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课堂,绽放美术之花

2019-11-13姚慧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综合素养审美能力

姚慧榆

摘 要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加强小学生美术教学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提高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美术课堂 审美能力 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今社会,孩子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而从各个角度培养孩子。在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美术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让学生接受美术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与创作欲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丰富展现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

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较小,对抽象的和逻辑性强的事物难以理解,因此,要提高其审美能力,首先应当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都不丰富,因此很难及时发现身边的美,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带有美感的物品照片、模型等,来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

举例来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关于春节的内容,先让学生说出春节期间常见的事物,然后向学生展示各个地区不同的年画作品、剪纸作品和灯笼等手工品,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的美,感受这些作品的内涵,观察这些作品的结构特点,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审美氛围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积极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接触和了解更多有关美术的知识与作品。通过创设良好的审美氛围开展美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景物的绘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景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感受一年四季的景物变化和不同地区的景物特点,并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景物的美,感受景物的美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总之,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开设手工制作课

小学美术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其不仅要传授文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立足于教材开设手工制作课。每逢春节或者元宵节,中国各地都会组织举办闹花灯等活动,教师可以以此为题要求学生进行花灯制作。为了避免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一个示范,让学生观察花灯的结构和颜色、装饰特点,使学生对花灯的制作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不同造型的花灯,让学生进行欣赏后发挥自身想象力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花灯,并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作兴趣不仅更加浓厚,还能够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课堂进行到三分之一或一半的时间,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相互交流对美术的看法,了解学生在绘画方面不懂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指导,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表达各自的见解。

5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众所周知,美术通常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之中。对于美术教学来说,由于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本身就具有較强的抽象性,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教师应将教学进一步生活化,通过将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作意识。

例如,美术教师在教学生画小鱼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小鱼带到课堂上,学生在观察小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问:“同学们,这几种小鱼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呢?每一条小鱼的鱼鳞一样吗?你平时看到的小鱼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欣赏能力。并且采用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形式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6课前导入

丰富、有趣的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帮助。对于小学生美术教学来说,采用课前导入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举例来看,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几个纸质面具,在课堂上挑选几个学生,让其带着准备好的面具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到大家面前,并依次做自我介绍。例如带着小猫面具的学生可以说:“大家好,我是小猫咪朵朵,我喜欢抓老鼠,我有一条灵活的尾巴”;带着狮子面具的同学跳出来说:“我是狮子辛巴,我的力量非常大。”通过这种导入的方式逐渐步入课堂主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面具,并结合小组向小组同学讲述面具的含义。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之初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7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非常重要,教师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绽放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剑眉.提升小学生艺术审美认知能力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35):64-66.

[2] 冯海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170.

[3] 钟燕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69):180.

[4] 聂彤羽.乐学、会学、勤学——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94.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综合素养审美能力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