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构成分析与培养研究

2019-11-14湖南农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职称学历教师队伍

■岳 柳/湖南农业大学

目前我国实行以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该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理念、教学水平、方法等直接影响教育的实施成效,以及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速度。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普及的时间还比较短,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与规范。而这一切有赖于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所以这支队伍肩负重任,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

本项目研究小组共发放23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0份。因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三部分构成。所以在问卷中以上三类老师分别占比33%,34%和33%。从总体来看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突出表现在专职教师数量偏少、年龄较轻、职称与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校内创新创业教师没有形成梯队结构与固定的研究团队。外聘教师则表现为教学的时间与精力不足,课程缺乏连续性等问题。

(一)职称结构

在回收的230份有效问卷中,有162份校内创新创业教师的调查问卷,占总数的70%左右。我们发现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比不足3.1%,并且全部是校内兼职的创新创业教师。副高职称的老师有53人,占比32%。具有中级职称的共有88人,占比54%。具有初级和初级以下职称的老师共有16人,占比9.8%。

在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特征。在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中暂时还没有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中级和副高职称的教师,他们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科研的生力军。但是从访谈中了解到,因为缺乏相应的学科支撑,很多老师在科研和职称评选上缺乏竞争力。

(二)年龄结构

在采样的230位创新创业教师中,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8岁左右,整体年龄偏向年轻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创新创业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尚属于一门新型学科;第二,相对于已有固定教学方向的教师而言,青年教师尚处于教学科研的摸索期,更容易接纳新的课程。而拥有固定研究方向的教师在年龄上整体偏大;第三,在很多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归口学工系统,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学生工作的老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老师更早地接触到创新创业教育。其中大部分老师就是学生辅导员,这个群体在高校教师中是平均年龄最轻的一个群体。

(三)学历结构

在学历结构方面,虽然高校目前对一线教师的学历水平都要求博士学历。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教师的学历大部分处于硕士水平。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拥有硕士学位的老师占总人数的70%左右,博士学历的教师偏少,仅占比10%左右。而学历仅为本科的教师主要集中于校外教师,占比20%。

从以上数据可见,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学历水平偏低,拥有博士及博士以上学历的人数偏少。同时由于学科特点,许多拥有实际操作经验,但学历不高的兼职教师也在队伍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四)学科背景与教师履历

从专业学科经历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教师的专业背景差异较大,校内教师学科背景主要集中在思政、教育、经济等学科。而校外教师的学科跨度相对较大,涉及工科、理科、农学、生物、教育等各类专业。从工作履历上看,85%的校内创新创业教师没有任何创业或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很大一部分老师的工作经历仅仅是从“高校”到“高校”。同时,由于学校相关政策的限制,他们也无法从事兼职“创业”等社会实践。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师专业背景与学科要求不对口

在以上数据收集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校内创新创业教师中辅导员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他们的学科集中在思政、教育、经济等学科,并且很多都是兼职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有很多学生管理以及行政事务需要处理。一方面,他们缺乏创新创业的学科背景,也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这种“先天缺失”的局面,导致很多教师并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同时,由于各高校自身也未建立起创新创业独立的学科门类,造成很多老师缺乏对学科的“归属感”与“认同”。另一方面,这种学科背景的构成很难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专创融合”的教学目标。试想一下,一个教育学背景的教师,是很难面对工学专业的学生,并为其讲授工科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相关内容的。

(二)校内创新创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很多知识需要靠大量的实操经验中得来。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最缺乏的就是相关创业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职业路径仅为从“高校”到“高校”。造成在教师在讲述相关知识理念部分时自己都觉得没有底气。尤其对于创业教育有更高要求学习要求的大学生而言,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师威信的树立。

(三)校外教师教学技能偏低,时间难以保证

鉴于上述校内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与技能的缺失,很多高校选择聘请校外创新创业教师。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校内导师的知识能力的局限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运行中,我们发现校外教师在授课的技巧、理论基础以及授课时间上很难有保证。首先,因为校外教师除了在高校担任创新创业教师之外,绝大部分的精力还是放在自己的本质工作上。很难腾出时间来研究与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技巧。第二,教学中排课是有一定规律性、固定性和强制性的。对于在外有大量工作的校外老师而言,这无疑很难满足每周在固定的时间点过来给学生授课。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创业者来说基本是无法做到的。同时,这也给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培养的可行性建议

基于调查与访谈的结果,结合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现实困境,笔者对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在高校整个育人体系的构架中,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规范有序地融入其中,顶层的政策设计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受制于政策体系的实施与完善。而政策的改革与完善应该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提升政策的灵活性。对教师兼职创业提供相应的扶植与鼓励。创新创业有别于其他学科,它的相关学术的积累需要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完成。如果仅凭单纯的书本知识,那么教师水平的提升很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提升外聘教师的薪酬待遇,并给予更灵活的教学管理规范,其中则包括教师授课的时间、地点、形式等等,让校外兼职教师能力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给学生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服务。

(二)利用现有资源,充实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我们一直强调“专创融合”。笔者认为实现专创融合最有效的途径在于教师专创思维的培养与提升。此途径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第一方面,了解目前校内专兼职教师的学科背景,并在其现有学科背景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学科前沿知识的培训与提升。同时引导其利用现有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不断研发相关学科领域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利用现有各学科的专业教师,通过设立相关支持政策,在中间选取部分有意愿的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在通过一定的考核与认证之后,将其吸纳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来。

(三)针对学生不同需求,因材施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分层推进,在低年级普及创新创业的基础教育,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该依据其个人发展兴趣,为其选择不同层级的创新创业课程与培训。分别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部门也应为其配备不同的类型的创新创业教师。

总之,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与充实的过程,它需要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整个教育体系各单位间互通有无、通力合作。

猜你喜欢

职称学历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职称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