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2019-11-13孙志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孙志义

摘 要 随着教育技术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导和要求下,已经逐渐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语文科目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情感认知的必要环节。所以,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主要问题,解析教学模式,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训练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朗读教学作为语文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代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语文课堂是充满朗朗书声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朗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章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为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目前的语文朗读教学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中,即教师讲授,学生听受。部分教师依然处于课堂的领导者地位,在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势下,学生不能发现自身价值,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导致学生不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也就得不到保障。

1.1朗读目标模糊,教学任务不明确

朗读目标是进行朗读训练的重要导向。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训练没有确切的预期要求,普遍存在着朗读目标模糊,教学任务不明确等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欠缺,未能形成系统的阅读体系,需要教师加以启发与引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树立明确的朗读目标,将语文朗读训练作为课程教学的表面化环节。朗读过程流于形式化,仅仅作为语文课堂的插曲而存在。教师下达朗读任务时,没有对学生做具体的要求,而是采用全堂朗读的形式。这种形式不能使教师得到有效的課堂反馈,也就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朗读程度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另外,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认识到文章朗读的重要性,缩短课堂的朗读时间,往往会导致学生文章朗读不完的情况,不利于学生朗读的系统思维形成。

1.2朗读内容简单,教学形式较单一

朗读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保证朗读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没能够重视朗读内容的丰富性和兴趣性,反复使用单一的朗读内容,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不到提高。现阶段的小学朗读训练中,教师进行朗读教学时,朗读内容基本局限于教材,不能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文章朗读,使学生的阅读知识面窄,文章理解层次较浅。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以讲代读的形式,对文章进行讲解之后,带领学生进行粗略朗读。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朗读兴趣的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低下,也就达不到朗读训练的目的。

1.3朗读能力不足,教学引导不到位

朗读能力是使学生正确朗读,掌握朗读规律和节奏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当前的朗读教学指导中,采用普通话教学的模式,严格规范学生的朗读标准和阅读能力,保证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良好的教学引导能够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掌握朗读的正确发音和节奏规律,从而提高自身朗读水平,增加朗读训练的动力和热情。而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小学,部分教师普通话不标准,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错误的教学引导中,不能真正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节奏,不利于朗读本领和情感认知的提高。

2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教学策略

2.1树立明确的朗读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

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内容,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对教师树立朗读目标和制定教学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首先,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章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认知,在朗读中建立思维空间,找到与作者共鸣的朗读状态,最终达到感知文章内涵的目的。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朗读程度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开展朗读教学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规律,提高文章朗读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2.2运用丰富的教材内容,拓展有效的朗读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增强阅读形式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空间。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秋天的雨》的文章特点,采用引读、范读的形式,有感情的读出文章,使学生感受都秋雨的独特魅力。其次,通过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朗读形式,找到这篇文章最佳的朗读形式,学习文章的朗读节奏,使学生在文章中感受秋天的意境,提高情感认同,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在多种形式充分结合的朗读模式中,能够培养学生多种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感受朗读的特殊魅力。

2.3提高学生的朗读体验,强化文章的品读感受

朗读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增强品读感受,只有在朗读中细细品味文章材料的内涵,才能把握文章深度,将情感态度内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训练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教师传达教学内容,帮助学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文章的表层精神。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挖掘文章内涵,把握文章情感,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启发性朗读。在这种朗读体验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真正实现在情感上对文章的理解。

3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科目,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应用与提高的载体。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引导与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的作用,首先,树立明确的朗读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其次,运用丰富的教材内容,拓展有效的朗读形式。最后,提高学生的朗读体验,强化文章的品读感受。通过合理高效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途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0):76-77.

[2] 葛桂红.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探究[J].华夏教师,2018(27):64.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