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提升
2019-11-14■
■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不动摇,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始终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当其冲应当增强自身的责任意思,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提高课堂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一)大班授课,课堂组织难度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多高校扮演的是公共必修课的角色,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大班授课的安排,一个班次通常多达上百名学生,一堂课,学生人数众多,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也会增加,不管课堂,无法更好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课堂,又需要花费很多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学生人多过多,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难度加大,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
(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可度不高,出现信任危机
在校大学生基本能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终究是非技能型课程,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的未来和就业没有什么帮助,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上课态度不积极,课程学习应付了事,只图能拿学分顺利毕业。学生个性凸显,强调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主观的兴趣爱好对学习的主动性影响较大,从心理上依赖教师,自律性和学习主动性不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较低,更多关注的是眼前利益,对课程学习的长远意义不甚了解,也不愿意主动深入探究,看待问题主观臆断[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从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入手,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还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和个人价值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规划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从而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
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踩点到课、趁着大班教学人多逃课、上课人来了心不在,打游戏、刷微博、网络聊天等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屡见不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影响的,这样的现状,急需教育工作者解决。
(三)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也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冒”,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条性的知识灌输,是大学里的边缘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欠佳。而面对这种情况,部门理论课教师采取极端的态度:一种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片面追求视觉效果,教学内容过于娱乐化,理论教学内容没有发挥作用;一种是干脆不管不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失去信心,你玩你的,我教我的,照本宣科,默认了学生不听、不学、不接受的课堂反应,没有将理论精华讲授给学生,课堂效果越来越差,上课形式化。这样的教学课堂,既没有对当代大学生起到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也没有坚持意识形态属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吸引力提升途径
“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丰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理论课教师的立身之本,作为授课老师,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解读方式,能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以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的放矢。其次,将自己的学识魅力展现出来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一套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
(一)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思考方向宽阔,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选取一些跟学生比较贴近的案例,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理论课的魅力,改变学生对理论课只是教条式的知识传输的错误认知,使得学生有充分的获得感,真正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理论课课堂魅力。针对现存的大班教学现状,理论课教师可以采取“大班教学、小组讨论”的案例教学组织形式,提前分组、确定组长、明确分工,督促学生自主阅读案例材料和准备好发言,相互讨论,并形成小组打分赛制,把课堂的主导权充分交到学生手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同时,案例的选取要与时俱进,具有导向性,案例的选取要接地气,贴近学生的生活。另外,案例的选取以适宜为主。案例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所有的理论都需要用案例来解释,一堂课的案例过度,反倒会喧宾夺主,要明确案例是为理论知识点服务这一宗旨。
(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课堂没有参与感,要提高理论课的课堂吸引力,首先要使得学生具有课堂获得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整合资源,丰富形式。将校内外的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开展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大赛、学习沙龙、社会调查、辩论赛、电子板报比赛、知识竞赛、模拟教师讲授知识点比赛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学习的同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加融会贯通。校外,可以联系相应的单位,开展参观、调查、观摩和纪念活动。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到精心组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块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方式,而且教师要全面把握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开展社会实践前,教师应做好前期策划,设定实践主题,联系实践场地;在实践过程中,如果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护,教师应全程参与,如果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只需事先提出要求;在实践结束后,学生应以调查报告、实践心得等方式进行实践结果和思想汇报,教师则要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价,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名副其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提升途径之一,是教学设计上,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师全面把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根据理论知识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固定某个章节的学习进行某个模块的实践操作,每个模块相辅相成、贯穿课程的始终。
模块一:每周时政内容播报。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每次课堂由1-2个小组进行每周时政内容的播报,并对时政内容展开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时政内容的敏感度,同时提高理论课堂的时效性,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讲解能力。
模块二:微电影大赛。以小组为单位,每学期搞一次微电影大赛,电影题材从课本内容自选,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可以以动漫、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展,学生自主打分,教师根据评分高低进行评奖,并跟课程考核成绩挂钩。
模块三:模拟教师大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负责,选取授课内容的某个小节内容进行资料搜集,在课堂上进行十五分钟的知识讲授。每个小组每个学期必须进行一次知识讲授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深入研究知识点,同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讲授出来,教师再进行知识点的补充,让学生角色互换,感受教师角色的魅力。
所有的模块活动都采用小组负责制,学生要进行活动过程的记录,所有的模块结束后,学生应以报告、心得、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则要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价,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