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剧舞台美术及其发展历史
2019-11-14杜加平
杜加平
【摘 要】舞台演出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演员的临场表演外,舞台美术也是舞台演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台美术是门综合艺术,包含灯光、效果、道具、装置、布景、服装、造型、化妆等。着眼于剧情,按照舞台演出的要求,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制作出相应的环境、场景及造型。本文浅析了舞台美术的发展历史,阐述了舞台美术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戏剧;舞台美术;发展历史
中圖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039-01
戏剧来源于生活,戏剧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它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和升华。小小舞台,囊括了天堂地府、水上陆地,演绎尽帝王将相、贩夫走卒、神仙鬼魅、树精水怪的悲欢离合及恩怨情仇。舞台美术是舞台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美术设计的宗旨是服务于表演艺术,设计的舞台景物应与表演内涵相关。根据剧情需要,运用各种造型技巧,统筹安排,巧妙构思,制作出与剧情相应的意境,以此渲染舞台气氛。
最初的戏剧演出仅仅是演员按照角色选择相应的造型、妆扮、服装,并按剧情需要配套相应的道具。戏剧舞台美术中最早涉及的是人物造型。演员是戏剧演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要剧中有演员,就必须考虑到人物造型。为了剧中角色更贴近剧情,还必须给演员化妆。在最早的西方戏剧中,演员很少,只有两三个人,当时最主要的舞台表现方式就是服装、面具,演员通过频繁更换服装、面具扮演剧中不同的人物,推动剧情的发展。中国戏曲最初在演员的妆扮上采用的是油彩涂面,面具很少用到。中国传统戏曲最具代表性的是脸谱,戏剧脸谱起源于面具。脸谱用油彩直接画在脸上,是对演员面部化妆的程式化。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基本上每种行当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观脸谱,识角色,生旦净末丑,观众通过脸谱就能甄别出角色的忠奸善恶。如古装戏中,曹操的脸谱为白色,意为奸诈多疑;包公的黑色脸谱寓意铁面无私;关羽红色脸谱象征赤胆忠心;《连环套》里窦尔墩的蓝色脸谱意为刚正桀骜。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特点的角色。早期的戏服图案是画上去的,后来用刺绣代替了绘画。戏服角色的等级十分严格。角色身份不同,所穿戏服的款式、颜色、图案和花纹也不同,龙袍及黄色戏服只有皇帝能穿,朝中大臣穿黄色以外的其他蟒袍。秀才、公子穿项衫,小姐穿长裙,丫环着彩罗衣裤等,演员的配装必须与戏中角色相对应。戏剧表演中,剧中的纸笔桌椅、刀枪剑戟等,这些道具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演员表演还要凭靠道具开展剧情,如淮剧《吴汉三杀》中的宝剑、《珍珠塔》里的珍珠塔。
随着历史的发展,戏剧表演有了与剧情相应的布景。最初的戏剧表演在中间场地,观众可从周围观看演出,后来转化为三面面对观众,进而出现了剧场布景。古希腊剧场里的更衣棚就是最早的剧场演出布景,这种更衣棚主要便于演员换装和休息,正面对着观众,成了简陋的演出背景。后来为了便于观众观赏演出,更为了戏剧布景的美观,装饰后固定的建筑取代了简陋的更衣棚。中国古代戏曲的演出,通常是拉起一块围幕来作为演出装饰布景。随着戏剧表演的需要,渐渐由单纯剧场背景发展为按剧情地点的布景装饰,通过不同的造型来装饰相应剧情地点的布景。19世纪以前,剧场布景还停留在对剧情地点单纯的装饰上,局部大道具的装置、中国古代戏剧舞台上的屏风、演员身后的绘画性布景等,这些与剧情的结合并不是很密切。20世纪后,人们对于剧情布景的需求已由单一简陋转化为形像逼真、立体新颖、多元多样化。戏剧舞台的布景设计,首先要处理好舞台美术的虚实关系,传统戏曲舞台具有虚拟性,而戏剧舞台的布景却是真实的。几个景片就能营造亭台楼阁、水榭花园等景象,引导观众进入剧情氛围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所以说布景设计是戏剧舞台设计的精髓,只有将真实的布景和虚拟的情节融合在一起,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最初的戏剧演出都是日光照明,在演出从室外转入室内后,因为舞台照明的需要,又产生了人工照明——灯光。从用蜡烛和油灯照明到用瓦斯灯、电灯照明,让观众能清楚地观看演员表演及舞台布景。现代舞台灯光承载的已不仅仅是照明的作用,通过对光与色彩的运用,明暗交错,并配合舞台特技,可以塑造人物舞台形象、渲染舞台气氛、描绘人物内心情感、进行时空切换、展示完美的空间,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已成为现代戏剧表演舞美设计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段。长期以来,它在戏剧表演中的主要功能还是以实用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LED大屏、冷烟火等的应用,戏剧舞台演出环境、技术条件逐渐改进完善,舞美设计、制作的技术手段日益增强,其在戏剧表演中的艺术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现代戏剧表演中,通过现代高科技将舞台美术直接融入演员的表演中,这样戏剧舞台中的人物形象更生动形象、更贴近于生活。优秀的舞台美术设计甚至能决定整台戏剧表演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