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习近平指导思想的民族工作实践

2019-11-14王雪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新生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领导人少数民族民族

王雪 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前言: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生活情况。并先后召开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为民族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因此,为保证民族工作有序开展,对习近平指导思想在民族工作中的实践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习近平指导思想解读

(一)对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的准确判定

新时期,我国领导人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多次提出民族地区不仅是我国资源富集区及生态屏障区,而且是我国边疆贫困区及文化特色区。上述观念中诠释了我国领导人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客观评价,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1]。通过我党领导人对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的准确分析,可为阶段性民族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二)对民族工作前期开展经验的汇总升级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各民族和谐繁荣发展、民族自治等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工作主流思想。我国领导人在继承及完善上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民族工作应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同时在民族工作开展阶段应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根本,结合我国具体民族问题,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制度。上述观点的提出,对以往管理经验进行了进一步汇总升级,给少数民族干部及基层民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三)对民族工作理论概念的创新发展

我国领导人依据我国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及民族工作优势,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理论。并以“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根本目标为依据,提出了“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工作方针,从民族关系、民族发展两个模块,详细概述了新时期民族工作奋斗目标。

二、新形势下习近平指导思想实施原则

在2018年08月21日-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我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及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了新时期民族工作宣传的根本任务[2]。为新时期民族工作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具体如下:

(一)举旗帜

举旗帜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为依据,从基础性工作及战略性工作入手。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俗地区宣传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二)打基础

新形势下,依据我国领导人的要求,在民族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从关键处入手。以民族工作质量提升为要点,促使全体人民在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理想信念等方面趋于一致。

(三)聚民心

聚民心是民族工作开展的根本目标。据此,全党领导人应加强对新闻舆论传播力及引导力的重视,进一步扩大主流思想舆论宣传范围。促使党的创新理论进入群众一线,引导民族工作工作稳定开展。

(四)兴文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依据我国领导人的最新要求,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抓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为民族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文化支撑。

三、新形势下习近平指导思想的民族工作实践

(一)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线路

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我党领导人肯定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工作中理论及政策的正确性。并依据我国历史演进特点及多元一体化民族发展格局,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线路的新观念。即以争取人心为要点,将城市社区作为民族工作着力点,以包容多样、尊重差异、交流交融、民族共居为原则,制定在嵌入式社会体系及多民族社区环境[3]。

一方面,在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为保证我国领导人管理理念的充分观测落实,在民族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级政府机构应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线路不动摇,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分工方案47条规定。借鉴其他区域民族工作开展经验,构建明确的中国特色民族工作配套体系,为民族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如为保证民族地区稳步发展,相关部委以联合督查组组建的方式,对民族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管理。并为四川、甘肃、青海交界地区、南疆四地州及凉山、临夏、怒江特困少数民族自治州专门制定了差别化政策。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针对部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大体一致的区域,提供了双语教育阵地。并为其提供了专业调整优先机会。

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进行分析,我国领导人提出的民族工作思想对民族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针对民族工作开展阶段出现的权益纠纷、风速习惯差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流失速度快等问题,各级政府应依托“西部大开发”、“扶持人口较少的民族”、“兴边富民”等政策,紧抓“一带一路”政策为民族地区带来的机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准确分析民族工作需求。同时以清真食品管理、高考加分政策、城市民族社区管理等为要点,以我国领导人民族工作思想统一认识为核心,制定正确的民族工作线路,保障民族工作稳步推进。

此外,虽然我党领导人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对民族工作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对中央民族、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认识失误,导致民族关系矛盾频发,如乌鲁木齐7.5事件、拉萨3.14事件等。再加上民族区域自治取消论、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等不良观点的影响,对我国民族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据此,依据我党领导人提出的新的民族工作指导方针,相关政府应对我党领导人指导思想的理论内涵、实践路径、现实基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实际效益的充分发挥提供依据。

(二)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

一方面,为保障各民族全面实现小康这一建设目标的有效实现,我国领导人在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及其地区发展的同时,提出了多民族共同富裕发展的工作目标。而少数民族干部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联系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基础上。我国领导人对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干部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即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应具备立场鲜明的是非观、坚定的民族团结意识、真诚的群众工作情感。据此,在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任用阶段,不仅需要关注少数民间组干部群众工作能力,还需要以少数民族干部关键品质素质为依据,将政治素质优异、责任心强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中。同时依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要求,坚持依法处理民族管理。积极采用法律手段,保证民族事务依法开展,提高各民族基层群众法律观念。

另一方面,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开展的主要指导理念,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主要依据。2016年,我党领导人进入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村民家中,对其住房、生活情况进行了了解。在这期间我党领导人进一步强调了“各民族是一家”这一民族工作方针[5]。据此,在民族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级政府机构应以“交心”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指导,主动与少数民族同胞交流,为各民族实现大团结、大繁荣奠定基础。

(三)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制化

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制化是民族工作开展的基本路径。我党领导人强调“采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驱动各族群众自觉按照法律办事,牢固民族关系”。上述指导思想全面阐述了法治文化时代对民族工作的根本要求。因此,在民族事务办理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应立足我国多民族人口多、欠发达、不平衡、底子薄情况,依据法制思维,采用法治方式,维护民族团结能力,在法治轨道中团结各民族力量。

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相关立法部门应结合民族事务开展情况,建立完善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保证立法质量,为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提供完善法律保障。

其次,相关执法部门应根据具体法律,制定效率较高的民族法治实施体系。全面保证民族事务治理法律的权威性及生命力,深入贯彻民族法律法律建设方针。

再次,相关执法部门应制定公平、公正的民族权益保证体系。以尊重为前提、平等对待不同民族。同时逐步完善民族法治宣传教育方案,创新民族法治宣传教育模式,进一步夯实全民普法、守法宣传教育基础。

最后,严密的民族法治监督体系是民族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保障。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制定科学、系统的民族法治监督体系,为民族法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及程序化开展提供充足驱动力。

(四)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指导

我党领导人对民族工作中民族地区发展高度重视,多次进入塞北草原、西南边疆、黑龙江畔、青藏高原、革命老区、武夷山等区域,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交谈。依据相关地区扶贫开发、脱贫措施落实、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提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民族工作开展的核心。据此,在民族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各地政府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设定跨越式发展方针。同时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争取各民族经济增长维持良好态势。如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等区域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激活了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将民族地区推入了开放前沿。

其次,为实现新的脱贫攻坚突破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下,依据我国领导人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各级部门可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纳入区域建档立卡模块。并向特困区域输送驻村工作团队,指导特困群众向扶贫地区迁移,为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劳务人口[6]。如在吉林——图们——珲春高速铁路、渝怀铁路、怀化芷江机场、格尔木——库尔勒铁路开通运营的基础上,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州制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十个全覆盖”工程,对区域内多个贫困村进行了街道硬化改造、电力设施改造及标准化卫生工作基地建设。同时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为贫困人口提供了三重医疗保障。即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前提下,开设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

总结:

综上所述,为实现各民族和谐繁荣发展,依据我国领导人要求,应坚持中国特色民族问题解决方针,将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工作开展的主体,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推动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源。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充足支撑,进一步增强我国多民族凝聚力。

猜你喜欢

领导人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