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区水土保持区划与防治布局研究
2019-11-14葛佩琳喻荣岗
葛佩琳,喻荣岗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29)
濂溪区(原庐山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东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典型的“山江湖”县级区。作为资源要素高地,濂溪区汇聚了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沿江开发区、昌九一体化等多重政策发展机遇,同时又属于江西省水土流失易发区[1],经济社会发展势必会对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负担,水土流失总体好转与局部恶化并存的现象在一段时期内还会存在[2],水土流失问题是制约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4]。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5]。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进行水土保持区域划分,并对各区采取相应的生产发展布局(或土地利用方向)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的工作[6]。水土保持区划能有效地指导本区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县级宏观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应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分区,从战略角度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部署[7-8]。本研究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9]的基础上,分析濂溪区各乡镇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区域差异,将全区划分为3个五级区,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对制定濂溪区水土保持宏观规划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濂溪区水土流失现状
1.1 濂溪区水土流失概况
特定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造就了濂溪区水土流失多样、易发的特点。基于《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江西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江西省水土保持公报(2013)》,以及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等,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并结合现场调查复核获得濂溪区水土流失现状,见表1。濂溪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0.85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75%,其中水力侵蚀面积50.00 km2、风力侵蚀面积0.85 km2,轻度、中度、强烈和极强烈侵蚀面积分别为39.85、10.49、0.41、0.10 km2,分别占侵蚀总面积的78.37%、20.63%、0.80%、0.20%。总体来看,濂溪区水土流失以轻、中度侵蚀为主,轻、中度侵蚀面积占侵蚀总面积的99%。
表1 濂溪区水土流失现状
1.2 各乡镇水土流失分布情况
表2为濂溪区各乡镇水土流失现状。从全区各乡镇的水土流失分布来看,水土流失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莲花镇、高垅乡、虞家河乡、赛阳镇、新港镇、姑塘镇、威家镇、五里街道、十里街道,其中风蚀只在姑塘镇有分布。
表2 濂溪区各乡镇水土流失现状
2 濂溪区水土保持区划
2.1 分区体系的确定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对于江西省省级水土保持规划的防治布局及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县级水土保持规划的防治布局而言,四级区、五级区区划更有参考意义。本研究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基础上,参照九江市水土保持区划,进行濂溪区水土保持区划与防治措施布局研究。考虑到县域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与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以乡镇级行政区为单元决策实施的,应保持相对应等级的行政边界基本完整,以便于分区成果的应用、管理和基础数据的获取,因此本研究濂溪区县级水土保持规划将乡镇级行政区作为基本区划单元。
2.2 区划成果
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和九江市水土保持区划中,濂溪区属于南方红壤区一级区、江南山地丘陵区二级区、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三级区、鄱阳湖丘岗平原水质维护区四级区。在鄱阳湖丘岗平原水质维护区四级区内各乡镇存在一定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区、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3个区域,见表3、图1。
表3 濂溪区水土保持区划成果
图1 濂溪区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示意
2.3 水土保持功能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作为县级水土保持区划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功能包括基础功能与社会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县域区域单元内生态环境特点与水土保持设施所发挥或蕴藏的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防灾减灾、改善生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效能。其中:将基础功能定义为在水土流失防治、维护水土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所发挥的直接效能;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功能是基础功能的延伸,指水土保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效能,包括生产功能和保护功能[5,8]。按照《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水土保持主导功能是省、市级规划定位和划分三级区的基础,也是确立省、市级规划区域单元水土保持发展方向的关键。
3 分区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
3.1 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区
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区位于濂溪区的北部、中部,具有典型的城市人居环境区特点,主要为平原、滨长江鄱阳湖湿地水面及部分山地丘陵,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多位于该区。行政区划范围涉及莲花镇、虞家河乡、五里街道和十里街道4个乡镇级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41.94 km2。该分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有水土流失面积18.71 km2。
该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城镇化建设、生产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矛盾突出,湿地生态系统脆弱。要充分发挥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功能,应加强水保林网建设,增强水保监管力度;做好河道治理及水库水源区面源污染防治;维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建设良好宜居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综合优化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保障生态安全,完善城市周边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强化城镇周边生产建设项目弃渣综合利用和集中管理,建设城镇绿地系统;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裸露边坡防护及四旁绿化措施等。
3.2 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
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位于濂溪区的东部、北部,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区,大部分为滨鄱阳湖岗阜、平原和水面,行政区划范围涉及姑塘镇、威家镇和新港镇3个乡镇级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01.04 km2。该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有风力侵蚀(在姑塘镇鄱阳湖滨湖地区分布有风蚀沙地,是风力侵蚀的主要分布区域),有水土流失面积17.60 km2。
