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9-11-13冯霞刘雨婷
冯霞 刘雨婷
摘要:从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户的消费行为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解决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助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2方面对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受农户户主的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当地政府政策、农户的满意度、农户未来期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消费结构不完善、消费水平比较低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便民利民力度、培育新型“四有”农户、增强社会整体意识。
关键词:农户;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7-0338-05
农民的消费行为,己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农民消费水平虽然也在提升,但不可否认农民消费行为确实存在问题,而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民消费将成为提高全省经济实力的主要矛盾,也是影响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制约性因素,提高全省农民消费水平刻不容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农户消费结构和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机制,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
1.1.1 农户 不同的学者对农户有不同的界定,有的学者认为,农户是拥有农村户口的农村家庭;有的学者认为,农户是拥有农用土地的农村家庭;有的学者认为,农户是指在农村经常居住的农村家庭。
本研究中的农户是指家庭主要成员的户口属于农村户口并且长期在农村劳动和生活的家庭。这里的主要成员是指包括户主在内的成员。根据本研究对农户的界定,作为调查对象的农户必须具有2个条件:(1)具有农村户口;(2)长期在农村劳动和生活,其中长期在农村劳动和生活指的是外出主要以支撑家庭生活为目的,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回到农村居住或者从事其他活动。
1.1.2 消费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为了提高竞争力,加强了对市场的研究,消费行为一词由此应运而生。在之后的数年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消费行为的研究也显得十分重要。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个人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乃至欲望时,而进行的收集信息、选择商品、进行购买和使用的心理活动和肢体活动的总和。
由消费行为的概念可以清楚地看出,制约消费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消费者因素。包括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消费倾向、消费需求、预期收入等。(2)企业因素。主要指企业生产产品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种销售策略等。(3)社会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信息、市场环境等因素。其中,消费者的需求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核心因素。因此,对消费行为的研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1.2 理论基础
1.2.1 流动性约束理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上仍然存在一些信息欠缺、信息迟缓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现有储蓄较少或者消费者预期将来收入相对紧张时,都会减少现期的消费,这就是流动性约束理论[1],也称信贷约束理论。
在20世纪的美国,财富分配极不均衡,即少量的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财富,而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拥有的财富却是寥寥无几,这一现象引起了Deaton的注意,于是Deaton在1991年提出了流动性约束这一理论。该理论主要包含以下2个方面内容:(1)信贷约束下的消费较低,当居民收入减少,而信贷又不能满足居民理想的消费水平时,居民只能减少当前消费;(2)消费者现有储蓄较少或者消费者预期将来收入相对紧张时,都会减少现期的消费,即居民预期收入减少将会使当前消费降低。
在该理论的引导下,本研究引入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施、政府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以及农民对政府政策的满意度,来探讨信息的缺失程度;将家中是否有存款、是否有贷款或者债务欠款作为自变量引入对因变量(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的研究中,从而找出影响河南省农户消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1.2.2 预防性储蓄理论 预防性储蓄是指由于未来态势的不确定性,风险厌恶的消费者为防范消费水平大幅下降而进行的储蓄行为。1968年,Leland认为,相对于确定性情况而言,消费者在不确定情况下更可能会通过大幅增加储蓄的行为来防范未来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储蓄就是为了预防不确定性收入带来的风险。在不确定性情况下,人们寻求最恰当的消费方式存在很大的困难,甚至不可能找到最合适的消费路径。1990年,Caballero认为,在某种情况下,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消费路径,即当效用函数绝对规避风险型效用函数时,有解。Caballero指出,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越大,会通过越高的预防性储蓄来增加对未来可能性风险的防范力度。
该理论对研究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用户主工作的种类以及对未来的计划来判断农户未来收入的确定性,在对未来有详细的计划并且户主工作的种类比较少时,证明户主的工作比较稳定,且未来有一个大概确定的收入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户主可能会扩大消费性支出,减少储蓄。
1.2.3 生命周期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Brum berg等以收入消费函数为基础理论,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他们认为,人们为了使一生的消费达到最佳的配置,会利用较长的时间来计划自己的生活开支。通常认为,人们在35岁以下年龄阶段的收入往往支撑不了个人或者家庭的消费,需要超前消费,而当他们慢慢步入中年的时候,收入对支出的支撑力度大大增加,此时,个人的储蓄资金也会慢慢增加;等到人们慢慢步入老年,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储蓄的资金会用来养老,这时消费已经不是收入来支撑的,而是储蓄决定消费。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年龄影响消费;(2)储蓄也是消费的影响因素之一;(3)预期收入也会影响居民消费。
该理论对研究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将户主年龄、家中是否有存款、是否有贷款或者债务欠款以及对未来是否有计划作为自变量引入对因变量的研究中。
2 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的特征分析
根据2017年《河南統计年鉴》中有关数据的记录,对河南省1995—2016年农户的总体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得出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2.1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从图1可以看出,1995—2016年河南省农民收入、支出、消费水平大体呈上升趋势,收入和支出呈同向变动趋势。
