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榜样教育模式的形成与传播
2019-11-14易洺瑶张超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4202
易洺瑶 张超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4202
榜样教育自产生以来,在营造良好道德风气,提升个人道德水平,巩固社会政治统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使其得以存续和发展,现在依然绽放光彩。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青年学生中,从之前普遍盛行的向榜样学习转变为现在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榜样教育在学生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榜样教育的影响受到很大的挑战。
榜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对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梳理榜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对其内涵、塑造、传播等方面的理论进行审视,并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一、榜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青年学生榜样教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与80年代以张海迪事迹为代表的榜样教育,曾经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首先,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考核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和实用主义浪潮,以及榜样教育的激励价值运用不当,使榜样教育的实施主体和学生主体都产生了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再者,一些学生由于在榜样教育活动的短暂或形式化过程中得不到真正的认同和体悟,难以实现向长期本质性道德情感的转化。在榜样教育的功利化和形式化的背景下,青年学生往往会把媒体展现的与自身年龄差距不大的偶像作为自己的榜样,产生心理认同,从而上升为偶像崇拜。这就与我们传统意义上所倡导的榜样教育产生矛盾。
二、榜样的内涵
榜样一词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性。岳晓东在《论偶像——榜样教育》中通过对榜样历史演变的梳理,在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榜样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区别了榜样与偶像的差异,“偶像重视外表,榜样更注重内涵,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存在着一个较大的缓冲区域”①,从而更为明确地界定了榜样的概念。杨婷在《榜样教育研究》中指出:“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体现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并因其所内涵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所外显的行为实践对他人具有示范和激励价值的个人或群体。”②申来津在《有关榜样的理论思考》总结出榜样的特征和精神品质,包括“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指向目标的超乎常人的意志性行为、卓越的个人才能和社会贡献、代表着某种主流价值观。”③
审视榜样的内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如下两点:
1.建立以践行为主的多样化教育手段,深度挖掘榜样内涵。只有学生在自身的行动中达到个体心理与外在行为的相互作用和整合统一,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道德行动,才会实现长期的本质性的道德发展的可能。因此,践行是学生满足自己的道德需求,在行动中自我认知、自我领悟和自我创造的过程,是道德榜样学习的基础和最终目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2.榜样教育的开展,应以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为基点。将教育形式丰富化和实质化,超越形象上的教育发动,深度挖掘榜样的内涵,让学生主体以个人的道德提升为目的,从生活小事做起,在生活中体悟,把榜样教育抓出实效。
三、榜样的塑造
关于榜样塑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榜样塑造模式、当前榜样塑造存在的问题及有效途径的研究,认为当前榜样塑造模式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实际工作中,我们引导青年学生进行榜样塑造,要注意做到:
1.采取“由内至外”的榜样确立逻辑。通过外部所呈现榜样的激励作用实现对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唤醒、调整、矫正。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是道德形成的内因,学生的道德内化及付诸道德行动才是德育的真正目的。榜样作为一种外在刺激的呈现,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认同和内在选择,其对个体的唤醒、激励和调整等功能才有可能发挥。
2.榜样形象选择立体化、多样化、多层次。首先,在现代社会急剧多变与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学生要不断进行价值观的选择和构建。其次,学生个体接受榜样影响的深浅程度,往往受自身年龄特征、生活境遇、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社会层次等影响,需要实现榜样群体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最后,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对于榜样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认同。因此,在选择榜样形象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从“由内到外”的逻辑出发,从不同年龄层、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类型等方面选取榜样,做到立体化、多样化、多层次。
四、榜样的传播
实际工作中,要做好榜样传播,我们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正确运用榜样的激励价值,减少榜样教育和学习的功利化因素。榜样的激励价值主要来自榜样的与榜样所内含的特质相联系的两个重要特征:功利意义与崇高性。在进行榜样教育时,应正确运用其激励价值,不能让功利主义影响教育的效果,更不能以功利主义作为出发点或成为榜样教育效果的评判标准。
2.实施“偶像一榜样”教育,寻求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合理重叠。学生的偶像崇拜是他们自身的发展和外界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宜一概视为坏现象,更不能简单地加以压制,而应该进行理性分析,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争取达到榜样教育和偶像崇拜的合理重叠,有效进行道德教育。
3.榜样教育方式多元化。这就要求榜样教育应该占领网络渠道,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创办大学生榜样教育网络阵地,不断拓展榜样教育空间。
榜样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效果也将是显著的, 我们要对榜样形象进行深度挖掘,只有当青年学生们在自身行动中达到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榜样教育才真正可以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达到榜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