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难点与突破路径初探

2019-11-14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黄 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直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提升到了治党、治国和治军的战略高度,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历史征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需要进一步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比如,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正确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如何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并使之深入人心?②要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文化形态、作用领域和方式方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建设,提升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直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领域的变化,充分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要重视实现意识形态目标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内在融合,引导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优化教学观点供给,丰富教学话语体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培养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要难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有所突破,教材是基础,教学是平台,教师是主导。在当前的教学改革环境下,要特别重视由于突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忽视了课程定位、价值引领、教学内容的思政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思政课教师应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否则就容易变成舍本逐末。③

当前教学改革的难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确保意识形态权威性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提升对青年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回答力和阐释力,如何更好地顺应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2)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与诸如慕课教学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克服教学方法改革中出现的“泛娱乐化”倾向、慕课教学改革中互联网学习带来的“碎片化”的弊端等新问题,真正提升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更好地顺应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趋势,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

这些难点问题是在教学改革走向深入之后出现的新情况,需要在研究新形势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新特点,用新思路去解决。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突破路径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三大支撑:教材、教学、教师。衡量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这三大支撑能否很好地实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首先是教材。目前,在教材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教材建设要顺应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而丰富实践,以及青年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自身的思想困惑。这就需要教材编写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好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用生动的原理方法剖析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避免抽象的、论断性的结论④。学生所用教材应当在权威性基础上更好地体现生动性和可读性,提升教材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教材建设要顺应当前各高校开展的教学改革。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在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教学新模式,教材编写的内容体系需要深入研究重新架构。教材编写要顺应这一模式,努力实现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要体现“思政课+”和“互联网+”的教学理念,要与大学生的生活常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生活性的道理和话语传达给学生。⑤教材语言要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结合,论断性与思辨性相结合,思想性和生活性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升教材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学生具体思想困惑的解释力。

其次是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是依托于建立在娱乐性基础上的生动性,不是依靠“泛娱乐化”来提升吸引力,而是体现在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上。⑥同时,要找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契合点,防止出现教学手段“两张皮”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的产生。

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是必要的,但是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是依赖于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展。衡量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不只是课堂气氛的活跃,不只是学生的抬头率,更是青年学生理论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找准青年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论期待,聚焦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和学生的思想疑点开展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思辨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价值取向解释历史、分析现实、指导实践,⑦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提高教学语言的灵活性,既要用深刻的哲理说服人,也要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站在理论高度思考问题,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课堂讨论主题的设置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需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关注点有效对接,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式学习,促使学生深度参与。⑧

在实践的过程中,慕课、微课教学需要克服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慕课、微课的教学设计要在丰富青年学生的感官体验上下功夫,树立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思想,让课堂教学借助移动传播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学习带来的“碎片化”弊端,以及学生在信息接受方面存在“信息疲劳”现象。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深度引导,要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严谨的思维方式,聚合碎片,建立合乎时代要求的价值判断的话语体系,提高学生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三是教师。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教师的素质是关键。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背景下,教师的能力提升的重点已经不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加强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要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衡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承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全面加强个人修养。思政课教学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八个相统一”作为改革创新的方向。在一些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成“看电影”、“联欢会”、“辩论赛”和“座谈会”。而这样的问题的出现恰恰反映了教师自身在强经典研读和基础理论训练上的不足。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不应只是教学技术的培训,不应只是提供现场的教学案例和问题解答方案,而应当强化理论思维的培养,提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教学重点、社会热点思想疑点的能力。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全面、准确、深刻地掌握其基本内容,把握其精神实质。

在慕课、微课的教学成为改革常态的背景下,教师要更好地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有机结合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要看到互联网条件下青年学生信息接收渠道、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找到教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制作更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学视频和互联网学习产品,加强与青年学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平等沟通、自由讨论、互动交流中推动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看到青年学生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进行自主学习的缺陷,教师要提供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指导,重视教育的人文关怀,重视科学理论的深度引导,合理划定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边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发展。

注释:

①本报评论员.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②郝清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8):20.

③陈金龙:提高教学实效须坚持“内容为王”[N].人民日报,2019-01-25.

④刘伟,陈锡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95.

⑤刘伟,陈锡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94.

⑥刘伟,陈锡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93.

⑦陈金龙.提高教学实效须坚持“内容为王”[N].人民日报,2019-01-25.

⑧张奇峰.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69.

⑨刘伟,陈锡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93.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浅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