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记忆与现实中游走
2019-11-14■
■
生逢艰难困顿的岁月,仍要从黑暗中竭力找寻一丝亮光并逐渐靠近,以少年的眼小心窥探,重温那段复杂难陈的日子,记忆与现实互相审视,找不到记忆与现实的界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回望时,依旧能听见那搏动着的心音,依然会看见炽热的生命,真实或不真实的印象在记忆中重现,而后因讲述变得生动。姜文执导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对其经历的少年生活一次深情的追忆,少年主人公的眉眼都与自己有几分相似,欲充分重现记忆的心情表露无遗。我以为,这部电影是带着本初生命形态的少年在现实和梦幻中游走的絮絮低语,是苦难中孕育的属于荷尔蒙冲动的罗曼蒂克,是对人性深处蕴藏着的神秘力量的追寻和体味。在此,我并不是在为它下定义,而只是纯粹地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观感和价值把握。
该影片的讲述在一个人人自危的时候,依然会有人用手指小心戳破一层窗纱,让阳光照进。苦难背后这层稍纵即逝的温暖色调占据了少年的视线,宛如善意的谎言般夺走了少年全部的记忆,贫瘠的土地有葳蕤兀自摇曳。倘若忽略故事发生的背景不谈,少年拥有阳光灿烂的生活便是理所当然,但在这特殊日子里生出的灿烂便有了分量和意义,马小军与他的好友那些嬉笑怒骂、那种纯粹自由就显得尤为珍贵,我想,这俨然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最好注脚。外部世界的残忍无情和少年生活的悠然自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像黑白两道,泾渭分明。
如此生活,到底是包裹着现实外衣的梦境还是被梦境迷惑的现实?我无从知晓。或许,姜文导演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去抚平内心不轻易显露的伤痕以此进行一场对青春消逝的悼念,又或许,他期待从被过滤的影像化叙述中去追寻遗失于现实道路上的美好和温存。我以为,电影中的马小军是被重塑过的,他的行为方式、情感体验和灵魂表达是跟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导演安排发生的,一切是有据可循的,然而,现实的生活没有剧本、没有安排,所有的偶然和必然、伤感和喜悦、虚伪和真诚杂糅交织于一起,分不清也看不清,除此之外,影片中那些干净明亮的事物也很可能是导演自己的诗性想象和虔诚寄托。阳光灿烂的日子大概只是漫长的痛苦岁月里一次无从抓寻的梦境,因为记忆被无限放大,被记忆者假装地当作记忆的全部和生活的获得。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它是带着本初生命形态的少年在现实和梦幻中游走的絮絮低语,他偶然走进梦的长廊,随后张荒走出,到头来惊呼,不过是梦一场。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听到“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难道下雨那天晚上发生的事儿不是真的”、“可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么强烈,受到的干扰就有多么大”等等诸如这些句子,这意味深长的旁白似乎在提醒观众——我讲的故事不完全真实。这其中,假的有几分?真的又有几分?这真假难辨的错误似乎可以归咎到记忆头上。而影片开场有这么一句话:“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裸露得更多,也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们”。我想,这为阳光灿烂的日子做了另一番解释,即使那些时光并非总是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愉悦,但由于夏季的阳光过于灼热,使人暂时忘却了萦绕周遭的痛楚和忧虑,赋予了这些日子阳光般的成色,如同这群少年的存在为苦难生活带来了生命气息和温暖色泽。