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精日”现象以及其解决措施
2019-11-14吴月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1731
吴月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611731
一、“精日”的内涵
“精日”,“精神日本人”的简称,指极端崇拜日本军国主义仇恨本民族,在精神上将自己视同军国主义日本人的非日籍人群。
“精日”并不是国家认证的概念,它是对一种现象并不精准的概括与总结。复旦大学沈逸表示, “精日”指在现实中受国籍和移民政策影响不能做到,但精神上已经把自己视同为日本人并以自身是中国人为耻的人群。“精日”带有明显贬义词性,这类人群具备明显的狂热二战日本军国主义特征,将自己的爱好以及兴趣建立于对自身国家的亵渎以及侮辱之上。有些“精日”群体追求标新立异,但政治意识欠缺,于是将日本文化中一些较为有吸引力的元素投射到整个族群中,对其产生认同感,最后做出触及民族底线的行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这类群体从相对封闭的小团体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一定规模,并制造了我们所看到的系列事件。
二、大学生“精日”的特征
(一)大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足。由于涉世未深,该类学生对待我国和日本的关系过于片面,过分强调我国在建设、发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抱怨居多,批判为主,片面割裂的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不能客观的对待我国建设、发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对这些问题的暂时性进行理解,长期出现消极的对祖国的排斥心理,萌生“日本至上”、“日本最优”的扭曲的价值观念。
(二)存在形式主要为小规模组织群体,群体较为分散,对非群体成员警惕性较强,外界非相关人员很难同他们紧密的接触。主要通过建立特殊的微信群以及QQ群来发表自己的各种观点,相关的群聊普通人很难进入,进群一般有特殊暗号。
(三)有较强的寻求刺激、猎奇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精日”群体成员普遍较为特立独行,加之自身处于青春期,使得他们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想要探索被外界以及世俗所重视的传统事实,容易产生挑战权威的心理。以此来张扬自身个性,博取大众眼球。
三、大学生“精日”的根源
(一)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动机方面主要是大学生活不充实,想要寻求刺激、吸引眼球、标新立异 能力方面主要是缺乏正确认识历史的文化素养能力及正确的三观。
(二)来自于社会方面的因素则主要有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思想的教育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形同虚设,未对学生产生触动,学生对事实缺少正确的判断能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落后,如动漫、电影等日本的文化入侵以及日本右翼言论等日本意识形态的灌输大大促进了这类大学生群体对日本的美好一面的向往,进而有意识的故意模仿日本人的言谈举止及思维方式,让该类学生容易以日本文化的思维来审视他所生活的环境,加之西方的舆论战渗透和自身些许不公允看法的助威,更使得大学生坚定自己以日本人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国家,并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嗤之以鼻的冷淡 部分学生在现实中受到了打击,社会却未对他们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逐渐边缘化,进而想要在网络以及现实生活中发泄自身的不满,作出过激的言论与行为 法律的支撑力度不够,由于缺少现有法律的支撑,政府对于这部分大学生一般是进行教育训诫或行政拘留,违法成本过低,致使此类事件频频发生 网络平台的传播的受控性较差,极易引发“网络舆情”事件,若群众的正义感爆发,群众激怒、围观堵截,那么可以处罚 若群众麻木不仁,见怪不怪或者视而不见,那么就不能处罚。可见作秀者的命运就完全掌握在群众手中。
四、对大学生“精日”群体的建议
“精日”现象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是对老一辈的革命成果的不尊重与亵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部长王毅更是公开怒斥“精日”为中国人的败类。大学生群体出现“精日”现象不仅是一个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的歪曲,其实质更是折射出我国的教育机制以及法律的缺漏。面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精日”现象,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这种严重的认知偏差。
(一)严守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加强高校门户网站的建立。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应该严肃对待高校思想政治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课,要加强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建设完善学校的门户网站,建立微博公众号与微信平台来与学生互动,依照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立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实时热点,与学生进行信息共享,互动交流,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尊重历史的能力。
(二)利用大众传媒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完善网络监管体系
大众传媒是当前大学生不断接受新事物、发表自身观点的主要途径,大众传播应该把握社会舆情,引导主流价值观。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价值观构建深深的受到社会环境以及主流媒体的影响,因此大众传媒应该产生积极的影响,积极宣传主流价值观。当前我国现如今对于文化网络平台传播处于文化产业总量丰富、但竞争力不强、发展缓慢的困境中。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明显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在软实力的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对于“精日”现象的言论发表的审核监管责任也应得到加强,对于那些明显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应该采取封号、禁言等手段,不断的完善网络媒体的日常监管体系。
(三)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划定“精日”法律红线
在今后我国的教育发展中要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使得大学生中的群体能够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从法律角度来看,应该加强对“精日”现象的立法,应该在法律上给类似行为划出红线,严惩“精日”群体,为此类事件画明法律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