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
2019-11-14■
■
一、问题的由来
2017年,有近50万名来华留学生在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中国留学生招生规模增速连续两年达到10%以上,其中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一半左右。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家。印度学者谢拉贾曾坦言,中国为海外留学生增加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中国超越了英国和美国成为外国学生越来越钟爱的目的地。2016年,在中国留学的印度学生有18171人,而去英国有18015人。留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宝贵的资源,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中极富潜力的力量。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市场对具有国际化视野、资源的整合能力强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应有之义。留学生在华创业可以优化人才队伍素质,提升科研成果和知识转化率,实现人力资本内涵式发展。国际化创业元素的加入,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活力,对于创新创业体系之完善和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大有裨益。来华留学生在创业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和中国学生类似的问题,比如教育培训不到位,创业融资难,政府支持政策及相关法律不健全。但更多的问题是因为文化适应和冲突所带来的,比如沟通方式障碍、文化价值冲突、文化适应不良、文化融合困难等问题。因此,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来华留学生的创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跨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群体成员连贯一致的、后天习得的、群体共享的观念,人们借此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就事情的适宜性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决定和支配后续的行为。跨文化是与同文化相对的一个概念。来自不同文化的留学生,他们在创业活动中持有不同的创业观念和态度,从而会产生不同的创业行为和问题。
按照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理论,跨文化差异可分为五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权利间距(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回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价值观男性与女性(Masculine vs Feminality)以及长、短期取向(Long-Term Orientation & Short-Term Orientation)。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在一个社会中,假如个人主义盛行,则该社会结构较为松散。人们只在意自我或亲密亲属的价值的实现,而不关系其他社会成员,从而造成社会成员间竞争激烈。如社会中集体主义成为主流,则其结构紧密联系。社会成员擅于从组织中获得帮助和保护,归属感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崇尚个人主义,韩国、泰国等亚洲及非洲国家则相反。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指社会成员对公权力分配不公现象的容忍程度。容忍程度高的社会,阶层等级明显,距离较大;倾向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底层民意不易于传达到领导层。容忍程度小的社会,成员之间较为平等,距离较小;倾向于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底层民意易于传达到领导层。欧美文化有着深厚的民主根基,民主意识强,权力距离小。非洲国家部落文化浓厚,部落首领即酋长拥有极大公权力,社会成员间权力距离大。
不确定性回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即人们感知不确定事物的危机程度,在高不确定性回避社会中,人们焦虑程度较高,借以大量的法律法规文件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较难容忍异于常态的想法;在低不确定性回避社会中,情况则相反,人们思维自由,信息满满,充满着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
男性纬度与女性纬度(Masculine vs Feminality)。男性纬度以追求物质财富和个人价值被认可为标准;上级对下级的信任度较低,从而产生管理控制度力严格。女性纬度以追求生活的品质提升,人与人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事业的安全稳定为目标;工作环境中上级对下级信任度高,关系融洽。
长、短期取向(Long-Term Orientation & Short-Term Orientation)。此维度被称为霍氏新文化维度,带有浓厚儒家思想色彩。持长期取向观点者着眼于长远利益价值观,凡是为长期发展留有余地,人民思想及行动的切入点为以终极目标为核心,缓慢切入。短期取向者则相反,他们以眼前利益为重,但负有自身社会责任感,其思想及行动的切入点也与长期取向者,喜欢开门见山,目标不一致者很难与其拓展进一步的关系。
三、跨文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创业问题
(1)沟通方式障碍,影响创业者关键能力发挥。沟通方式和语言是文化的基本范畴,也是创业活动中比不可少的因素。它们影响着创业者沟通力、领导力、决策力等创业关键能力的发挥。因此,来华留学生能否很好的把握和驾驭汉语言能力,对创业活动的成败产生着极大的作用。根据研究者对温州大学创业留学生的实际调查,留学生的汉语言听说能力存在较大缺陷:如听得懂,不会说;会说,听不懂;或不会说,听不懂等语言接收、理解和表达问题,且普遍存在。而学校对留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要求也相对较低。例如,温州大学本科留学生只在进行专业学习前的第一学期进行汉语言学习,对留学生毕业的语言要求也只有HSK(国际汉语水平考试)三级,个别专业甚至不需要此类语言水平资格证书。汉语言能力的欠缺,将影响留学生各种创业关键能力的发挥。
(2)文化价值冲突,影响创业团队整体行动力。留学生在其原有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下会产生固有的价值观和习惯。基于温州大学二十多个留学生创业项目团队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亚洲学生为主的团队,他们的集体意识较强,团队成员习惯于听从团队领导者的指令,团队成员的个人地位与特长较难充分展现,他们的一些创业项目往往难有新意。以非洲学生为主的团队,他们具有与亚洲学生类似的团队模式,他们更看重眼前的项目效果和利益,在团队运行的长期性上存在短视,一些团队成员在长期的项目训练中不能坚持到底,最后退出团队。以欧美为主的创业团队,成员具有与亚洲、非洲同学截然不同的特性,他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在长期性上也存在一定的短视,对于后进的其他团队成员他们不能很好的持互帮互助的观念,往往对队友的困难视而不见,最终也造成团队整体行动能力较差。总之,来自亚洲和非洲留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强,权利距离大;但亚洲同学趋于长期取向,而非洲同学趋于短期取向。而欧美同学个人观念强,权利距离小,短期取向。这些因素制约着创业团队整体行动力。
(3)文化适应不良,影响留学生创业积极性。人类学家奥伯格提出“文化休克”理论,也可称之为文化适应不良,是指出人接触到完全陌生的社会环境时,因对当前的交流方式、交流手段和符号使用无能为力而产生的失落、困惑、抵触、恐慌的情感。留学生来到与其本国文化和社会环境完全不同的中国,对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社交方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国情和政策不熟悉、不了解、不适应,更没有给予应有的兴趣;他们对自身所处多元文化聚集的班级体也不够适应。这些对留学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文化冲击。这种冲击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留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对创业的积极性。很多留学生抱怨在中国创业无从下手,便不难理解。同时,大部分留学生只在本国同学的圈子里活动,很少主动与其它国家的同学接触。“不主动”、“无兴趣”、“不积极”正是创业精神缺乏的典型表现。同时,高校和社会主流媒体对留学生创业不够重视、宣传报道不足,也会影响整个留学生创业势头的发展。
