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海行动》与主流电影的类型建构

2019-11-14安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电影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红海行动红海类型化

高 婷(安阳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影的发展也呈日新月异之势。而随着官方与媒体、市场、资本等不断融合,原本显露颓势的“主旋律电影”出现了向着“主流电影”的变形,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属性渐渐向着文化产业属性转移,在艺术模式和价值体系上也有着新的面貌。可以说,主流电影出现了“类型化”的自觉。在政策支持以及广阔市场下吸引来与内地影人携手创作的香港影人,更是加速着这种变化。由林超贤执导的《红海行动》(2018)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一、走向类型化的主流电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批评界对于类型电影有着将其等同于胡编乱造或低级趣味的误解,在电影人的创作理念中,类型电影也被与“主旋律电影”对立起来。这种偏见是与国产电影没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人们还没能承认电影的商品属性,正视电影的娱乐功能相关的。而随着国产电影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旧式电影的批评和创作理念也受到冲击。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电影在表层形态上的类型化与在深度心理的‘主旋律建构’其实是赢得市场的一种有效途径;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策略是其占领电影市场的可靠方式。”换言之,类型化策略理应服务于电影获取观众心理认同,占领电影市场的这一目的,即使是官方话语,也同样可以建立在类型化的语言模式之上。因此,兼顾国家意识形态言说,以及大众主体性要求的“主流电影”概念应运而生。

因此,近年来的主流电影,无不有着鲜明的类型化特征。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战狼2》(2017),身兼编导及主演的吴京将爱国元素与动作类型片特征结合起来,观众在电影中充分获取了一度只有好莱坞动作大片才能给予的观影体验,如令人目不暇接,极为紧张的打斗场面,铁汉柔情又不乏幽默感的孤胆英雄等,这些都激发了观众的新鲜感,也拓展了中国主流电影中动作电影的版图。同样给予了国人惊喜的还有由香港导演林超贤执导的《湄公河行动》(2016),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而成,由公安部完成了拍摄方案的选定并提供装备、技术支持,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承载国家意志的电影。但是其在叙事策略,视觉奇观等方面,却是与林超贤之前早已取得一定成绩的警匪动作类型片,如《逆战》(2012)等高度相似的,具有极高的观赏性。电影并不回避禁毒战斗的波折和惨烈,甚至拥有如娃娃兵等令人触目惊心的“禁忌”镜头,而最终观众领悟到的却是国家的强大以及国家禁毒决心的坚定。与之类似的还有如徐克的《智取威虎山》(2014),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2017)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国产前所未有的类型单元,获得了口碑和票房上的双赢。

从上述电影上映后的效果不难看出,对主流文化的宣扬,对国家意识的传播,与商业化、市场化是并不矛盾的,与类型化的艺术表现更是相得益彰的。林超贤在《湄公河行动》后执导的,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的《红海行动》,也是在这种类型建构大潮中诞生的。

二、《红海行动》的类型化路线

《红海行动》作为动作类型片,其类型特征是易识别的,是符合同类影片创作时约定俗成程式的。

(一)情节结构

类型片在叙事上,有着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而动作片则拥有着单线叙事,情节流畅紧张,武戏大于文戏的叙事特征,电影的叙事视角多为全知视角,人物有着清晰的行动目标和动力。一个个艰巨任务的串联,往往就构成了动作片的叙事主线,如在《战狼2》中,电影叙事的骨架就是由冷锋打击海盗,解救华侨,运送有拉曼拉病毒抗体的小女孩等一系列任务组成的。《红海行动》也不例外,电影一开始便是中国海军舰队对索马里海盗的打击,海军战士们强大的团队作战能力和“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的信仰得到了充分展现,随后主人公们没得到喘息,便投入到了类似《黑鹰坠落》式的营救任务中,蛟龙小分队进入伊维亚共和国,在一种孤立的境地中解救当地华侨,经历了艰苦的巷战。而女记者夏楠的加入,则意味着两条叙事线的汇合,小分队得到了新的任务,即阻止敌人拿到可以制造核弹的“黄饼”,于是幸存的小分队成员又进入到新的地域(广袤的沙漠地带),开始了新的战斗。在这样的叙事上,文戏空间被极大压缩,但人物的动机却得到了清楚的交代,观众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代入感极强。最终,蛟龙小队付出了庄羽、石头等人牺牲的代价,但是圆满完成了任务,舰队返航,叙事实现了闭合,观众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

(二)人物塑造

人物是构成电影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主创感悟、情怀的寄托者。在类型电影中,不同的人物往往有着较为鲜明的外形、性格特点,担任不同的任务(如承担社会期待,推动叙事,制造笑点缓和气氛等)。在《红海行动》中,一直真刀真枪拼杀的蛟龙小队无疑就是社会期待的承担者,他们英姿飒爽,不断施展才能,取长补短,其利断金。观察手李懂对新来的狙击手顾顺从不服气到完美合作,越来越成熟稳重,是类型片中的成长者形象;而在蛟龙小队之外的女性角色夏楠,不畏艰险,敢于与恐怖分子周旋,甚至去顶替人质,在怀念自己被恐怖分子害死的家人时,又充满柔情,是典型的类型片中刚柔相济,代表了女性主义意识的形象。而一直主导任务,并向夏楠(及观众)解释形势和作战目标的队长杨锐,则无疑是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那样的叙事的推动者。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的主流电影为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亲近,往往会表现人物“高大全”外的另一面,如《战狼2》中冷锋的“痞”性等。在《红海行动》中,蛟龙小队的战士们在铁血刚毅,坚韧不拔之外,也有如普通人的一面,如机枪手“石头”张天德有吃糖的爱好,在收拾装备的时候还不忘带糖,曾对暗恋已久的佟莉说“妈妈说吃糖就不疼了”,而临死时,他的嘴里还含着一颗糖。而佟莉也在张天德的防弹背心上,看到了他偷藏的两人合影,知道了他对自己的深情。