1995—2007年增长速度比较平缓,这与和谐稳定的国家环境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一直处于幼年阶段,各项政策都尚不稳定,稳中求进成了这一时期政策的主要方向标。因此,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都在平稳中不断前进。河南省农民的消费水平也呈稳进趋势。但是1998年河南省农民的消费水平出现了急剧上升的趋势,据记载,1998年发生了建国以来的重大洪水灾害,洪水给农业生态带来的巨大损失,使河南省农民消费水平急剧上升,出现了建国以来的一个小高峰。
2008—2016年呈现急速增长趋势。2008年,我国北京举办奥运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经济发展打开了长久大门,中国更全面地向世界展现了自己,中国农业也开始走向全世界。河南省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收入对支出的支撑力度也大大增强,农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
2.2 消费倾向相对平稳
河南省农民消费倾向见图2,消费倾向即支出与收入的比例,也就是说收入对支出的支撑力度。因此,消费倾向的取值被控制在0~1范围内。
从图2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民消费倾向总体趋势相对平稳,但是1995—1999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河南省农民储蓄比例明显增加。这与1995年以来中央实施的菜篮子工程密切相关,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农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消费水平一时赶不上收入的上升力度,出现了资金大量储蓄的情况,即越来越多的资金在这一时间段被用于储蓄。从总体走向来看,河南省农民储蓄力度并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相反,农民的收入更多地用来消费。
2.3 消费结构尚不完善
河南省2016年农民消费结构见图3,其中食品类支出占总支出的27%,衣着类支出占总支出的7%,居住类支出占总支出的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装类支出占总支出的6%,医疗保健类支出占总支出的11%,交通和通信类支出占总支出的8%,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25%。
从图3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民支出主要用于食品,其次用于居住和医疗保健类。随着我国新农村计划的逐步落实,农民用于居住的支出会逐年减少,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还要承担少量的外出租房费用。此外,医疗政策的逐步完善,城乡医疗保险正在普及,农民遇到大病灾难时,只需缴纳少量的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民可以把越来越多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从而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合理化、健康化发展,使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在温饱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新型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的人。
3 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实证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河南省农户的消费行为,即通过对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的研究,找出引起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差异的因素。由于影响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的因素较多,为了简化研究,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假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每类变量中选取最能够解释研究对象的一个变量,组成影响研究对象的变量集。其次,由于研究对象是一个有序分类变量,因此本研究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借助最大似然参数法对回归参数进行评估,找出相对准确的影响因素。
根据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对函数的定义,将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设定为以下几种变量的函数:(1)农户户主的基本特征;(2)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3)当地政府政策;(4)社会环境;(5)农户心理倾向。表示为
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F(农户户主的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当地政策特征、社会环境、心理倾向)+其他因素。
3.2 样本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主要通过发放大量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首先,查阅大量的图书,充分了解消费行为的构成、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等,根据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现状,制作出调查问卷。其次,运用等距抽样的方法,根据河南省2017年各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在河南省108个县域中,以18为间距分别抽取郑州市新郑市、平顶山市宝丰县、驻马店市西平县、南阳市社旗县、开封市尉氏县、信阳市淮滨县等6个县域的多个村庄进行抽样调查,共收取264份问卷,有效问卷240份,其中,郑州市新郑市40份、平顶山市宝丰县40份、驻马店市西平县40份、南阳市社旗县40份、开封市尉氏县40份、信阳市淮滨县40份,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的变量定义见表1中的实证模型变量说明。
3.3 回归结果
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240个有效农户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借助SPSS作出回归分析。
首先,由于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较多,分析过程相对比较繁琐,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进行降维处理,从个人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心里倾向3个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说明。
对农户消费行为研究的240个样品中需要降维处理的5类指标变量(个人特征、家庭基本情况、政府政策、社会环境、心理倾向)中的17个变量(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男性劳动力占比、劳动力负担、距离市区的远近、农产品销售渠道、经济作物种植情况、农用土地使用情况、家庭收入、是否有存款、是否有贷款、惠农政策、基础设施、未来展望、减负政策满意度、维权政策满意度, 分别用X1,X2,…,X17表示)进行降维处理,这17个变量分别构成以下向量:
根据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为
Logit(∑6i=1P)=9.866+12.289x1+21.146x2+1.867x3+0.892x4+0.013x5。
3.3.1 个人特征 据分析结果(表2)显示,农户受教育程度與农户消费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相关系数为12-289,显著水平为0.05,即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较低的教育水平影响了农民收入,使得农户的消费水平大大降低。
