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艺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
——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基础图案》课程为例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图案知识点

一、前言

早在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就明确的指出了要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创新技术人才,就必须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全面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学生的信息职业技能。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的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中。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对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改造,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成结合网络课堂、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混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简单的形成“线上+线下”形式,丰富了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的形式,转变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老师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支持、监督和控制,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深度,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或者任何一个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优势。

二、《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基础图案》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一直延用传统授课方式,师生互动少,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基础图案》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一层不变

从《基础图案》课程的教材内容上可以看出,近几年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层不变的知识结构使得知识体系缺乏新意和特色,再加上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受到书本理论知识的约束。

(二)教学对象被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掌握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授课教师在其预想的学生预习情况之下进行授课,导致学生听课和学习的效率不高,一节课下来反而让学生既没抓住重点,又没有学懂难点。

传统下教学模式所提倡的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这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沟通,形成一种教师拼命的讲,学生随心所欲的学的形式,而课下作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作业量是非常大的,这些大量的课后练习“被”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课下过程学生们并没有主动和老师沟通和交流,老师也无法参与到学生的课下学习活动中。整个过程就呈现出一种“课上=老师”、“课下=学生”的不良状况。

(三)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本门课程是采用一体化的形式进行授课,围绕着项目来设定任务,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方式进行,一次课程约为4课时,其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约为2课时,教师点评作品及解答学生问题约为1课时,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时间仅剩1课时。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课程是无法达到老师的预期教学效果的。

(四)教学环境单调

目前学生主要还是依托“教室”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教室的教学环境死板、单一、固定,不能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来改别,缺少个性化,就算是艺术类专业画室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困境,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新鲜感。再加上《基础图案》课程的数字资源缺乏,使得学生知识面无法进行拓展,始终停留在老师所讲范围内。

三、“互联网+”背景下《基础图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了完善现目前《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路,将从“课前准备、课中授课、课后评价总结”这三大模块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整个实施过程都是基于“互联网+”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的,融合了多种授课方法,教学活动、课程资料保存的完整性,形成教学的大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可得知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情况,从而优化课程,制定授课方案。

(一)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发布课前任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设计

根据每位同学的侧重能力将班上的同学分成4人一组,模拟完成一个项目的组织分工方式,即根据项目内容将学生按照文案策划、平面设计、制图及客户接洽。课前老师需要将课程的数字资源上传至学习通,每组同学根据老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的任务书结合老师上传的数字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并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课前预习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通APP或者电脑端随时随地的进行课前预习。老师可以实时的通过学习通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灵活的调整教学设计,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中实施,结合信息化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课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教学情景视频,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前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分组任务陈述,随后让同学们在APP中对同学们所陈述的内容予以评价,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对课程项目情境进行创设。这个环节是课前与课中的纽带,其目的是让学生们明白课前预习和本次课程的联系,更好的去感知本次课程的魅力和意义,能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进入课程。

课程引入:基于已经创设好的情景,引出这次课程的任务,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任务需求,培养了学生分析任务需求的能力。结合学习通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思考任务的实施思路,使学生明确了本次课的相关知识点和重难点,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点讲解: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学生明确了制作思路之后,教师结合微课视频、动画视频进行知识点讲解。将原本枯燥难懂的绘制技巧、变形方法形象的为学生们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结合课前预习情况,灵活的调整知识点的讲解,例如:对学生课前预习易错、混淆不清的知识点予以着重讲解。

学生项目实施:通过之前对任务的分析结合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构思草图,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在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进行差异化指导。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学生们将构思出的草图绘制在真实产品上,只有真实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产品展示:学生分组对其绘制的产品予以展示和介绍,学生可以在学习通上进行作品互评,最终评选出本次课程最优秀的作品。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设计作品的表述能力,还培养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品评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课后总结评价体系,搭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用数据说明一切

实时评价:课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学生这次课程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优化授课方式,增加授课效果。

终期评价: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可以通过评教系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授课方式予以评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评教结果判断授课方式是否正确、授课效果如何,便于教师在日后的授课过程中进行优化。

四、基于“互联网+”高职《基础图案》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

笔者为了比较传统授课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将同一个班级《基础图案》课程项目七使用传统授课模式,项目八使用了结合信息化手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项目八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课堂活跃的程度上,还是在教师掌握学情方面都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缩短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形式,明确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上”学生对基本知识点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对学情数据一目了然,不但可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便于教师根据学生们预习的情况灵活的调整教学设计。“线下”主要是根据线上学习情况,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具有针对性。

五、结语

“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其灵活多变、形式多样、极具个性化,大大的提高学生“线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多种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融合在一起,提升课堂学生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自主探究意识,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真正做到了“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图案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