(三)奇观影像

从场面上获取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是观众对动作类型片的期待之一,也是“北上”的香港影人的长项之一。如徐克就在《智取威虎山》中以3D视觉特效制造了之前样板戏所不具备的人虎搏斗,杨子荣与座山雕在飞机上肉搏等场景。《红海行动》亦充分以奇观影像来增加艺术表现力,让观众不断产生紧张担忧或悲痛的心理体验。如野蛮而凶狠的敌人用平民来做人肉炸弹,令其驾车爆炸阻碍解放军的前进,场面血肉横飞,街道上遍布残肢断臂,牺牲的蛟龙队员们或是捡起手榴弹扔出去时被炸断手臂,或是脸部中弹而面目全非,佟莉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要与比自己高大得多的敌人肉搏,夏楠的车翻滚掉落等,都是观众在现实中难以接触的,能充分调动观众情绪的奇观影像。

特技的使用也是《红海行动》的亮点,如与《黑客帝国》类似的“子弹时间”。在电影一开始,海军狙击手在解救人质时射出的子弹,其空中停滞时间都被放慢了,观众得以看见子弹如何穿透玻璃,在不伤及人质的情况下直抵海盗的眉心,获得极为刺激的观影感受。

三、《红海行动》类型化启示

《红海行动》不仅在具体的艺术形态上,是可资借鉴的电影文本,同时也与其他同时期主流电影一起,书写着可贵的,非动作电影亦要注意的类型化启示。

(一)“主旋律”核心

首先,类型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主流电影的“主旋律”核心依然是不可抛弃的,一旦主流电影只顾迎合市场,只顾披挂绚烂商业包装,而遗忘了用影像来唤起观众对民族、国家的集体认同,不再肩负引导观众正心正德的导向责任,那么其也就脱离了“主流”。《红海行动》的现实基础,是中国已经令人不可小觑的海军力量及国际威望,蛟龙小队遭遇的一系列血肉横飞的惨烈搏斗,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冲锋陷阵,宣讲的是一个站在正义一方的大国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刺激的是国内观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而在家国情怀之外,电影还充分表现了战友情谊、职业道德等,如在罗星中弹之后,所有小队成员都为之担忧焦虑,而杨锐则为了大家的情绪隐瞒了罗星脊椎受伤的情况,又如夏楠秉承着罗伯特·卡帕“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的信念,冒着生命危险挖掘真相等,这些都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利于为观众提供道德榜样的。

(二)市场细分与类型融合

市场细分(Marketing Segmentation)的理念由温德尔·史密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即营销者有必要在经过市场调研后,对消费者群进行需求、购买力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细分。而商业性极强的类型电影的诞生,也正是市场细分的产物,如喜剧片、公路片、战争片等,都有着各自对应的观影人群。但另一方面,观众群本身存在重合,且其心理期待和审美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就使得类型片有着以融合求创新的趋势。在《红海行动》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动作和战争类型片的融合,敌我双方荷枪实弹,伤亡惨重的战斗,军威浩荡的海军军舰编队,显然是战争类型片的元素,类似的还有如《智取威虎山》《集结号》(2007)等是战争和历史类型片的融合等。只讲细分而不讲融合的类型建构,是无益于提高电影盈利能力的。

(三)国际化视野

主流电影的类型化建构潮流是与全球化进程加速同步的。电影被公认为是跨文化交流的典型载体,主流电影更是与人们寻求本土文化认同,建立家国民族意识的需要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意识到,要探索出一条全球化时代的有效传播路径,必须做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兼容。《战狼2》《湄公河行动》以及《红海行动》,乃至《流浪地球》(2019)都不约而同地具有国际化视野,主人公的活动范围均在有异域风情的境外,电影中都有世界多元文化的渗透。《红海行动》中的夏楠是法籍华人,身处危机四伏的阿拉伯半岛,蛟龙小队的队员们深入伊维亚共和国作战,使用由当地军队提供的欧盟制式武器,《流浪地球》中的蒂姆则是外号为“中国心”的中澳混血儿,宇航员刘培强最好的朋友是俄罗斯宇航员马卡洛夫等。这样的国际化视野凸显了我国在国际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也为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亲切感提供了助力。而这些跨文化操作,又始终没有脱离中国文化深厚底蕴,如《红海行动》中海军官兵重情重义,众志成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精神,《战狼2》中冷锋收养黑人小孩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等。

美国好莱坞已经证明了,国家在拥有“硬实力”的同时,还需要有着文化上对外输出的“软实力”。《红海行动》是主流电影类型建构,电影人创作观念转变的典型之作,是商业类型片之“用”与主旋律文化之“体”从博弈到合体的代表。在类型化的形态下,令人感慨振奋的中国军人形象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精髓出现在观众面前。而可以预见的是,国产主流电影的类型建构还将继续,如《红海行动》这样的兼顾商业性与艺术性、思想性的佳片还将不断出现,推动国产电影的崛起。

猜你喜欢

红海行动红海类型化
春天的小船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炙热的红海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红海行动》大年初一登陆全国院线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新都市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