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权主义网络社群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
——以“豆瓣网”为例
2019-11-14刘菁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401331
刘菁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重庆 401331
1.研究缘起
进入Web3.0时代,新媒体的使用呈现出普遍化的特点。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大背景下,社交媒体的盛行使得“女性主义”话语开始对传统男权价值观念固化下的价值观念发起挑战。当前,各种通讯网络,如互联网和手机是形成群体的平台。满足了用户交流、分享、合作、协调一致行动的本能需求,也就形成了中国女权主义网络社群。
2 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
话语(discourse)是人类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主体间沟通交流的言语行为,即言说者和听说者在特定语境中通过语言符号系统而进行的思想或精神沟通。一般来说,除了极其简单的话语(如惊讶语、感叹语)之外,话语总是具有体系的。话语体系是主体通过系统的语言符号,并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来表达和建构的结构完整、内容完备的言语体系。同权利源自对利益的关注一样,权力最终也是为了实现利益。中国女权主义社群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争取话语权力,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其中“直男癌”和“女奴”两个词语是近年来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传播最为广泛的两个核心话语。女奴一词由来已久,但在当代中国女权主义社群的话语再生产中衍生出了新的意义。“直男癌”一词则是社交媒体大规模发展以来的产物。
那么话语如何关联到权力关系?“话语即权力”,语言历来就有着隶属于自己的权力和意志。权力话语是指那些渗透着权力控制力、责任意识的话语,权力话语符合语言自身的逻辑规律。同时话语的变迁又反映了权力关系的变迁。女权主义通过建构起一套自己的话语,试图在消解男权、颠覆男权中心话语秩序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性别平等。
概言之,本文的目的在于将这两个话语重新问题化和历史化,回溯话语形成的逻辑和发展脉络,揭示话语建构过程中行动者的策略及其与权力关系间的互动关系。
3 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的“直男癌”话语正是起源于豆瓣小组。根据Rheingold首先提出网络社群的概念,豆瓣小组“女权是权利的权!然后呢?”共有组员35995个,作为网络社群样本量充足,该小组成立于2009年,至今将近十年专注于讨论与女权主义相关的各项议题。本文将立足于社会化媒体大规模发展的2014年至2018年来展开研究,其用意在于捕捉当代中国女权主义社群话语体系发生显著转变的关键性时段,即“直男癌”话语兴起,并与“传统男权”话语形成交锋的这一时期。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首先设置关键词为“直男癌”、“女奴”,检索时间范围为2014年至2018年,在检索得到的结果中全样本,由认证为小组成员的用户发表的原创帖子和带评论转发帖子,再对这些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并梳理“直男癌”话语的建构逻辑以及“女奴”话语的发展脉络。
4.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梳理了2014年到2018年期间豆瓣女权主义小组所有含有“直男癌”话语,发现女权主义在豆瓣社群中对“直男癌”话语的建构是一种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当“直男癌”话语不断被阐明人为的秩序准则时,即成为了福柯所说的话语和知识,巩固了布尔迪厄所强调的符号权力和社会秩序。
在目前的中国网络平台上,女权主义者常常被贴上激进、强势、非理性等标签。很多女性都会有意识地与“女权主义者”划清界限。不可否认,女权主义者的激进有主流媒体对女权问题关注少、一些媒体对女性的污名化、刻板印象等客观原因,但女权主义者本身也需要改进。新媒体传播具有信息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及不确定的特点,若一个涉及女权的舆论事件发生,女权主义者们在没有完全获知真相、没有全面冷静思考的情况下就发表不成熟、不理智的观点,一开始或许能够得到公众的注意和认可,一旦新闻反转或言辞太过偏激,同质化信息泛滥,就会给公众留下负面印象,甚至攻击女权思想,这对女权主义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因此,女权主义者要正确理解女权的内核,同时也要采取恰当的表达方式。因此,女性应该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女性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增加,女权主义的话语建构和话语权力的权重会有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