3.3.2 家庭基本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农户家庭情况与农户消费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21.146,显著水平为0.000,说明农户家庭情况的差异对农户消费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收入与支出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河南省农户的收入也对支出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增加收入将变得刻不容缓。
3.3.3 政府政策 分析结果(表2)显示,政府政策与农户消费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867,显著水平为0.049,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与农户消费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政府政策在这里是指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所实施的政策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如1998年的医保改革,大大减轻了居民的看病医疗费用,越来越多的钱被用于其他消费。2009年家电下乡政策向全国的推广,促进了大量的农村居民购买家电。
3.3.4 社会环境 从分析的结果(表2)可以看出,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户消费行为的系数是0.892,显著水平是0.035,清晰地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户消费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其实,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2003年的非典,板蓝根的疯狂抢购;2011年的核泄漏事件,消费者对盐的抢购,导致食盐价钱疯狂上涨等。这一系列的消费行为都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健康消费行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5 心理倾向 分析结果(表2)表明,个人的心里倾向与农户消费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13,显著水平为0.044,因此,个人的情感态度与消费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农户对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农户的消费水平就越高。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河南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以及河南省实际情况的调查,从农户、政府、社会3个方面[3]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4.1 政府加大便民利民力度
调查结果表明,政府是农民工作的引路人,便民利民的政府对提高农户消费水平、完善农户消费结构尤为重要。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分析提出有关建议:(1)政府应该加大科研力度,培育研发高产品种,增加农作物抗灾害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稳产稳收的实现,减少突发状况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灌溉设施的建设,使农业灌溉更方便、快捷。(3)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全面贯彻实施惠农政策。对贫困农民加大补贴力度,对田地较多者给予相应的优惠措施。(4)建设农民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配备更加齐全、充足的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
4.2 培育新型“四有”户主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户主是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的有文化、有远见、有魄力、有思想的农民,将对解决农户消费行为问题至关重要。(1)培育出有文化的户主。农民应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2)培育出有远见的户主。当今社会正在飞速前进,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模式,而生态农业的发展在这一趋势的引领下供不应求,如果农民能抓住这一机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可观的农民收入增长趋势将展现出来。(3)培育出有魄力的户主。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4],充分利用机械化作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4)培育出有思想的户主。抓住一切有利于提高家庭收入的机会,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或者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通过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增加农户收入,通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个人的就业机会。
4.3 增强社会整体意识
社会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得出,社会其他人群对农户的消费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1)打造农产品品牌优势,带动农作物价格增长。一些食品企业可以利用品牌差异化战略,加大对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在带动特色农作物发展的同时,有利于整体提高全省农作物的影响力度。(2)积极吸纳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树立平等的理念,对待农民工一视同仁,对外地农民的遭遇或不幸,伸出援助之手。(3)对于消费者来说,适当增加对农产品的购买力度,提高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对于经销商来说提高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4)提高农资水平。厂家应给予农民就业一些优惠措施,对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可以尝试对农民撤销试用期,签订长久合约。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的调查,总结和分析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的特点,进一步挖掘河南省农民消费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果发现,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受诸如个人特征、家庭基本情况、政府政策、社会环境、心理倾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政府、农民、社会相关群体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本次调查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河南省农户消费行为的分析和认识还有一定的偏差,这也是笔者以后学习的方面之一。
参考文献:
[1]朱信凯.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农户消费行为分析[J]. 统计研究,2005(2):38-42.
[2]张克云,丁贞虎. 影响农户家庭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北京房山区窑上乡窑上村的个案调查[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54-57.
[3]赵 茜.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 广州:暨南大学,2010.
[4]梁振华,杨建仑,王燕明. 由温饱转向小康农民消费行为变化分析[J]. 消费经济,199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