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世界总有些爱寂寂无名

2019-11-14晚睡姐姐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山路女儿爸爸

晚睡姐姐

“父母的爱,被他们自身的缺陷影响着,带给我们并不十分健康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像阳光穿过树荫,落在我们身上是斑驳的光影,有些光被遮盖了,有些则被吞没了。”——我告诉她。

云南父亲刘国权听说久别的女儿女婿要开车回家,他和老伴高兴不已。不过突然想起进村山路坑坑洼洼,不平坦,担心路不好走会刮到女儿车底盘,天亮他就出门修路,仅靠一把锄头,填平了3公里山路上的所有坑洼。

他说,女儿嫁得远,回家不容易……

淳朴的父亲之爱,无需用太多语言来表达,也无须更多修饰,就足够令人感动。

还可以假设一下,当女儿女婿开着车,在平坦的山路上一路畅通无阻的时候,未必能够想象到是谁做了这件好事。而刘国权,或许也会像一个小孩子精心保守着自己心爱的秘密一样,只问路好走不好走,却不说自己的功绩,内心充满父亲的骄傲。

席慕蓉写过一篇《严父》,她说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不同,“风霜与忧患,让奔波在外的父亲逐渐有了一张严厉的面容,回到家来,孩子的无知与懒散又让他有了一颗急躁的心。”但孩子们不知道这些,只凭借本能去选择,“他们喜欢投向母亲柔软和温暖的怀抱,享受那一种无限的纵容和疼爱。”所以,忧虑疲惫的父亲,“同时也就越来越寂寞了。”

我想起了我好友的爸爸。

小时候我们都骑自行车上学。那时候自行车也算贵重物品,大人骑完孩子骑,哥哥骑完妹妹骑,坏了也舍不得换,总是修修补补。她爸爸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话很少,只是每天晚上都会把她和姐姐的自行车打好气,擦好油,全部检修一遍,早晨起来再把自行车从房子里扛出来,放在院子里。

她只管骑,却从来都不问为什么她的自行车总是比我们的好骑,从来不会没气,也不会掉链子。

直到假期我去她家住,才发现了这个秘密。她才知道,是父亲的爱,稳稳地托着她每天上学放学的路。让她不会掉队,不需要犯难。

当父亲的从来不表达,因为他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自己的使命。她也当是天经地义的,“难道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这样吗?”

哦,不是。因为我爸爸就从来不会这么做。他永远也想不起来给我的自行车打气,我很早就学会了拎着气管子,吭哧吭哧给瘪掉的车带打气。有一次还不小心打爆了,哭着找妈妈要钱去补车胎。

但我的爸爸自有他的贴心之处。我还记得小时候他给我和姐姐讲作文,他是个读书人,这点是擅长。他推荐好书给我们看,看完要我们谈感想。曾经很烦,现在才知道,那是他为我们浇筑的宝贵的生命营养。

这世界有些爱就是這样寂寂无名,淹没在时光的尘埃中,被忽视、被遗忘、被扭曲。就像广袤的原野上,开着毫不起眼的小花,总要凑到近前,仔细地看,才能发现。

无论是父母之爱还是恋人之爱,都难免会遭遇到这样的宿命。因为施者与受者总是难以站在同样的角度去感受。

一个姑娘曾问我:“为何我感受不到妈妈的爱?”

她说,“妈妈是一个强势和挑剔的人”,总是喜欢抱怨,不像别的妈妈那样无私付出。人生的整个成长阶段她都备感孤独,“我觉得我自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自己给自己指引方向”。

后来因为恋爱问题她和家里彻底闹翻,妈妈很伤心,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但,“她说她也有对我好的时候,为什么我都记不住她的好,就只记住她打我,她不关心我的那些事情。”

孩子与母亲的烦恼都值得人同情。天下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孩子。专家说,即使完全正当的教育,孩子也会有心理创伤。两代人之间的摩擦与伤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也不应该害怕承认这一点。但最不该的,就是否认爱的存在。

你看,她现在有着硕士的学历,足够独立的生存能力,健康的身体,这哪里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呢?一直有两个守护天使陪在她身边,她只是不明白,即使身为父母有时也会溜号,也会有厌倦的时候。

爱一定是在的。在每一寸时光上打上烙印,从出生到成年,从不懂事的幼年,到叛逆的青年,吃饭、穿衣、陪伴、守候,那些琐碎的不能计算的付出,做孩子的很难去想象。

“父母的爱,被他们自身的缺陷影响着,带给我们并不十分健康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像阳光穿过树荫,落在我们身上是斑驳的光影,有些光被遮盖了,有些则被吞没了。”——我告诉她。

最后,被她接收到的亲情,可能并没有他们自己想象中的多。这是两代人的悲哀。但这爱有源头,它还是出发了,待她更加心平气和之后会发现的。

这个世界,总有些爱,一生寂寂无名。

从容摘自《妇女之友》

猜你喜欢

山路女儿爸爸
三条山路
杨鹤鸣
我和爸爸
爸爸
和女儿的日常
爸爸冷不冷
山路
可怜的爸爸
山路乾坤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