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实践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奈达译者理论

吉林师范大学

一、功能对等理论

(一)理论的提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提出,这是他的核心理论。1964年,奈达博士在《翻译科学探究》(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并将之定义为“顺乎自然,最贴切的对等”。尤金·A·奈达为不同语言的交流和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提出理论也是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总结才得出理论。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动态转换

所谓功能对等理论就是不要求文字表面死板的对应,而是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是以一种比较客观的等效翻译理论呈现出来,它的最终目的是以一种等效的理论呈现出来。动态对等以表达方式完全自然为目标,使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受众能够欣赏到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原文最近似的译文。奈达指出当一个翻译被大多数人误解时,这个翻译就不是一个合法的翻译。尝试将接受者与它自己文化语境中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它并不坚持读者只有理解了源语言的语境中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信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动态对等,在语言之间,文化之间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来进行交际,从而达到功能对等。它在翻译界的影响日益显著,自传入中国的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翻译界的焦点。

(三)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范围

功能对等理论主要用于广告文本,法律文本,商务文本,电影字幕文本,新闻文本等翻译,因为这些文本信息量较大,所以更加注重功能和效果的对等。

(四)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弥补我国在翻译研究领域的落后,借鉴外国翻译理论极为重要,他的理论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核心,他运用语言学,语义学,信息论等最新理论,打破我国译界过度关注文本的传统转向关注读者的反应。从一百多年前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到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再到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

中国翻译界的争论都围绕着“忠实原文”还是“形式对应”,关注的重点都离不开文本。谭载喜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借鉴外来翻译理论和思想的影响,是一种正面的影响,它拓宽了我们的译学视野,带动了我们对于翻译问题的创新思考,推动了翻译学的持续向前发展,因此值得我们充分肯定。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是强调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应该和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

二、新闻翻译现状及特点

(一)新闻翻译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越来越便捷,人们从互联网中可以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新闻,优秀的新闻翻译可以推动跨文化交流,减少贸易摩擦。因此中国翻译者也肩负着外国公众了解中国的使命,有责任把新闻翻译成世界人民通俗易懂的世界性新闻。新闻除了要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一篇新闻若语言生动形象,便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受到感染和启发。在翻译工作中,一些翻译工作者由于自身翻译水平和文学素养的限制,导致刻板的将原文逐字逐句进行翻译,破坏了原稿的文字特点和风格,甚至出现语义上的错误,传达出错误的信息。在新闻翻译中做到灵活表达和翻译理论的活学活用显得格外重要。

(二)新闻翻译的特点

从新闻翻译的特点来看,新闻翻译实际上是“编译”,在“编译”时使新闻内容让读者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新闻翻译而言,新闻翻译者不仅具有一定的操控能力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其他传播活动的影响,翻译者需要严格遵守翻译原则及时调整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质量。新闻报道中常出现约定俗成的固定官方话语和专有名词,尤其在政治新闻中,要翻译的正式,庄重。

三、新闻翻译策略

翻译时根据不同的体裁课题分为文字翻译,科技翻译,政论翻译,应用文翻译等。新闻翻译属于应用文翻译,英语新闻翻译成中文时,由于受版面词数的限制,记者有时为了尽可能在一个句子中发表较多新闻时事或信息,不得不打破简单句型结构或合并句子。相对来讲汉语以精炼著称,其句群单个短句独立性极强,在翻译时要把冗长的英语句子分开。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一直是翻译中的重要课题,不同的语言必定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化。适当的调节或改变形式需要遵循四个原则:(1)如果形式上的翻译如直译有可能引起对称意义上的误解,形式上必须进行调整。(2)如果直译没有意义或含义模糊不清,形式上必须进行调整。(3)如果直译在语义和句法上都不易被一般人所理解,形式上则必须进行调整。(4)如果直译导致对原语联想意义的误解,则形式上必须进行调整。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时事新闻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新闻报道所涉及的领域深度也在不断扩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应用功能对等原理至关重要。新闻的重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功能,译者应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使翻译后的语通顺流畅,使者更好的获取信息。只注重词与词句与句的直译,忽视功能上的动态对等,是翻译不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中文语言结构趋于意合,思维方式呈螺旋式,不强求语言形式,英文语言结构趋向于形合,力求结构上的严谨。在表达同样内容时,句式结构可能完全不一样,这决定了功能对等是英语新闻句法中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同时有要求译者要有很大的词汇量,只有心中有一定的词汇储备,才能将译文与翻译理论融会贯通。邱科夫斯基认为,译者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词汇贫乏,以为缺乏足够的词汇量,往往把每个外国字都看成只有一个意思,因此,译文就好比患了贫血症,显得干瘪乏味,毫无生气。要医治这种语言上的贫血症,译者必须博览群书,尤其要熟读词汇最丰富的俄国作家作品,把那些能在翻译中用到的词汇牢牢记住,日积月累词汇量自然就扩大了,翻译时也能运用自如。

四、译者要有跨文化意识

各民族的地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存在很多差异,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促使了翻译发展,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由于各民族文化语言的不同,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译者进行翻译实践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并恰当的处理这些差异,在新闻翻译中拥有跨文化意识,文章句子就会表达的更恰当,有助于提高译者的文化差异敏感性。语言翻译就像语言本身一样,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一个手段。文化与语言有史以来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无不如此。格拉德斯通曾说:“语言和文化紧密的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其他成分的媒介。”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文化中,并反映该民族的全部信仰和情感。正确的传达新闻信息,新闻翻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对文化差异有所理解。

新闻的重点就是传递信息,而不是刻板的一字一句将报道翻译出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经过长期的累积和沉淀得来的,都是具有各自特色的。中国文化历久弥新,博大精深,做好新闻翻译不仅要注意外语的积累,也要了解中国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更需要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翻译不仅传播时事,也是在传播文化,是推进进步的力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翻译必须发生在具体的,特定的背景中,这种情景包含来自不同文化的成员。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离开特定的语境,语言也就失去了意义。从性质上说,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因为语言中的有些东西已经标准化,只允许一种译法,说他是艺术,是因为语言中的有些东西远非标准化,有多种选择,多种译法。要想做好新闻翻译必须权衡好这两点,功能对等理论以完全自然的表达方式为目标,所以在做新闻翻译之前,译者需要体会到原文对原文接受者产生的影响。特定的语言环境是译。

猜你喜欢

奈达译者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生活大爆炸》汉语字幕翻译研究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