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究

2019-11-14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院校

■敦 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境界和思想品格,同时也是指导当代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内在素养和职业精神,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种方式。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技术工人需要达到某种高层次的精神目标和行为实践能力,对于我们而言,每一个都需要具备对本职工作的执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总书记在十九报告中明确指出:“构建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老劳模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思政教育要培养工匠精神,积极转化为素养,进而让这种精神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南,所以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和思想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引导和教育,最大限度的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起与行业和专业发展融合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形势下,只有具备一定工匠精神的从业者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我国从制造大国过渡到制造强国的人才需求,深入改革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践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将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二者有效融合在一起,高职院校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作为自身发展创新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有助于在高职院校中潜移默化的发扬或是传递工匠精神,最大限度的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目标,助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1]。

(二)有助于改革高职思政教育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机械化、单一化的灌输教育方式,自然思政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不尽人意,导致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比较低。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工匠精神一方面是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落实点,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有助于让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素养,真正落实思想教育。

(三)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人才效益

培养满足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职业人才需要具备高超技能水平、优秀的职业素养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等,上述这些与十九提出的工匠精神是完全相符的,在高职思政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有助于以工匠精神的内涵影响教育学生,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与时代发展需求的无缝隙对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教育,实现社会所需,促使高职人才价值的转化效益[2]。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改善思政教育模式

整个高职教育中思政教育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将经济建设放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在不断努力下,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为构建社会价值体系带来一定影响,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工匠精神逐渐社会大众的视野。正是因为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当前我国高职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改进[3]。基于此,高职院校为了有效做好二者之间的融合工作,则必须要坚持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式,进一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同时高职院校还补习需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将思政教育和学实训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举措,真正意义上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现代工匠人才。

(二)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教育作为理论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重要,为更进一步将高职思想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当务之急就是要全面提升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作为思想教育的活动主体,教师要全面深刻的认识工匠精神,以便更好将工匠精神培养有效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基于此,学校可以采取走进去或是走出去的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促使教师工匠精神的提高。另外,教师要紧随时代潮流,在平常多下功夫,通过各种途径,如,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以及互联网登学习“工匠精神”有关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同时并引导广大教师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交流沟通,进一步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实践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中做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这样一来,二者之间的融合就会水到渠成。

(三)实践强化工匠精神,实现学与产相融合

我们深知工匠精神一方面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另一方面还是指导学生行为实践的灵魂,促使学生将这种精神转为过硬能力的途径。但是这种精神的培养,教必须要在实践中强化,促使学生深刻感知,更好地在实践中强化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将这种精神成为一种基本素养,更好地让学生将这种精神贯穿于实训和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这种精神,切实将这种精神转为核心素养。基于此,高职院校一定要立足于高职学生的情况入手,帮助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习惯,在活动中践行,造就卓越品质。另一方面,在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指导应该全覆盖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指导,不仅要将理论教育和思想宣传放在课堂教学当中,深入的剖析讲解工匠精神的建设,还要把学生实训结合起来,做好实习过程教育以及实训实习前指导。让学生在实训时就可以做到积极实践,认真践行,严格要求自己的技能,高度端正工作态度,将熟练程度最大限度的提升起来。在实习中根据岗位实际,严格要求质量,保障质量,将高质量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处。同时,还需要向熟练的工人师傅请教,向同事虚心学习,归纳总结经验,持之以恒,将学与产相融合起来,把产和研相结合起来,继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建设工匠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精神环境

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工匠精神文化发展绝大部分取决于环境的好坏,所以环境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要将学生的学习环境重视起来。同时,学风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尤为重要,要教导学生尊敬师长,重视教育学习,将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精神作为己任。因此,教师可以在思政教学课堂上讲解鲁班的故事,大力宣扬不畏俱艰苦的鲁班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思政教育内容应该把社会现实发展和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起来,新时代文化添加到教育内容中来,使当前教育内容中充满现代元素,创造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学校也要做好带头作用,把工匠精神宣传活动在整个校园中铺开,帮助学生创造实践应用环境,将校园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建设还应该在教师中兴起,因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是教师的思想品质高度的一种反馈,

基于此,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功夫,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同时还必须要归纳总结相关重难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工匠精神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促使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拓展,更好地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含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作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可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出信息时代复合型创新人才,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在一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步骤。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以期发挥工匠精神对思政教育的带动作用,从整体上促使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院校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