过在梯田修筑、水源、灌排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创新,使渭北坮塬区的荒草地整治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在2011-2017年,先后在渭南市、宝鸡市2市6县44个乡镇实施坮塬区荒草地整治類项目474个,开发利用土地面积约11.6万亩。 其中:澄城县实施荒草地整治项目290个,开发利用土地面积约5.7万亩;白水县实施荒草地整治项目64个,开发利用土地面积约3.3万亩;蒲城县实施荒草地整治项目45个,开发利用土地面积约0.9万亩;合阳县实施荒草地整治项目64个,开发利用土地面积约1.0万亩;陇县、千阳县实施荒草地整治项目11个,开发利用土地面积约0.7万亩。

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推广,把渭北坮塬区的荒草地开发成为了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并配套防护林网的高标准农田。

3 效益评价

渭北坮塬区荒草地整治项目的推广实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当地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达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也为渭北坮塬区荒草地整治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和效益发挥树立了典范,奠定了基础。

3.1 社会效益

通过梯田修筑技术、灌排技术的应用和电力设施、田间道路、护田林网等配套工程的建设,彻底改变了坮塬区原来的土地荒废状态,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也为当地群众生产观念的转变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荒草地类项目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省乃至全国耕地总量平衡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3.2 生态效益

渭北坮塬区的开发整治,一方面将荒草地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开发成规则有序、整齐划一、平整美观的梯田,可以最大面积的防渗雨水,对于不能及时渗透的地表水可通过田边、路边水泥硬化渠道快速下排,有效控制了地表水对泥土的冲刷,从而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大大增强了渭北黄土塬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防护林工程,对区域内“田、水、林、路、村”进行综合治理,不仅实现了方田化、水利化和林业化,改变了农村“脏、乱、差、无规划”的原有面貌,而且增加了植被率,对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地区气候、美化振兴乡村具有极大的作用。

3.3 经济效益

项目的推广实施,不但增加了项目区人均耕地面积,而且改善了当地农田基础设施,改变了原有靠天吃饭的境况,形成了涝可排、旱可灌、旱涝保收的优良耕作环境。同时,地块面积的增加,生产路、田间路的修筑,也大大的增加了耕作的便利性和机械化程度,从而降低了种植成本,减少了种植强度。据调查,种植小麦玉米,亩均年收入增加800元以上,种植苹果、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亩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因此,项目的开发对渭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渭北地区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树立了示范。

4 结论

通过梯田修筑、水源开发利用、灌排减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的创新,为渭北坮塬区土地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大力推进了渭北坮塬区土地资源的整治利用。工程技术的推广,把昔日的荒草地变成了田成块、林成行、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丰收的农田新景象,既防治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村面貌。同时,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林忆南,金晓斌,郭贝贝,等.陇东台塬区双垄全膜集雨沟播土地整治模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12):56- 62.

[2]刘战军.渭北黄土台塬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对策研究[J].陕西水利,2011,3:135-136.

[3]李会.渭北黄土台塬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潜力开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4]韩霁昌.以土地工程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N].人民日报, 2016.

[5]韩霁昌.创新土地工程建设生态国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

[6]马彩虹.基于GIS的黄土台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风险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7]蔡海生,陈美球,赵建宁,等.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概念与方法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0):290 - 295.

[8]蔡海生,林建平,朱德海.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鄱阳湖区耕地整理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5):75 - 80.

[9]赵磊.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以渭北台塬区其他草地为例[J].土地开发工程究,2016(02):46-50.

收稿日期:2019-07-11

作者简介:陈朝阳(1986-),男,硕士,工程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推广综合效益土地整治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浅谈OA系统对医院的作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推广探析
FGX—24A复合式干选机在临涣选煤厂许疃分厂的应用
低碳经济下光伏发电综合效益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