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当成工作室
2019-11-14许崧
◎ 许崧
我的朋友阿德最近在卖东西,已经卖了好几轮。他把之前攒下的家当都搬去社区咖啡馆二楼,一半送一半贱卖。作为资深的户外运动者和旅行者,以及专业级别的文艺青年和前书店老板,他私藏了不少好东西,现在他都不要了。他的目标是剩下的家当要能全部装进一台1.3排量的吉姆尼里。
一个人余生一开车就是带着全部的财产跑路,那该是种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是我,我会把每条国道都从零千米走到终点,在最好的季节在最美的乡村漫游,在每一座喜欢的城市停留,认识很多朋友,听很多故事,度过很多美好的白天和夜晚。
自由很贵,要非常舍得,才能获得,但是看看阿德,我知道自由比以前已经便宜多了,就算贵也不再是不能负担的了。以前是真不行,清规戒律万万条,娶谁嫁谁自己都说了不算。
技术也帮了大忙。如果有人做个动画,应该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这跨世纪的20年间,我们经历了一场怎样的革命。一群穿T恤的人推翻了穿三件套西装的人统治的王国,靠的就是这场革命。这场革命对阿德和我这样的人而言,最好的部分是只要一个地方有网络,我们就能养活自己,而且可以过得很开心。
我们都赶上了这个时代,但阿德的不同在于,他似乎是要把这时代的优势榨干用尽。他的办法就是舍掉一辆小车装不下的一切,去换自由。如果人生是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这回阿德要去打大怪了。
这个问题我碰巧真的思考过。如果时间回到30年前,阿德能干得出来这种事吗?不好说,就算能够,代价恐怕也会非常大。“不再拥有”在这个时代,部分是因为“不再需要拥有”。就像有了共享单车,自己不必再买单车。以前没有就是没有,没有就是影响生活质量,就这么简单。阿德不必有这物质顾虑,生活水准的高低主要看心情——山里住腻了去海边,海边住腻了回城里,城里住腻了去山里,大概一辈子会经过很多山、很多海、很多城。
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群把世界当成工作室的家伙,势力已经壮大到形成了一个新族群——Digital Nomad,数码游民。阿德不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创造者,但可能会是数码游民的2.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