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人“赶考”命题的历史意蕴及新时代内涵

2019-11-13苏继文

求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赶考命题毛泽东

苏继文

1949年至2019年,“赶考”命题提出整整70载,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迎来了三个“伟大飞跃”。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赶考”命题提出70周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当下,重温“赶考”命题,认识其历史意蕴及新时代内涵,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赶考”命题的提出

1.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引发了毛泽东对“赶考”命题的思考。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发生根本转折,日军已经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中国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全力以赴为夺取最后的胜利而奋勇战斗。这一年正是李自成农民起义300周年,3月19日《新华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验教训作了总结。毛泽东对该文抱有极大的兴趣,以整风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学习。毛泽东最看重的是文中关于李自成起义军胜利后骄奢、腐败表现的论述,在随后的演讲中他多次谈到要引以为戒,告诫全党骄傲要吃大亏,不能重犯胜利时容易骄傲的错误。

2.毛泽东与黄培炎的关于历史兴亡周期律的“窑洞对”进一步坚定了“赶考”的理念。1945年7月4日,毛泽东与黄培炎有一个关于“历史兴亡周期律”的著名对话。黄培炎访问延安即将结束,毛泽东问其有何感想,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3.“两个务必”是在“赶考”前做的思想准备。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可以说,毛泽东的告诫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其核心就是要求全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毛泽东正式提出“赶考”命题。1949年3月23日,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乘车前往北平。上车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对话标志着“赶考”命题的正式提出。自此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意气风发的“赶考”之路,直到新时代赋予“赶考”命题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二、“赶考”命题的历史意蕴

1.“赶考”命题饱含自觉自警的忧患意识。辽沈战役之后战争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因为胜利来得很快,全党会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重蹈李自成的覆辙,出现“人亡政息”的后果?基于以上的思考,毛泽东在1949年1月6日到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基本地打倒了国民党……尚有许多地区待我们去占领和去工作。轻敌的观念无论如何是不应该有的,我们决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在随后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并提议通过了防止骄傲自满的“六条规定”,即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在胜利面前,党内容易滋长四种情绪,分别是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和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一些过去不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人可能会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击败,这种情况必须要提防。与此相关的论述还有很多,无不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自警的忧患意识。

2.“赶考”命题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毛泽东的这段话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深深的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屈辱了整整一个世纪,各个阶层都试图挽救民族危亡,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后,中华大地一度出现了三百多个政党共存的局面,然而,大浪淘沙,真正肩负起拯救民族于危难之际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的自信来自人民军队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来自党的坚强领导,来自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可以说,正是有了之前“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的磨砺,所以对未来“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才有了十足的底气。“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毛泽东看来,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一出戏的开头,更精彩的篇章还在后面。“赶考”只是序幕,更广阔的天地等着共产党人去开拓。

3.“赶考”命题积淀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治理的初步思考。西柏坡到北平距离并不远,但对我们党而言,发生的却是质的变化,“进京赶考”意味着党的地位和工作重心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任务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第一,党的地位发生转变,由领导革命的政党变为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革命胜利和执掌政权在即,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经受住胜利和执政的考验,关系到革命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革命”重在推翻旧的、腐朽的上层建筑,而“执政”重在建设新的政权。第二,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随着工作重心转变到城市,就“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第三,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新中国刚成立时,人民的生产生活遭到极大破坏,国内经济一片萧条,尽快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问题。毛泽东从巩固人民政权的高度阐述了在城市中搞生产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号召全党要用极大的努力去掌握以前不熟悉、不懂的东西,通过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开始建设事业,务必避免“占领一个城市好几个月,生产建设的工作还没上轨道”。第四,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与同年6月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一起构成了新中国成立的理论和政策基础。在政体上,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利用、限制城乡资本主义;在国家发展方向上,提出逐步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经济向着集体化方向发展;等等。

三、新时代赋予“赶考”命题的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回顾“赶考”命题、肯定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向全党提出了新的“赶考”命题。

1.新时代的“考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奋斗目标,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上均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随着中国梦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渐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决定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世界的梦,其最大特点就是极强的包容性,把世界、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2.“应考”的精神状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一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攻克了一座座“娄山关”、一个个“腊子口”,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永不懈怠的奋斗史:诞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艰苦探索走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肩负民族重任实现战略转移,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举起抗日大旗,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争取和平建国而不得的情况下进行自卫战争,最终攻下南京总统府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到改革开放,虽经历国内各种波折甚至是大的灾难,但始终扎根人民,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带领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泪水写就了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必须铭记在心、落实在行。

3.“考试”的评判标准:人民是阅卷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重要论述。98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建立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始终做到不忘初心、以人民心为心,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行动依据,在“考试”中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了新的、优异的答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脱贫是当前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同时也是一道新的考题。哪管山高路远,只顾风雨兼程。为了看到真实的贫困状况,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翻山越岭、过河爬坡,不辞辛苦花上好几个小时走访贫困村,河北骆驼湾村、甘肃布楞沟村、湖南十八洞村、安徽大湾村、山西赵家洼村、青海班彦村等都是总书记亲自走访过的地方,他以自己的亲力亲为为各级干部作表率,真正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说:“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种视人民为阅卷人的执政理念,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立党初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时过境迁,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革命历史作为最好的营养剂,在缅怀先烈、重温历史中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坚定责任和担当,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西柏坡参观,再次强调“赶考”命题的重大意义——“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義十分深远”。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

本文系山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优质课程项目(2017YZKC-0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赶考命题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