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研究
——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2019-11-14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刘 娜/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也提出,要“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即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潜移默化的专业课隐性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思政相结合,共同构建包涵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是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上的适当转变,需要根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原则,按照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基本要求,使思想道德教育转向生活化、学业化。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专业课程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课程思政现状问题
课程是教学的土壤,是学生吸取营养的沃土,目前专业课程中大部分的课程知识点,老师是通过教材知识点的获取和参与实践项目获得的,在课堂上,老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把知识点通过案例传授给学生,由于有实践项目作为支撑,学生都很乐意接受,因此,学生在课程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有一定满足感。
很多专业老师都没有接触过思政类的教学,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导致有部分专业教师出现畏难的情绪,专业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元素,思政类的教师加入到课程思政的团队中来,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的知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中来,因此就需要专业课的教师和思政类的教师充分沟通、集中备课,一起发掘思政元素,而且由于各专业课程各有不同,所以“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探讨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来,以什么方式融入,什么情景融入等相关问题,是当前课堂思政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课程思政融入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必要性
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体系比较庞杂,高职院校如何在有限的三年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来,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对专业课程比较重视,较为忽视除专业课程外的其它课程缺乏浓厚的兴趣。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兴趣较为浓厚,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强,其它课程发挥主观能动性较弱,基于此,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必要的。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融入思政元素,学生相对较易接受,同时在教授专业课程过程当中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正确的三观,整体教学成果也较好。因此,将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元素,可以全方位培育大学生,将思想政治素养渗透到未来工作中。如何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多元化变化,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和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成为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和思想教育面临的急迫问题。
四、课程思政基本原则
“课程思政”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应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创新思维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注重实效原则
五、“三全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一)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观念
大力推动 “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如何将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协同共进,关键是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巧妙融合,形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主要是以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为主,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的操作,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必须。思政课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积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做到课堂育人与课外育人相结合,学校育人与校外育人相结合,实现对学生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分层级的、多维度的德育过程。那么,改变原来专业课程教学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把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推动从单一“思政课堂”向“课程思政”的教学转变,强化思政实效,切实做到全员思政。
(二)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方法
每个专业的每门课程都有差异性,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需要设计不同的课程思政的方案,同时采用新颖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其需要具备调研分析能力、徒手表达能力、方案深化能力、电脑绘制能力、文本制作能力、方案汇报能力、规划编制管理能力、用地规划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基于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们需要最大化的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能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寓学于做,是我们传统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那么课程思政如何与专业课结合,更好的教授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需要采用“前堂后院”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实现 “课内+课外”式的“全程互动”教学法和竞赛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知识的融合,切实做到全员思政。
1、“前堂后院”教学方法
“前堂后院,工学结合”是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前堂是指教室,后院是指学校的设计院,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训使用设计院的真实项目,由设计院的工程师进行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形成双主体育人机制,达到较好的育人效果,同时,在课程从中插入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企业中插入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达到技能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案例教学法
通过讲解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相关案例,解析其思路,从发现问题——案例分析——规划目标——规划定位——规划策略—实施措施的思路,除了讲授了相关的专业技能的方法和知识,在案例中发现思政元素,比如以人为本、实事求事等的思政元素,达到课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分组教学法
由教师给出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自行分组,分组完成每个任务,一起完成这项任务,那么组员接到任务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思路,比如分析任务书、组员之间需要配合讨论、确定方向、确定分工、确定时间等等,这些都需要他们进行有默契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从中更加学会了要团结、友善、互助等的精神,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他们的记忆深刻,更好的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4、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课内+课外”式的“全程互动”教学法
通过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以邮箱、QQ群、微信等方式吸引教师、学生、历届毕业生、从业人员等加入其平台,平台经常开展一些针对城乡规划行业新的观点、新的设计理念等等开展论坛讨论,实现了“课内+课外”式的“全程互动”教学,效果良好。
5、竞赛教学法
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中,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团队组合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课程学期的期末,以课程团队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到公平公正等思政元素,不仅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政素养。
(三)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构建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主要是对课程、思政、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构建课程评价机制,组建“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选取2个班级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建立和完善高职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思政应用模式。
1、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课程
尊重课程特点和规律,依托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标准,并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并完善课程的教学设计,梳理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课程主要解决几个方面:课堂知识传授是否明晰,学生能力是否提升并落实,育德功能是否实现。从而不断优化课程建设,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思政课紧密结合的育人格局。
课程思政就是以专业课的知识点为基础,站在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 通过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具象思维等思维方法,反复的琢磨和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最终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融合。那么课堂表现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采用新颖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同时并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修订课程标准、开展小组讨论、技能竞赛和课外时间等等。如何将专业课程上的冷冰冰的知识点进行“温暖”、如何将其进行情感化,就需要教师将课堂上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自己反复理解消化,查找相关案例,用温暖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注入学生的心田,紧密围绕着“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更好的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的。
2、课程思政建设的元素——思政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蕴含于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案例、人物、事物、现象、事件、方式方法等。实质上,一切扎根于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上,传递立德树人功能,促进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均可认定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专业课程思政元素需要与本专业特点、职业特色、学生情况、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等充分融合。思政教育应与课堂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通过请专家进行讲座、课程讲授、小组讨论交流、技能竞赛、知识点总结、重点难点解答、考核测验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将符合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加入教学环节。
3、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
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不可替换的作用,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在本专业中也有着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开拓思路,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思政元素更好的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功能。
课程思政首先应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负责人。课程上专业建设和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设计、带动和落实,那么,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基于此,学校应加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培训培养,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督导等制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切实把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个人魅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4、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学生
本院城乡规划专业是依托“前堂后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德育等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充分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程上除了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更加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学生是个体,因此,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对课程的价值、目标、设置、教材内容、教师教学、课程评价等的认同,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更好的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因此,针对高职的学生的三年时间,高职学院就必须从新生入学到毕业,要进行全程的计划、培养,实习立体的、全方位的育人,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覆盖育人网络。
5、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课程实施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检测课程的一种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针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安排情况、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情况评价、针对课堂氛围、针对教学效果等的评价,课程思政的考核应该也保留原有的考核方式,但应该加入对学生的考核,学生考核可以考虑分为小组考核、个人考核、项目考核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整体表现和项目的完成程度,对整个小组的过程表现及结果表现进行整体评价考核,再根据每个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表现和作用,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考核,对从原来对于教师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加入对学生的考核,从而综合来评价本门课程的情况。
六、结语
“三全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地方特色,有系统的对本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方案设想,制定完整的教学体系、专业的教学标准、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等,针对课程、思政、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机制,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卓有成效地开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实现三全育人,为“课程思政”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