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19-11-13王何方

参花(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学生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本文将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视角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关键词:学生 独特体验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剥夺学生阅读体验、直接将文本解读结果灌输给学生的情况。为此,本文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提出一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初中生大都在12~15岁,比较脆弱敏感,自尊心强,渴望得到重视。语文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阅读教学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并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可以从下面三点做起。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声音、视频等,创造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亲近文本。教师只须把解读文本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己进行分析和思考,把情感体验孕育在具体的文本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授初二语文中的课文《背影》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联想和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忆难忘的时刻,回忆生活中曾经自作聪明的瞬间,进而去感受文本中伟大的父爱,学会理解和孝顺父母。

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交际中来,充分发挥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接近文本、挖掘文本,让学生变成阅读教学的主体,由学生承担文本中的角色,先阅读然后讨论展示,教师做课堂活动的选择者、组织者和示范者。

二、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热爱自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处处皆教育,这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味在课堂上接受知识,以教材为中心,久而久之,学生对纯粹的知识性学习产生了厌倦,不爱思考,不爱发言,被动接收知识。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低,效率低下,课堂变成了一潭沉寂的死水,教学变得索然无味。

不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热爱自然。在阅读教学时尤其要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实物去触碰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讲课文《蝉》时,尽可将一只蝉的幼虫和蜕壳后的蝉带到课堂,或者播放蝉的视频,让学生自己观察蝉的样子,蝉的颜色和活动,进而加深文本的深刻印象,体会科学的美妙,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巧妙布置作业,以写促读,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

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初中生布置感受生活的作业,比如周末去观察一种昆虫,拍下它的照片,并且查阅相关资料,用200字左右描述一下它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再上课时,大家来一起分享和讨论,互相批改,既是很好的写作教学,又增强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会越来越關注生活的点点滴滴,课堂上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阅读教学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

另外,在学生阅读文本后,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多写读书心得,在课堂上交流和分享,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久而久之,在班级中会形成“人人爱阅读,人人爱写作”的良好氛围,读写结合,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以写作带动阅读教学,学生就会在阅读中慢慢得到浸润和心灵的成长。

学语文,学做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比培养出一个高分机器更重要。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呵护学生敏感的内心,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上海:上海教育书店出版社,1951.

(作者简介:王何方,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学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文学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学生写话
由阅读的目的谈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