(4)文化融合困难,影响创业团队融资能力。融资是否成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化间的陌生和差异,以及不同文化间相互融合的困难度,影响着留学生的创业融资。首先,留学生来到异国他乡,不敢于去主动接纳中国的本土文化,同样也不敢向周边的同学、朋友、老师借钱融资,或通过其它渠道融资。其次,一些国家的留学生在国人眼里已经形成了贫困、好吃懒做的印象,从而也不敢把钱借给这些留学生。金融机构,风险投资人,天使投资人等,对于这些留学生的不熟悉不了解,也不敢轻易帮助他们融资创业。“害怕融资,不敢借钱”,成为留学生融资的双重困境。在政策方面,国内当前只有上海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规定“许可”来华留学生在华创业的实施细则。但其中对留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提供,或创业奖励支助的政策几乎为零。
四、来华留学生创业问题解决路径
(1)加强语言能力培训,促进创业能力提升。语言障碍成为留学生创业活动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词汇量、口语发音、演讲能力以及对普通话习惯用语的表达能力等,不仅影响着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交,而且制约其在华的创业活动。“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要求高校在对留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之前或同时,加强他们的汉语能力培训。来华留学生语言水平参差不齐,文化背景不同,而创业活动要求留学生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学时,注重将交际能力培养贯彻留学生语言课程的全过程。语言也是留学生文化适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将其处理好,留学生创业的第一道关才能顺利通过。同时,对于创业课导师的聘任,不单单注重其对创业教育实战经验和激情,还应考察其是否有扎实的对外语言交流的能力。温州大学的“汉语桥”比赛,即留学生汉语运用大赛,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留学生来参加。个别留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类比赛很好倡议了汉语言使用的魅力,对留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的提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高留学生创业软实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悠久致远,高等院校应该注重中华文化课程的导入,专题开设针对留学生的中国国情概况课,比如《中国文化概况》、《中国文化与社会》、《中国及世界地理》等等。这些课程深受留学生喜爱,又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中国熟悉和认识。温州大学商学院徐世刚教授,便为留学生开设了中国茶艺与茶道课。在这门课程中,不仅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同时这也是一门动手实践课,留学生在观摩完老师的现场茶艺师范及品茶之后,自己也可以利用教茶具进行茶文化体验。经调查,几乎所有参与了这门课程的留学生都对本课程非常满意。
向留学生深度解读当代中国有中华文化涵养的企业家如马云、马化腾、俞敏洪等等,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中国本土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文化修养和创新精神。注重基于校企合作机制的留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好本土知名企业和高校本身的多重资源,为留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让留学生深入中国企业,使其感受生动而浓厚的中国企业文化。例如,温州大学与中国人民集团合作共建了国际学生创业创新基地,为留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即创业孵化基地。这些工作就为留学生扎根中国文化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提升舆论宣传工作,促使多元创业文化融合。留学生在华创业不仅要适应中国本土为文化,同样要适应来自其它不同国家留学生对自己带来的“文化冲击”。文化适应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除了留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在创业活动中的文化冲击,也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媒体及高校,在校园内外正面宣传留学生多元创新创业项目的特色、亮点及成效,逐步提升留学生创业的社会美誉度、关注度和支持度。最终达到使社会接纳、认可、支持留学生在华创业。在2018年温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赛场上,有众多留学生团队来参与。他们在比赛之前为赛场评委和观众带去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这些节目让现场的观众领略到了异域风情,使大家耳目一新。通过媒体的报道,使不同文化间相互了解、相互接纳。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印度学生,自己创业制作“印度飞饼”,不仅得到了校级媒体的大力宣传,其它国内各类新闻媒体平台也纷纷转载。留学生在华创业也一时成为美谈。
(4)建立留学生创业融资激励制度,助推留学生在华创业。留学生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和其他中国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他们逐渐养成了知华友华爱华的良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他们需得到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的待遇。政府应该出台“许可”留学生在华创业配套的融资政策及各种服务,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金融机构需建立完善的留学生创业评估机构,提高对留学生创业融资的便利度,尽量简化程序,树立统一标准。高校需培养留学生合理的融资动机,加强融资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教育留学生创业和融资都是复杂和艰难的过程,要正视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主动去解决;向留学生介绍各种融资渠道,比如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各类创业基金等;同时对于优秀的创业团队,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对其奖励资助的力度。
增强留学生自身的融资能力,是夯实留学生创业基础的有效方式。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各种途径实现。比如温州大学商学院为创业留学生创建了跨文化服务中心,该中心的三大菜单是:做好产教融合,发挥司校企合作优势;做好创新创业,发挥学生创业团队的功能;做好菁英论坛,发挥中心沟通分享作用。中心服务本校师生,辐射全市海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是该中心的应有之义,它为留学生创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
五、结语
总之,跨文化因素在留学生创业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来华留学生在华创业会遇到诸多问题,我们不仅需从大学生创业的普遍问题去研究考察,同时要从跨文化的角度予以考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创业问题的深层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