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化微课程,原来这样简单
——主题课程班本化实践探索
2019-11-14丁红波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丁红波/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一、幼儿视角——班本化微课程的产生、设计
(一)中一班体验课程《孵小鸡》源起幼儿兴趣
午饭后,孙老师和孩子们集体阅读了绘本《鸡蛋哥哥小组》,绘本中三只小鸡是通过被别的小鸡压、撞到石头、被乌鸦啄这三种方式破壳出来的。阅读完后,有的孩子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鸡蛋破了蛋黄就流出来了,不是小鸡。”“小鸡不是这样出来的,小鸡是自己用嘴巴啄破蛋壳出来的。”“小鸡是要鸡妈妈孵出来的。”“我妈妈跟我说过我们也可以孵出来小鸡。”……幼儿关于孵小鸡讨论了很久。
分析反思:《指南》中强调: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鸡蛋哥哥小组》这本书让我班幼儿对“孵小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体验课程“孵小鸡”,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
于是,一个源于幼儿的兴趣《孵小鸡》微课程产生了。
(二)追随幼儿:问题推进
《孵小鸡》小微课程产生后,孩子们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不断追随幼儿,并及时提供有效支持帮助。
故事:孵小鸡的经验
1、发放问卷
幼儿对孵鸡蛋很感兴趣,但是幼儿知道怎样孵小鸡吗?于是,老师发放了调查表,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了解相关孵小鸡的经验。
2、谈话交流
在活动中,孩子根据自己的《孵小鸡》的调查表,通过两两交流、集体交流这两种形式讲述“怎样才能孵出小鸡?”
最后梳理出了孵小鸡的信息图(第一:受精蛋、第二、孵化箱;第三、温度38度;第四、翻蛋;第五、21天)
分析反思:《指南》指出4—5岁的幼儿能通过简单调查收集信息。幼儿通过和家长一起查询信息了解了孵小鸡的相关信息,老师给幼儿搭建互通信息、分享交流的平台。经过调查、讨论、交流后,幼儿积累了来自家长、同伴、老师以及自己的经验,知道了孵小鸡的相关信息。
故事:参观鸡棚
接着,幼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什么是受精蛋?我们家里的鸡蛋是受精蛋吗?我们怎么知道鸡蛋是不是受精蛋呢?哪里有受精蛋?……
于是,老师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资源,带着孩子们走进鸡棚,去问问养鸡叔叔。
2019年3月5日,我们带着孩子去参观鸡棚。一到目的地有的孩子就争先恐后地跑到鸡棚旁边,他们边看边讨论着:“那边的母鸡蹲在角落里是不是在孵小鸡啊?俊俊指着一个地方说:你们看,那个白菜那里有一个鸡蛋。”有些孩子则围着养鸡的叔叔不停地问:“叔叔,你这里有受精蛋吗?怎样的鸡蛋能孵出小鸡?我们家里的鸡蛋是不是受精鸡蛋,能不能孵出小鸡……”从养鸡叔叔那里孩子们知道了:(1)家里从超市里买来的鸡蛋不是受精鸡蛋;(2)鸡棚里要有公鸡和母鸡,生下来的蛋是受精鸡蛋;(3)辨别受精鸡蛋可以用强光手电筒照一下,看看里面有没有黑点和血丝。
分析思考:《指南》指出4-5岁的幼儿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受精蛋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新事物,所以幼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跟随幼儿的问题,巧用身边资源,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老师在了解幼儿、追随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观察和支持,帮助孩子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问,并在体验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主题课程的网络图,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陪伴中和孩子们共同构建微课程内容。
二、尊重认同——班本化微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一日活动的劳动体验
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常常蕴涵着一定的自然和科学规律,凝聚着日常人们的想象和创造。老师在一日活动中的劳动体验环节中,结合《孵小鸡》微课程内容,让教育与一日生活紧密融合。
故事:谁来翻蛋
孩子们的孵小鸡开始了,新的问题产生了:鸡蛋一天要翻4—5次,我们什么时候翻呢?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大家认为可以在早上来园、吃午饭、午睡起床后来翻蛋。紧接着,浠浠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放学了我们都走了,那晚上谁来翻蛋?亥亥说:老师,晚上我去哥哥那里的时候经过我们幼儿园,可以过来翻蛋?伊伊说:老师,我们家就住在幼儿园旁边,我晚上可以来翻蛋。金金说:老师,我家也住在新魏花园,我也可以。……
最后,大家决定由住在附近的小朋友利用晚上散步的时间到幼儿园来翻蛋。
讨论到这里,我提出了新的问题:星期六星期天谁来翻蛋?孩子们很积极都愿意来幼儿园翻鸡蛋。我继续追问:“我们都休息在家,一天要翻4—5次鸡蛋,幼儿园、家来回跑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时,有人提出:把孵化箱带回家,在家里翻鸡蛋。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就这样,我们制定了一张白天在幼儿园的翻蛋值日表和一张休息在家的翻蛋值日表,孩子们自己填上自己的学号。孩子们根据值日表每天都做好翻蛋的工作,家长朋友们也会将孩子在家翻蛋的情况发在群里。
分析思考:《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知道接受了任务要努力完成。”翻蛋是一件每天都要做4、5遍的事情,星期六、星期天甚至要牺牲出去玩的时间待在家里翻蛋,但是孩子们还是很积极地承担这一份任务,并且每天都能认真地去翻蛋。由此看出,幼儿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将微课程内容与我们劳动体验课程相融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在探索孵小鸡的经验,在体验中提高劳动的兴趣和获得劳动的方法。在每天的一日活动中,老师设置了翻蛋劳动值日,获取翻蛋经验,萌发幼儿爱护蛋的情感,产生更强烈的孵小鸡愿望。
(二)区域游戏的快乐体验
在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中,师幼共同商讨、收集、制作幼儿感兴趣、与微课程内容相匹配、体现难度差异的游戏材料。让孩子真正与材料互动,让材料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故事:组装孵化箱
要开始孵小鸡了,可是孵化箱怎么用呢?在区域活动时,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孵化箱操作的视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孵化箱是怎么使用的,通过孩子们不断地补充,梳理并绘制了孵化箱的操作流程图(灌水——套袋——夹夹子——固定传感器——调节温度——通电)。孩子们自己动手安装好了孵化箱。
分析思考:组装孵化箱对幼儿来说是有困难的,但是我并没有因为幼儿不会组装孵化箱就由我包办代替的,而是借助视频、和幼儿一起探讨组装孵化箱的具体步骤并形成图示,然后再让幼儿自己动手组装,增加幼儿体验机会。
源于孩子的班本化微课程,给孩子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快乐,获得了经验。在与孩子的课程故事里,只要老师拥有敏感的课程意识,去发现、引导、支持孩子,并紧跟孩子的脚步,想他们所想,应他们所需,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成长。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价值多元的世界,孩子因为丰富和多元而有了更多的选择。
幼儿园课程经历了分科教学、整合课程、主题教学。在演变中,不论是瑞吉欧的方案教学还是美国的项目教学,其核心的指导思想都是整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生活中感悟、发现、探索、学习,并在连续的经验积累中,在不断的深深卷入中获得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体验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这样的想法,在实践中不断地诞生的。
源自幼儿兴趣、追随幼儿的教育原来就是这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