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计与会计在信息和方法上的相互渗透
2019-11-13徐家祥贾怀勤
徐家祥 贾怀勤
【摘要】会计和统计的相互渗透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统计方法对会计方法的借鉴,集中的体现在SNA体系借鉴会计的复式记账法方面;在微观上体现为统计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利用和会计对统计分析方法的借鉴。为了促进统计与会计相互借鉴、交叉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从二者的历史渊源出发,深入探讨彼此联系的理论基础,并在方法和数据、信息两个层面上探讨相互之间的渗透,并探讨会统相互渗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统计;会计;方法;数据;渗透
【中图分类号】F230;F222
一、会统相互渗透的现实基础
会计和统计的发展经历了“先合而分,而后又合”的过程。在现代,会计和统计又有了新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二者之间相互交流渗透的要求。
企业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离开企业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就不能进行。搞好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搞好国民核算的微观基础——企业经济核算。在企业核算中,会计经济核算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占企业核算工作的很大比重,国民经济核算很多依靠会计部门取得材料。因此统一或协调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关系,“这对于搞好国民经济管理,协调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是至为重要的。”
微观核算首先围绕增加值核算和资金、资产、流量、存量核算,形成了产出、投入核算与财务收支核算两大部分。同时也囊括了实物量、劳动力、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核算。以增加值为中心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总产出核算;中间投入核算;增加值核算;收入核算;支出核算;价格核算。以资金、资产流量、存量为中心的财务收支核算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分类核算;资金来源核算;微观负债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流动资产核算;投资金融账户与资产负债核算。以实物量、劳动力为对象的微观核算内容,包括基层经济单位实物产出总量、质量、品种的核算,以及对服务总量、类别、质量的核算;对劳动力进行微观核算,则主要是对基层单位劳动力数量、构成、素质、技能等方面的核算。以微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投入产出效益、供产销衔接状况的核算,主要包括对基层单位活劳动投入的效益、物化劳动投入的效益、劳动占用的效益的核算,以及对基层经济单位经济效益状况的综合评价等内容。以上微观核算,其数据来源很显然绝大部分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不仅是统计核算的重要资料来源,还是统计分析的主要对象。
统计是与信息相连的。统计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统计信息、统计方法和统计主体(进而统计系统)。统计信息是统计主体运用统计方法得到或提供的数据信息。统计主体是统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者。统计的这三个层阶,在企业组织内可能是合而为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同样会计也是和信息相联系的。会计按照功能也可划分为类似的三个层次:会计信息、会计方法和会计主体(进而会计系统)。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运用会计方法得到或提供的数据信息。会计主体是会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者。会计的这三个层次,在企业组织内可能是合而为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
很显然,信息既是统计研究的对象又是会计研究的对象,信息本身并没有“统计”与“会计”之别。同时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加工都是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更需要把统计方法和会计方法相结合起来使用。
二、统计与会计在实践中的相互借鉴与渗透
(一)会计在统计中的应用
會计在统计中的应用包括会计方法的应用和会计信息应用两个方面,会计方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宏观统计领域,会计信息的应用在宏、微观领域均有所体现。
1.会计方法在统计领域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设计者一方面引入会计上的复式记账法,以便提高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质量,并使各有关数据能够衔接。在SNA中应用复式记账法,与一般的微观会计应用复式记账法相比,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会计主体不同;二是账户分类方法不同;三是借贷对象不同;四是在微观会计中,伴随着应有或实际的收支的发生,还有现金或实物的流动,或者债权债务的变动(调整分录和结账分录例外),对此,会计人员必须同时加以反映。因此,对某一笔交易,交易者双方需要各自做一个分录。但在SNA中,交易者双方各自只需要就收支本身合计做一个分录,
2.会计信息在统计领域的应用
统计对于会计数据的利用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利用来完成的。在统计报表中,财务指标是重头戏,它反映企业供产销的经营情况。需要将财务指标调整为统计指标,具体包括资产类指标的调整,收入类指标的调整,相对指标的调整和利润指标的调整。
(二)统计方法在会计中的借鉴及应用
1.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运用
(1)统计方法在成本预测中的运用。在成本预测中大量运用了统计分析方法,比如系列指标预测法、平均数预测法、回归预测法、马尔可夫预测法、投入产出预测法等。这些统计方法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使得成本预测更加准确、有效。
(2)统计方法在成本控制中的运用。统计方法在标准成本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方面。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应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是指数因素分析法。
(3)统计方法在成本分析中的运用。成本分析引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很多,比如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在成本分析中,统计方法的运用还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成本性态的分析。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混合成本又可分为半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成本往往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混合成本,它们即非完全固定不变,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而混合成本需要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核算,因此,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分解的实现需要借助统计方法,比较常见的是散布图法(Scatter Diagram Method)和回归直线法。