该区水土保持功能整体要以保护农田、维护水质为重点,开展滨湖地区沙地植被建设、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及湿地恢复,减轻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影响。要充分发挥该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应加强对节水灌溉、包括生态草沟在内的小型水利水保设施配套的修建和维护,提高过流泄洪能力;加强农作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通过实施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并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通过综合治理减少面源污染和河道淤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强河湖植被缓冲带建设,构建以芳兰湖—雨霖港—谷山湖—青山湖为主的鄱阳湖沿线内湖湿地保护区,维护水质,减轻农田面源污染,保护水源地和群众饮水安全,提高土地生产力。
3.3 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
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位于濂溪区中部的山地丘陵地带,行政区划范围涉及赛阳镇、高垅乡2个乡镇级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26.82 km2。该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有水土流失面积14.54 km2。侵蚀程度虽然总体以轻度为主,但面积分布较广,常见于林区三近(近路、近村、近水)过伐区,以及工矿、修路等生产建设区域。
该区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实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科学配置,综合治理;努力发展“名、优、特、新”的经果林建设,加大投资力度,走集约化生产之路;提高果园等的科学管理水平(包括采取果园生草等促进AM真菌生长及改善土壤抗蚀性等),科学布设包括生态草沟在内的坡面调控工程和沟道治理工程,修建塘坝,蓄水抗旱,合理确定蓄、排标准,做到蓄、排结合,沟坡兼治,提高防洪标准;发展高效高产农业,建立经济林带和生态农业带,实施径流拦蓄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河、渠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监督,严格执法,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该区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保护农田、农村河道近自然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稳固山地丘陵区生态系统为重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4 分区防治布局研究
4.1 分区防治布局总体原则
以国家水土保持一、二、三级分区及江西省、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的水土流失防治方略为指导,基于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考虑区域水文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状况、农业生产及区域产业布局、作物种类、水资源条件等因素,根据全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保持需求、水土保持规划防治主要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成果,因地制宜确定全区水土保持发展的方向及重点,提出濂溪区水土保持总体防治布局和各分区的防治布局,同时以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图斑信息高标准快速化识别技术、经果林林下多功能水保植物优化组合技术、分区水土保持植物筛选等多项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作为科技支撑,以濂溪区金桥宜居环境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功为引领[10],提高防治工作的水平与效益,全面推进濂溪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
4.2 分区防治布局
4.2.1 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区
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区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人为水土流失迅速增加,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该区的治理措施如下:①对长江沿岸工业开发、生产建设活动等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及时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增加;在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区域,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主[1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同时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监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②在长江岸堤进行绿化防护和美化建设,体现滨江特色;加强城镇生态绿心区建设,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实现“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目标,打造绿色生态廊道。③加强城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对生产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施建设项目施工迹地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有效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4.2.2 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
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以维护水质为重点,开展滨湖地区沙地植被建设、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及湿地恢复,维护水质,减轻农田面源污染等,保护水源地和群众饮水安全。①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应以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主[12],建设农田防护林,完善农田灌排渠系,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防止滨湖平原农田区风害的侵袭,在沟道水系两侧及塘库周边,注重生态沟岸与湿地建设,有效发挥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控制并减少面源污染。②在滨湖地带以恢复和重建沙地植被为重点,采取沙障固沙、固沙造林(草)等防风固沙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和林带建设,保护农田和村庄,防止土地沙化和沙带扩张,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4.2.3 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
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以预防为主,应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稳固山地丘陵区生态系统为重点,保护现有山地植被,增加水源保护林面积,并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农业的建设,具体措施为:①在丘陵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通过坡面水系配套、封禁治理,以及经果林、水保林等建设,采取林下多功能水保植物、分区水土保持植物筛选等技术进行林下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并重,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防治水土流失。②加强生态脆弱区的森林植被保护和恢复,对疏林地进行科学改造、抚育,提高其生态防护效能;重视水源地水库、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预防保护。③加强对该区域采石、取土等活动的规范管理。加快发挥低丘缓坡开发项目效益,减少治理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5 结 语
濂溪区水土保持区划是编制全区水土保持规划的关键,可以有效地指导本区域范围内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本研究立足典型县域濂溪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保持区划成果,提出了各分区的具体防治布局,对于加快推进濂溪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其他县域的水土保持区划与防治布局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