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研究
2019-11-14王道歆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王道歆/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
(一)有利于创新创业观念的培养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创新创业社团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营造高校校园内创新创业的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培养,从而也提高了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接收程度。
(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有学者研究指出,朋辈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之间更容易发挥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在高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缺失的背景下,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从而聚集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激情的学生,他们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背景,有着对创新创业较高的认同和兴趣,他们在开展活动和互相交流中产生了新的思维和热情,这些思维和热情同时会传递到社团以外的班级、宿舍等团体中,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思维和火花,这是创业创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
(三)有利于创业素质的提升
社团活动是校园内的团体性活动,要求社团成员之间具备最基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社团成员在开展社团活动中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同时创新创业社团开展的活动必定围绕创新创业活动而进行,社团成员在参与与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会提升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此外,社团活动也是社团“创业”的一种模拟再现,社团成员以创新的思维参与其中,通过活动锻炼了个人能力,也是难得的实践机会。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原因
(一)发展迅速,吸引力强
基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很快。相对于传统社团大多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凝聚力而言,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由于实践性强,活动新颖而受到学生的追捧。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各种线上线下虚拟社团和组织的出现为其增加了新的活力。社团成员来自于不同年龄性别,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流,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校园社团活动的主题、形式和内容,为高校营造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出了贡献。
(二)管理松散,组织结构不稳定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而自发形成的社团组织,社团在成立后一般实行自主管理,成员在加入时一般都没有条件限制,这给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部分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后活动流于形式,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也是束之高阁。社团发展并不完善,社团成员的流动性非常大,而且加上社员的目标和任务不明确不清晰,社团活动的效果缺乏考核的反馈,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激励、考核。监督的机制。从而导致社团管理松散,新老成员交替较多,缺乏稳定的管理团队,结构组织不稳定,社团大多处于自我循环的发展的状态。
(三)缺乏指导,工作成果不明显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一般由校团委及各学院分团委负责管理,负责管理和指导社团工作的大多为辅导员,多为日常管理相关事务,仅有少数社团配有指导教师,缺乏专业角度的指导和管理,活动限于学生自娱自乐,缺乏学术性和实践性。部分社团空有“创新创业”的虚名,实则仅为完成创业就业部门的“招聘会”“创业大赛”提供志愿服务等,得不到真正锻炼。
同时对于社团的日常运行和开展活动而言必不可缺的经费和活动场地保障,几乎所有社团都是捉襟见肘的状态。大部分社团发展缺乏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部门的支持,活动经费依靠部分学生在校园周边争取的一些赞助,数量有限而且并不稳定,很多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各学院社团又存在竞争关系,学生开展活动常常受各方面的制约,社团工作成果并不显著。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对策
(一)完善创新创业社团监督保障机制
社团组织要在高校党委领导下,校团委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开展相关活动,根据共青团“一心双环”的改革方案,即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延手臂。校团委等部门要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加强社团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锻炼,确保社选举、换届工作的民主公开公正;同时还要监督社团日常经费的使用管理,定期向全体社员公开经费使用情况,确保经费的合理合法使用;同时还需要监督社团的日常管理和运行,确保社团活动各项方案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不能仅靠学生自我管理,学校团委、就业创业部门、教务处都需要仅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是非营利性组织,所以社团的持续发展需要来自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和物质保障。学校应该为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场地保障,并给与经费支持,对于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所取得的成果位于表彰和嘉奖。此外还应该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去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走出校园,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取得部分的经费资源。
(二)选聘优秀社团指导教师指导社团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是学生自发成立,其社团管理和活动组织均有其自主性,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在参与和开展活动中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社团的发展不能仅靠学生的自我热情,还需要有具备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人员进行具体指导和规划。这些人员可以是校内具备良好知识素养的教师,也可以是来自具备创业经历的优秀校友,或者校外拥有创业实践的企业管理人员等等。
社团指导老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管理才能,能够引导社团可续费发展,同时作为创新创业社团,还需要具备创业的实践经验,所以应该充分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来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实现社团的有效管理和长远发展。
(三)加强社团活动的考核及激励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需要完善和创新社团的考核及激励机制。在明确社团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多维度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于社团的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对于发展良好、活动积极有效、组织制度建设完善的社团给予明确的表彰和奖励,同时根据考核的结果,加强对优秀社团的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社团的自我良性发展。
同时为了提高社团指导教师对于社团工作的积极情和热情,在社团工作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将其对于社团指导的工作换算后纳入其工作量,对于社团指导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同时根据考核的结果,对于不合格的社团指导教师进行取消资格、减免核算工作量等措施,做到赏罚分明,有效激励。
(四)认真做好创新创业教学及培训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不学生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还需要高校自身加强创新创业类的课程教学、培训,在全校范围内提供基本的教育基础。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益补充和扩展。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2016年开始,全国各地高校都要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以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为知识和理论基础,通过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实践活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学目标。
同时为了避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可以借助多种方式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如讲座、培训班、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在具体实践中,部分高校利用KAB系统或者人社部SYB创业培训系统,组织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加培训,从创业适应性分析;建立创业项目构思和选择创业项目;评估产品、客户及竞争对手分析;企业的人员组织;选择一种企业法律形态;法律环境和你的责任;预测启动资金需求;制定利润计划、成本效益分析;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草拟创业计划书;开办企业的实际程序和步骤等十个方面具体进行讲解培训,以创新创业社团为抓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五)指导社团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各类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以及高校各类规章制度,并按照相应的审批流程进行,不得开展与其总之不符的活动。所以从管理角度要建立社团的成立、审核、注销制度,对于社团的建立和注销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社团有真正的开办基础。同时要制定日常考勤管理制度,只有约束和管理好社团成员,才能保证社团组织的正常运动和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还要建立社团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社团每一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团的日常活动和自我管理中去,增强社团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实现社团的自主发展。
(六)引导社团走出去,加强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不能仅是社团内部的闭门造车,也不能是校园内部的游戏模拟,要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要持续不断的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创新创业社团的有效性。“请进来”是指邀请有创业经历或者创业经验的校外人员请到校内,开展讲座沙龙,跟学生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经验很重要,教训也同样重要。进一步完善和整合校内外特别是校友资源,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全方位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走出去”则是通过社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从参观各地的众创空间、实训基地等创业场所,以及组织观摩学习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各类创业大赛,同时结合专业实习、见习等活动,甚至加入创业团队进行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前拥有创业实践的机会,在互相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个人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四、结语
青年大学生作为最年轻最有活力的群体,理应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着最大的发展;而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基于双创战略的大背景下,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应该深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现状和需求,积极引导和培训,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类活动,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