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初析

2019-11-14王亚娜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视域高校学生能力

■王亚娜/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在创业文化的背景下,就业压力一直都是各高校尤为重视的问题。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各高校已经纷纷开始应用组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法来满足当今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业的方法来妥善应对就业压力,从而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也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就业形势。

一、创业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满足国家人才需求

要想全面实现我国战略目标,最为重要的是全面提升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以此提高国家建设水平。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我国高校需为我国今后的长远发展不断注入新的人才力量,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长远发展。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及理论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朝着我国逐步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向努力前行、转变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二)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近些年,随着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这就导致当前企业人才的需求量往往满足不了毕业生整体所需岗位数量。此时,高校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能让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从业模式,这样不但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就业压力,而且也能增加人才需求量,改善目前我国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在创业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通常在日常学习中追求自我,想要通过学习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对于学生而言,能够符合他们个性化特点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创业可充分发挥出学生个体优势,有助于实现学生人生目标。

二、创业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强化创业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才是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基础工程。我国必须始终将教育事业放于优先地位且深化教育改革,以此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做让人民满意度高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我国各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当充分结合市场发展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在创业文化视域下,强化高校教育理念尤为重要。各高校应当设置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学生除了应当学好本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当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及意志力,在自己的努力与高校的积极培养下提高自身决策与执行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就业发展中展现出创业者独特魅力。在创业文化视域下,我国2018年创业率已达3%。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我国已在2015年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造就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的主题报告,这也为高校强化创业教育理念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各高校开始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如“互联网+”活动等,在2018年总人数已达265万人,这表明,创业教育理念已逐步成为各高校主要的教育任务。

(二)改进创业教学模式

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应当结合本校专业资源及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改进创业教育模式,以此取得最大化创业教育效果。首先,各高校在建立新型创业教育模式时,应当建立智能化网络数据库,利用高效创业网站进行线上交流,实现创业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让教师及学生及时了解到有关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从而有效辨别市场变动方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渠道;其次,教师需在创业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思想开展教学活动,并及时为学生解答学习疑惑,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最后,教师需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英语专业为例,教师在开展创业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外,还需结合英语专业创业案例来让学生明确的掌握该专业创业动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名确的指导方向,比如互联网在线英译汉翻译软件的研发或在线英语互动交流网站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实现自主创业。

(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强化他们的创业意识。具体方法如下:(1)提升教师的创业教学水平,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教师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适当与外界企业人员进行互动讨论,并将企业需求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创业成功事例,在企业实景中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如组织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等,这样也能进一步开拓学生就业渠道,让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发展变化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有信心进行自主创业;(2)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现如今各高校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缺乏创业意识,这样就会导致他们缺乏自主创业能力。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特征制定适合的培养计划,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今后就业的压力,必要时也可组织学生到企业内部进行实践,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知,帮助学生强化创业意识。

(四)实施创业教育课程

人才培养主要是依据课程内容加以深化。因此,要想提升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就应当为其设置创业教育特色课程。首先教师应进一步规范创业教育课程标准,我国目前在创业课程方面的设计尚未取大成效,现今仅有41所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创业教育仍存处于落后。因此,我国应当结合本国国情加设创业教育课程,并在国家支持下大力拓展创业教育课程。以南开大学为例,它已全面制定《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并将创业教育作为其主题重点推进,围绕创业人才的培养为工作重点实施教学改革,这无疑为南开大学自主创业人才积累提供了助力;(2)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保障体系,创业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而且也能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个人价值。南开大学对此实施了淡化专业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开设了全新的创业通识课程体系,其中主要包括《社会责任与价值创造》、《创新与创业基础》等基础课程内容,并借助视频公开选课、入学导向教育等模式实现了全体学生的普遍教育,这也为培养本校学生创业能力带来了重大作用。

(五)加强高校校企合作

高校在创业文化视域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同时应当注重校企合作,只有在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最优化教学效果。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时,首先应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实践平台,教师可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述说自己的创业经验,并鼓励学生设计创业方案,由教师和专业人士给出准确的指导建议;其次,高校应与社会上的相关专业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定期到企业中对各专业领域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了解,这也能为学生后续实现本专业创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后,高校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施“校企双导师制”,以此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企业可与学校共同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设定教学方法,从而满足预期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开展的创业教育模式正处于初步实施阶段,这就需要各高校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这一政策,以此满足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同时,各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也应当同社会相关企业一起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创业能力,从而为今后的自主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有效改善我国当下就业趋势,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视域高校学生能力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七出:婚姻视域中王熙凤的形象塑造及其叙事意义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