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施策促消薄
2019-11-14邱孟根
许 冰 邱孟根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弄清经济薄弱村现状,精准施策;采取得力措施,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一、摸清现状,理清思路
为全面摸清经济薄弱村现状,赣榆区进行了专项调查。首先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现状。目前全区152个经营性收入低于18万元的村中,村“两委”班子不强7个,占薄弱村总数4.5%;基础设施薄弱37个,占总数24%;缺资金缺资产缺资源的67个村,占67%;缺发展思路7个村,占4.5%。从152个收入状况分析,5万元以下的村56个,占薄弱村总数的37%;5-10万元42个村,占28%;10-15万元30个村,占20%;15-18万元24个村,占15%。其次在调研摸排的基础上,对影响各村集体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准集体增收的增长点和切入点,通过土地规模流转73个村,占薄弱村总数48%;盘活集体资源24个村,占16%;抓好资源清查的17个村,占11%;搞好资源发包26个村,占18%;配好“两委”班子5个村,占3%;建设高校农业设施5个村,占3%;购买门面房2个村,占1%,理清了发展思路。
二、因村施策,精准发力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实行“一村一策”、分类指导,抓住主要矛盾,强化精准扶贫,努力探索富民强村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
示范引领促增收。对于缺少致富“带头人”的村,在致富带富能人、本土大学生、复退军人、退休回乡干部等4类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中选优配强村“带头人”。实行能人治村,以优厚的政策吸引在外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借助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加强培训、引导村干部开阔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逐步造就一支熟悉“三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农村干部队伍,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集体增收。
规模经营促增收。对于土地资源禀赋较好的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实现规模经营。一方面通过实际耕种土地面积增加,增加集体收入;另一方面发挥规模经营在农资采购、农田作业、农作物植保等方面的优势,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规模经营效应,实现集体增收。
盘活资产促增收。对于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存在流失现象的村,实行党员干部带头,严厉打击强行侵占集体资产资源行为,全面清收被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通过盘活现有资源资产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集体增收。
为农服务促增收。对于资产资源匮乏的村,通过支持村集体成立为农服务合作社,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加集体服务劳务收入,实现集体增收。
招商引资促增收。对靠近开发区、工业集聚区、农业园区的村,可以直接向企业入股,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招引企业落户,采取集体承包劳务、厂房场地租赁、入股分红、企业税收留成返还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实现集体增收。
项目带动促增收。对于村班子较弱,缺乏经营能力又选不出领路人、找不到解决出路的村,鼓励通过整合资金资源,由镇牵头入股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实现抱团发展。实施品牌化战略,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实行综合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营效益。也可将村集体资产、资源抵押给“创联公司”,通过公司分红、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集体增收。
规范管理促增收。注重在“理财”“用财”“聚财”上下功夫,经济薄弱村切实搞好资产资源经营,按照“统到位、监管好、增效益”的要求,规范产权交易,做到“应进必进”、公开交易,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实现集体增收。积进行补助;对资产资源盘活的村,根据增收现金按一定比例奖补;对开展为农服务的村,按设备购置支出50%奖补。整合农业、扶贫、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产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等,形成合力,优先安排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重点向经济薄弱村倾斜。
(二)落实土地支持政策。通过村庄撤并,集中居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调整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符合规划和建设要求的建设用地,给予及时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允许其对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改造,开发农民公寓,大力发展物业经济。
三、落实政策,强力扶持
落实好扶持政策,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外在动力,有效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造血”内生活力。
(一)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8万元以下村,按每个薄弱村不低于3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重点用于为土地规模经营注入启动资金,按流转面
(三)创新金融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贴息、利率优惠、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到农村开展信贷业务,确保涉农信贷年累计投放额不低于55亿元。积极开发和推广“三农”金融产品,放宽涉农资产抵押限制,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扩大信贷额度,增加对村集体土地规模经营信贷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