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昆虫的“大交易”

2019-11-13船舷

科学24小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毛虫食物链热带雨林

船舷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种弱肉强食的食物链关系在自然界司空见惯。然而,委内瑞拉热带雨林中的毛虫为蚂蚁提供饮品,而蚂蚁为毛虫提供保护,毛虫和蚂蚁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友好关系,这显然超越了简单的食物链关系。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罗纳德·迪福理斯是人类第一个听到昆虫交流,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的科学家。他首次发现,热带雨林中毛虫、蚂蚁和黄蜂之间暂时割断了食物链的关系。2008年,迪福理斯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的赞助,使他有机会进驻到委内瑞拉的热带雨林中,对生物之间进化出的这种奇妙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他发现,这里名叫“蚬蝶”的一种蝴蝶的幼虫都长有微小的发声器官,其中2个发声器官长在脑后,呈两根小细杆状,像电视机的天线。当毛虫将头缩进缩出时,这2根细杆便会击打细杆底部的尖状凸起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就像用梳子在桌子上有节奏移动时所发出的声响。据特制的录音设备所记录的资料显示,毛虫能以1877赫兹的频率产生23次/秒的脉冲。

如果将这种声音放大20倍,人类也是能够听见的。但发声者目的是想让声音在附近植物的茎和叶之间传播,希望被距离最近的蚂蚁听到。而蚂蚁们随时张开上颚,准备接受毛虫的呼救信号。一旦收到信号,蚂蚁们便会奋不顾身地前去救援。黄蜂虽然嚣张,但对死缠烂打的蚂蚁也感到无可奈何。况且,小蚂蚁专门攻击黄蜂的软肋——大腿根部。所以黄蜂不得不放弃即将到嘴的毛虫美餐,仓皇而去。

与毛虫签有“保护协议”的这种黑褐色蚂蚁,个头虽然不及黄蜂的1/8,但凶悍勇猛,它们的两只大颚锋利而有力。离开巢穴后,它们便会张开双颚,犹如出鞘的利剑,随时准备战斗。迪福理斯拍摄的500多分钟蚂蚁与黄蜂交战的录像中显示,遭到蚂蚁攻击的黄蜂,不是丢下一条腿,就是被蚂蚁撕裂了翅膀。

当然,这种不计代价的保护是有目的的,也是有回报的。动物们遵循的法则是生存和繁衍,它们不知道什么叫作仁慈,更不明白见义勇为的含义。蚂蚁保护毛虫的原因是毛虫能为蚂蚁分泌出蜜露一样的营养饮品,供它们免费享用。这种浓稠的蜜汁富含氨基酸,已然成为蚂蚁们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来,毛虫就成为了蚂蚁的食粮和生命的保障,蚂蚁豁出命去保护毛虫,自然在情理之中。

迪福理斯表示,毛虫的这种发声器官,使它和蚂蚁之间的“保护交易”永远有效。因为历经千百万年的进化,这种联盟已经融入到它们彼此的基因之中,成为它们的一种本能行为。仅在委内瑞拉的这片热带雨林中,迪福理斯就发现了40多种蝴蝶的幼虫具有发声功能,并与蚂蚁形成了联盟关系。

令迪福理斯大惑不解的是,有一种淡黄色的毛虫身上没有发声器官,却一样可以在黄蜂来袭时召唤蚂蚁前来救援。几经观测,他才发现,这种毛虫本身虽然没有长出发声器官,但却能分泌出一种更为粘稠的液体,它们利用身体与液体接触后的粘连,制造出一种声响。这种声音就像我们的手指被糖水粘连后,用力分开时所发出的声音。

也有科学家对迪福理斯的这种解释表示質疑。罗德岛州立大学教授、著名生态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说,迪福理斯的发现对国际生物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自然界一定不止只有昆虫之间才存在这种契约关系,只是还没有被我们发现罢了。但是,用分泌液体来发声的观点,可能有些牵强。昆虫们除了可以通过声音交流以外,还能够通过视觉、动作和气味进行沟通求救,这些可能都比发声传递信息更为快捷和方便。

猜你喜欢

毛虫食物链热带雨林
长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热带雨林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有趣的食物链
热带雨林之虎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
有效切入教学视点,自然破解知识结构
绿毛虫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