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2019-11-14刘晓林石家庄市职教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

新生代 2019年17期
关键词:重构美术体系

刘晓林 石家庄市职教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术教学在我国是不被重视的,因为对于升学没有帮助,所以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一个无关紧要的副科。但是近年来,美术特长生考试、特招录取、高校扩招等,让美术教学有了更加实际的意义,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与此同时,美术教学也进入了“统一化”的模式,即通过公式化的教学,让学生苦练静物的阴影、线条等,所有美术作品都是一样的。

一、我国现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美术的内在,过分强调技术

美术是一种艺术,不同的艺术形式,不仅有着独特的观赏性,而且对人的情感、思维等意识方面,有着很强的启发和影响性,是人类感情表达的常用形式。但是在现在的教育中,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只会强调手法和技术,以及外在的视觉效果。尤其是现在的教学内容以写实派为主,多以很多人都是只研究,如何让作品更接近“以假乱真”的地步。比如说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选择的主题都是静物,画上的蔬菜、花卉、瓦罐等事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惊叹:这是照片吧?真厉害!除此之外,在没有其他的感受。艺术品加工不是工业部件生产,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艺术应该是灵动的、多变的、富有吸引力的,让人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进而产生共鸣。

(二)对美术教育目标制定错误,教学机械化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现象严重,艺术类考生数量逐年上升【1】,看似一片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就像是工厂的流水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大多数美术教育工作者,远离了艺术创作的初衷,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制定的目标不是促进艺术的发展,不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不是艺术作品的内在,而是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美术方面,我们的评价只能是根据一些基本构图、绘画技巧、阴影光线等表面的内容来进行,所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也就很容易控制,只要保证机械化的学习训练,熟记各种基础知识,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惯性思维,在评判和欣赏作品的时候,也是用这样的眼光进行衡量,失去了自主创作的能力,这样的作品就像是埃及的木乃伊,有形无神。

(三)教学体系单一,限制多元化发展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艺术是一个高大上的词汇:素描是艺术,涂鸦是瞎玩 雕塑是艺术,捏泥人是胡闹。似乎绘画如果脱离了写实的素描,就不能有其他的风格了,就连传统国画都受到了冷落。学校重视的不是学生的能力、素养和发展,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技巧和作品相似度,在这种教学体系的长期压制下,学生没有创作的意识,只是像套用公式一样,进行物品摆放以及临摹,画一年画两年,甚至画上十年八年,都还是这个样子。列夫•托尔斯泰

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2】。而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缺少的正是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新时期美术教学体系重构的建议

(一)追溯历史源头,重新定义对美术的认知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用于打破已经固化的教学体系和思维,从历史的源头开始寻找,从发展和变迁的轨迹,来定义对美术的认知。对于我国来讲,美术的历史是悠长的,从原始社会的陶艺石艺,到封建社会的挥毫泼墨、画栋雕梁,以及各种民族独具特色的工艺品,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术的渗入。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容易受到西方化的影响,在美术创作上也开始推崇前苏联的“社会现实主义”,力求画面逼真、技巧娴熟。对此,我们要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宣传,让国画、刺绣、雕刻等表现方式的内在精神,充分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来。因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创造,讲究的是形神兼备,对于引导美术创作的主观性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美术形式多样化的包容,支持推陈出新,支持个性化创作,让学生能够有多元化的美术体验,促进美术教育的“百家争鸣”。

(二)重视对人和生活的关怀,还美术以生命

艺术的最终来源就是生活,所以,我们在进行美术创造的时候,要注重对情感的融入。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摒弃以分数和升学为导向的教学安排,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和创作。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美术教育的要求已经有了崭新的变化,而我们的教育现状还停留在一教师为主体的观念中,所以,我们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鼓励学生走出去,去面对自然和社会,体会鲜活的生命和呼吸,在具体的事物上,加强学生个人观点和特色的融合。

(三)重构艺术考试标准

当今美术教育的缺陷,根本原因是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由于美术作品中,融汇着大量作者的主观意念,所以对于作品的好坏很难去进行评判和衡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各花入个眼”,为了保证相对的公平,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统一形式、技巧和风格,然后进行客观的评判。但是这种方式忽略了美术具有的内涵,失去了原有的艺术性,破坏了它的构成。所以,我们要改革美术的考核标准【3】,将学生的自主创作、外出实践、创新性等,纳入到我们的考核范围中,让美术学生的学习不受固定制度的干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感知能力,让美术教育焕发出生机。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服务于升学的工具,它是一种可视性的艺术,它的范围、形式、风格等应该是丰富多变的,不应该受到其他条件的禁锢和束缚。中国的艺术发展,严重受限于教育体制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失去了原本的内涵,而要想打破这种禁锢,就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探索,只有勇敢的创新,美术教育体系才有重构的希望。

猜你喜欢

重构美术体系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美术篇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