我以为,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方面是讲述者将现实和记忆杂糅于一体建构的半虚构景象,另一方面是热烈的夏季容易让人的情绪高涨,满怀对灿烂日子的憧憬,简单来说,是人对于自己的内心关照和外部的客观环境共同构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相比于其他追忆感怀青春的电影中时常呈现的俗套情节,诸如三角恋、少女堕胎等等,《阳光灿烂的日子》则表现了一种美学趣味,它留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诗性的、写意的。之所以说其是诗性的,是影片中有不少我认为可以称之为意象的存在,比如泛着波光的水面、被阳光照耀的屋顶、逐渐胀开而后破碎的气球等等,电影中有几个这样的画面:马小军凝视着十米高台下的水面,纵身一跃,而后身体不断下沉,不断下沉的身体宛如不断下沉的心情,他被玩伴孤立,那水面暗示着平静下的某种波澜;他心情复杂地在屋顶上踱步,总让人觉得那时候的他像只午后慵懒的猫,隔绝了尘世的纷繁,只为等待那不知名的“爱人”,而屋顶象征着对自由纯净天地的渴求,所谓“自由在高处”;气球在他的用力鼓气下慢慢膨胀,飞上天顶而后失去力量直到破碎,气球的破碎意味着梦境在现实的重压下容易消逝。这些意象为影片的表达平添了诗歌的味道,在观影过程中,观众会误以为自己正在阅读一首诗而不仅是将其当作一部电影来看待。这只是我的个人解读罢了,至少在我欣赏它时,它带给我的感受的确如此,像首意境空灵的长诗。
另外,它的写意性体现在欲言又止、点到为止,如同中国传统美术书法艺术中的留白,我们知道,留白部分往往蓄满了深意,而这需要观者自己去体味、去思考。比如马小军与米兰的关系,比如米兰和刘忆苦的关系,比如马小军的情绪起伏和莫名行为等等,这样一重又一重的人物状态在影片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说明,观者仿佛泛着一叶扁舟行于江上,远望近看,寒山生翠微,一切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如梦如幻,似乎没有答案,似乎意蕴万千。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既没有浓墨重彩的画面,也没有励志沸腾的心灵鸡汤,它不是真实发生,也不是完全虚构,讲述者将观众引向了一个广阔无边的思索空间。在简陋的小屋中,烛光摇曳,灯影微醺,马小军和他的朋友和着欢快的旋律翩然起舞,张扬着属于他们的青春罗曼蒂克,烟雾弥漫,荷尔蒙在作祟,在拥有无尽可能和无限憧憬的年轻生命面前,那些灰暗算得了什么?那些阴霾算得了什么?即便生活的真相捉弄着每一个人,也要葆有在废墟上栽培诗意守住浪漫的勇气。
记得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有这样一句话:“当岁月流逝,所有东西都消失殆尽时,唯有空中飘散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当马小军长大成人,与少年玩伴拥坐在车上,把酒言欢,谈笑自若,那些年经历的事、遇见的人好像留在路上的车辙随风而逝,但不能否认的是,虽然年华已逝,青春不再,但他们曾经共同承担了岁月的重负,共同体验了充满烧荒草味的青春,在谈起往事时,依然有情感的共鸣和记忆的呼应,不论他们的记忆是否在时间的洪流中变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但只要记忆存在,便能回望。
回首过去,对于今天为何存在,我们心中得以了然。追忆往昔,我们不能只会唱出几首动听优美的歌谣,《阳光灿烂的日子》便是有别于赞歌的一种另类表达,在我的眼中,它就像一个值得玩味的琥珀,闪着温柔的光泽,其以枢纽般的存在连接了过去并照亮了未来。在我们翻开尘封已久的记忆书页时,那些鲜活的形象、那般纯粹的情感、那样向上的力量一遍又一遍地刷新我们的生命体验和认知,试问,男孩的身体里何曾没有住过一个马小军,女孩的内心何曾不向往做一个米兰般的女子?
“记忆与印象,普通或不普通的根须,那么鲜亮,也那么含糊而羸弱,它们在静然生发的同时,迅速脱落与枯萎,随风消失,在这一点上说,如果我们回望留取样本,是有意义的。”这是金宇澄在《回望》一书中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我还想再添一笔,不论真实或不真实的发生,都应该作为一种记忆被深深珍藏。权且将《阳光灿烂的日子》当作少年的梦一场,一场对美好年华理想化的追踪,对光亮那方的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