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善美关系的一点认识
2019-11-14皇甫利生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皇甫利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常常与其它的一些事物联系在一起,这些事物总结起来大概有两个方面,那就是真和善,它们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区别;美的创造与欣赏与真和善密不可分的联系着。
真善美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经过人类实践,所不断完善和规定了的,因此,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只能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去寻找。
客观事物的自身规律、运动与变化,即是真。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面对自然,以客观世界的规律来规定自己的活动,所以,客观世界的规律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的实践活动只有符合客观自然规律才可以获得成功,实现人的目的。美作为人改造世界的能动创造和生活表现,从历史起源来看,是以对真的理解和掌握为前提的。美与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利用这些规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客观规律难以掌握,并且支配人的力量的时候,人类还不能改造世界,那么客观世界对于人来说就没有美可言。
真与美虽然联系紧密,但是真并不等于美。因为美并不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而是能运用这些规律的人的创造性活动与实践的实现。而真其实并没有美丑的含义,只是它的规律被人所掌握,并且成为一种知识,得到肯定的时候,真才具有美的意义。也就是说,当客观规律被人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的时候,与人的目的相一致,具有体现人的智慧力量才能的意义,才会唤起人的美感,成为审美对象。例如:对称、重复、均衡等这些人们普遍认知的美感,就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所掌握的普遍规律,由于人的掌握和运用获得了与人的目的相一致的形式,成为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和力量的表现。一把锋利的光滑光亮的宝剑,之所以美,在于它的对称形式以及坚硬光滑的质地所引起的美,这种形式符合人们工作需要。所以社会自然规律被人所掌握和运用,表现为改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这种活动不仅真而且美。
相对于真来说,善与美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人类想要改造的客观世界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达到人的主观愿望。那么,只要符合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的,否则就是恶的。这是对于善的一个粗浅认识,比如,过去生产不发达,人们靠天吃饭,如果这一年风调雨顺,就会有好的收成,就不会饿死人,那么人们的劳动就是值得的。这就是一种善,过去人们称之为老天爷对人们的施舍与善念。反之这一年如果干旱少雨或遇上其它的一些自然灾害,导致收成减少,老百姓就会饿肚子,甚至卖儿卖女、流离失所。这就是所谓的恶。但就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只有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并推动社会发展的普遍利益才是真正的善。比如“和平”如果是世界和平那就是善,如果这种和平是建立在侵略掠夺的使他人痛苦的基础上,那就是恶。
美以善为前提,并且归根到底应符合和服从于善。因为,人的所有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一定阶层和集团的利益。那些与人类需要和发展无关的东西,不可能是美的。历史证明,人类最初认识的美就是善,二者并不分离。只是随着社会发展,二者才逐渐分开。
美与善虽然紧密联系,但美并不等于善。应该说,美是在善的基础上,人们对于人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智慧、才能和力量的肯定。比如,一件瓷器,能让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从实用性来理解,它是善的。那么从劳动者的创造智慧、才能力量来看,瓷器具有了某些特质,比如颜色、光泽、质地、形状等,这是美的。善是直接与人的功利目的联系着,它是人的欲望、需要、利益的对向,不是一个直接满足人的某种实际需要的对向,而是认识和观赏的对向。然而就美的创造和欣赏能够鼓舞人改造世界的信心和热情,提高人改造世界的智慧、才能和力量来看,美虽然不直接与功力的目的相联系,但它的最终社会意义仍然在于推动人更好的去改造自然;因此,最终仍然是为了善。
真善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运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才可能有美的存在。但相对于同一客观对象真善美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美与真善的关系上,既要把三者联系起来看,还要反对把三者等同起来的简单化处理。
正如美与真、善紧密联系一样,假恶丑也是紧密联系。它们总是与真善美相比较,相互斗争。美丑的对立与发展,源于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社会实践。它们作为对立方,随着社会发展,也在日益革新和发展,随着自然和社会不断被改造,原来难以征服的威胁人类生存的事物被征服和掌握,荒凉险恶的自然环境,凶禽猛兽等自然物也逐步由威胁人的丑的形象转变为被人欣赏利用的美的形象了。
生活中的美是有着一定的标准,那就是它应该体现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并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相一致。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人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的具体的代表者和体现者,是美的创造者。只有肯定和不违反人民的利益与实践规律,才会是美的对象。也就是美的存在和发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