2.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管理会计包括经营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计划、控制、业绩评价以及作业会计等内容;统计方法无不渗透于这些领域之中。
(1)统计方法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按决策所依据的环境、条件的状况,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决策树分析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把各种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状态、后果,用树枝状的图形表示出来。这种利用决策树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决策树分析法,
在经营决策方面还值得一提的是成本—产量—利润(本量利)依存关系的分析。“本量利分析是指对成本、业务量(产量、销售量)所进行的分析。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确定企业的盈亏临界点,进而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的影响。它可以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正确的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
(2)统计方法在管理控制中的应用。 “首先决策者要认识到差异可以分为随机差异和非随机差异两大类。”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区分随机性差异和非随机性差异,从而对非随机性误差展开调查,正确估价差异的影响,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经济全球化对会統相互渗透的挑战
(一)统计体系的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我国的经济也更深的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实现统计与国际的接轨,还要进一步推进我国统计指标分类体系与国际接轨,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调查方法,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也要实现国际化,统计信息的发布也要实现国际化。
(二)信息化的挑战
对采集到的会计数据事先规定出唯一、规范、实用、可扩充的代码体系,如科目代码、摘要代码、材料代码、产品代码、职工代码等等,用标准代码表示会计业务中的文字名称。在输入数据的组织上,考虑一次输入,多方利用的需要,充分满足管理各方面,当然包括统计的需要。
从统计的角度来讲,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可以改变以往手工方式逐级汇总只得到少量数据的状况,这样,统计方法能够处理的数据来源更加的广泛,会计数据信息也就更易于为统计所利用。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处理统计数据,不仅可以扩大统计规模、增加统计内容、提高汇总速度、扩展统计信息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率,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产生出大量新的信息。
在统计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仅是统计计算技术方面的一场革命,而且对原来建立在手工计算、逐级汇总基础上的调查统计报表,在调查内容、工作组织和统计基础工作等方面,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同时为建立基层企业一套表,适应各级各部门的需要,提供了可能性。
计算机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与统计的一体化,消除了各类核算之间的界限。原始资料和记录被输入机器后,获取何种总计结果取决于企业和国民经济管理的需要,而非资料归属的种类——即会计信息还是统计信息。
信息化技术已经使得统计、会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他们有精力进行更进一步、更高级的分析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统计和会计的管理职能。会计人员需要统计知识,掌握统计方法,才能使会计分析、预测、决策更为深刻、精确;同样统计人员也需要财务知识,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经济领域就是统计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财务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内容,要想更好的应用统计学与别的领域之中,就必须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综上所述,企业的管理决策建筑在所获得内外部信息的基础之上,内部信息的核心就是财务数据。要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财务信息。对已有财务信息的利用,不仅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系统的数据,还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
尤其是当前管理会计的职能是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融合分析、测评控制,向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有效信息。统计分析方法在这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统计不仅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还有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多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在计算机的帮助之下变得轻而易举。推广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在机构的设置上,可以单独设置独立的统计部门,但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以及统计分析的对象多数情况下都是财务信息,更多的企业还是愿意由现有的财务人员来从事统计分析工作。同时,作为一门方法论,统计的分析方法还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其他各个方面,因此企业的各职能部门人员尤其是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要懂得统计理论知识,掌握统计分析方法。
官方统计在数据搜集工作中要尽可能利用现成财务数据,减少企业负担,提高数据的质量。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利润,谋求经济效益,对于有利于此的统计分析工作,企业可以也愿意去做。然而官方统计往往并不直接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这就会带来企业的抵触情绪,影响数据的质量。因此我国的官方统计工作应采用国际标准做法,并结合我国的统计法规进行,尽量不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充分利企业已有的财务数据,设计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得到更好的、高质量的统计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郭道扬.会计史教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4),119.
[2]钱伯海.国民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3]张小斐.企业统计信息的经济分析[J].统计研究,1999(1),55.
[4]Larry N. Killough,Wayne E. Leininger.Cost Accounting[M].West Publishing Co.,Copyright 198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