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广泛前教育活动构建与积极作用
2019-11-14■
■
西安美术学院
一、广泛前教育的定义和背景
高校的党建设工作,继承和发展高校党建根据自身情况长期发展出的成功实践方法,也要坚持改革创新,更要不断创新和丰富高校党建有效管用的新方法,不断增强高校党建工作活力和生机,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专业、党建工作群体的差异化,才能统筹兼顾、相互协调,整体推进,使校园党建工作异彩纷呈。
高等院校学生基层党建中,大一新生对党的知识了解不多,认识缺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影响进一步造成了积极分子培养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入党动机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培养起来没有明确目标,有的学生甚至对入党的基本意义也含糊不清。高校作为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对于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当代的大学生正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走出校园的他们带着怎么样的价值观,将会对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有深远影响。正因如此,在他们进入校园的时候开始进行价值观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笔者本校单系统计,18年9月提交入党申请书共36人次,其中包括大一新生,大二学生以及研究生新生。在审核入党申请书时,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对党的认识不多,甚至是并不明白入党意味着什么,对党的概念认识不清;入党动机不明确,有学生直言入党是为了找工作、父母意愿等;入党申请书书写不规范,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学生在网上摘抄模板,36人中超过三分之二会出现“1921年建党以来……”类似的内容,更有甚者在写到指导思想时依然是邓小平理论。由此可见高校学生需要更通俗更贴近学生的广泛性思政、党建教育。学校党支部要在现有的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本身的个性、学校性质,加强和完善针对自身特色的培养系统建设,促进学校建立起特色、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完善党建机制,比按部就班进行流程性党建更迫切更实际。
广泛前教育,指的是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对于低年级学生进行的入党申请前以及入校后的前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及教育培训的体系。其具有广泛性和前瞻性,面向全体学生,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或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针对学生在申请入党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主动的教学活动。相比于通常党建的积极分子教育学习,这个活动针对的学生群体更加广泛,可以学习教育的内容也从党的知识扩展到相关的国家政策、社会常识等,这是一种普及式的教育。
二、广泛前教育活动的构建
在2018年秋季新学期,我所在系学生支部开展了面向2017级、2018级学生的广泛教育活动,主要以座谈、影音播放等为主要形式,内容涵盖十九大与大学生,高校学生的社会知识,“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党的基本知识这一系列主题。在广泛前教育活动中,各个环节是以基础搭建,然后逐层递进来设计的。学校的党建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教育活动是按照个人自我认知搭建——社会常识、原则基线——价值观确定——个人与国家、党建来进行构建的,主要原则是让学生从高中随波逐流的观念中走出来,认识到自己进入大学之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认识到重要的选择是由个人做出,建立在价值观、社会道德、政策了解等多方面基础上的。
在教育活动中,个人自我认知搭建可以通过学生新生成长活动来完成,如加入大学生心理协会的高校,会有如“新生成长营”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无记名写下对进入大学后的认知困扰、社会了解、党和国家政策认识不清楚的方面,既可以对后续活动规划有明确的方向,又可以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对自己今后学习、生活、社会认知和入党等选择有一个清晰的梳理,让他们能够明白为什么学,怎样学,学什么。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自我认知后,才会对参与社会事务、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一定认知,才会明白如入党是个人自我意志的表达、自我目标的实现。
社会常识、原则基线这一部分与价值观确立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制度政策为什么”作为切入点。即为采用座谈或讲座的形式,将近期的政策热点、社会常识性知识做浅显的解读。在这一部分设计中,重点要注意广泛教育的重点,从高、尖的政策短语中提炼出通俗的词汇。例如,解读十九大政策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解提倡“文化自信”让我们身边产生了哪些变化;分析“两会”精神,可以指出政府机构改革带来的变化,反腐为我们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通过“实体化”的解读,才可以使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灌输,而是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道德、社会、政治、法律等原则基线,为自己的行为设立底线和原则。通过这一教育,进一步可以引申出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从自我出发,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口号式的教育。
三、广泛前教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在教育活动的最后,设计返回“初心”的学习,将人与国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重新确立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入党或者学习国家政策、思想政治教育这并不是随意的、人云亦云的事情,而是关系到个人命运的大事。成为党员,是要承担一份使命,立下一份承诺,对国家和人民负起一份责任的事情。无论是否选择入党,作为一名生长在中国的大学生,都应有认真负责的选择态度。在这个基础上,同时讲解入党的基本程序和党的基本知识,可以使参与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思考自己的选择。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他们把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参与者进行人生选择,这就是广泛前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活动结束后,学生支部进行了新的入党申请谈话工作。所有来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谈话时都提到了入党的意义,多数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书上的一句口号,这其中所承担的责任和自己内心自我实现的价值观有了契合,正因为对自己人生道路做了认真的规划,才会做出入党的选择。而其中入党申请书的书写,也不再是范本式的抄袭,更多的申请人提到了坚定入党的意愿,对政策的认同和自己的现实认识。
从活动后结果可以看出,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高校基层党建广泛前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别于传统的入党教育,更能够调动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动性,也让学生党建有了更加生动的形式。参加过活动的学生对于党员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客观、立体的认识,参与社会活动和学习教育更加能够自我代入。
高校党建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如果能够坚持特色教育,将每个党员的个性化要求融入党员、积极分子教育中,使基层党员的僵化现象打破,让党员真实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我成长、奋斗息息相关。做好前置教育,更能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精神,也是文化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