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平台混合式学习在高职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3王芳
王芳
【摘 要】针对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的特点,选择了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尝试。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婴儿喂养”这一任务为例,阐述混合教学模式在本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总结了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收获,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配餐;混合教学模式;云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TS2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0-016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0.083
“食品营养与配餐”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关键课程之一,在设置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我们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将课程标准与注册营养技师的水平评价标准相融合,以营养师工作流程为导向制定。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原有的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了六个教学单元:选择适宜食物;进行营养调查与评价;编制普通人群食谱;编制特殊人群食谱;预防食源性疾病。这六个教学单元相对独立,可各自通过成果形式进行评量与考核,又相互联系,层层递进,构成统一有机整体,最终实现特定人群的食谱配制。
1 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院教师团队承担了“职业教育农产品与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子项目《食品营养与配餐》的建设,智慧职教平台上的在线课程已有2000多人参加学习,为了更符合我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习特点,我们在职教云平台进行了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线下传统课堂与线上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1],SPOC是在线开放课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创新和超越。SPOC混合教学规模较小,授课者设置了限制性准入条件,由于这种私密性的特征会给予通过申请的学生一种占有独家资源的紧要感、责任感和满足感,进而增进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2]。在职教云建设课程后,我们将智慧职教资源库中的食品营养与配餐在线资源导入,按照六个单元重新梳理资源,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上传新案例,新拓展,补充到新建课程中,这即使新建课程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又借助资源库的优势减轻的教师工作的负担,使得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设计和辅导。
2 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为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混合教學模式,我以“婴儿喂养”这一任务为例,阐述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本任务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1)熟知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南。(熟知婴儿喂养指南)(2)熟知特殊人群食物营养搭配的基本原则。(熟知婴儿辅食的基本搭配原则)。
技能:(3)能根据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为不同人群选择食物。(能根据婴儿喂养指南为婴儿选择辅食)(4)能根据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为其合理制备食物。(能根据婴儿的生理特点制备适宜的婴儿辅食)。
素养:(5)养成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6)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一定的安全责任意识。
根据本任务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预期成果为:(1)进行婴儿的营养指导,回答婴儿的喂养问题。(2)制备婴儿辅食。
为了达成这两个预期成果,我们分析了学生的学情,此时经过之前课程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有食物种类划分的基础知识,营养素生理功能及其食物来源的。能进行初步的食物搭配。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意识。
同时针对我们的学生喜欢发散式思维,喜欢动手制作食物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解读小宝宝,利用工具制作婴儿辅食等环节,从而点燃学生兴趣,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
我们通过口语评量和实作评量进行在线学习时长、微助教互动情况、回答喂养问题准确程度、辅食制备情况、团队合作情况几方面的评量。
3 具体教学流程
3.1 课前学习指引
教师通过云平台的推送功能,将本次任务的学习目标,婴儿生理特点及膳食指南的微课件、微教材、微测试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小组协作进行学习,并能够实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理论知识,完成测试题。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查阅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在答疑区回复学生的情况,从而归纳出疑点和难点,找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3.2 课中教学实施
接下来的课堂活动是转化线上学习的知识的关键点。在课堂上解答学生在学习微课和测试中的疑难。课堂活动的准备活动阶段,老师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本次课创设情境是当今的社会育儿问题:许多家长从怀孕开始就开始焦虑,大家遇到很多育儿困惑,但还不知如何是好,往往人云亦云。并指出本次任务的教学目标。
接下来进入课堂活动的发展阶段,教师指出本次任务的两个课堂活动并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计划单的设计,指导学生讨论修改形成实施单。
在第一个课堂活动解读小宝宝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对喂养人的营养咨询”,一部分同学扮演喂养人,另一部分扮演小宝宝解读小宝宝的想法,还有一部分同学扮演咨询专家为喂养人答疑解惑,通过这种轻松灵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营养指导能力,使学生深化对婴儿的生理特点和膳食指南的理解。
在第二个课堂活动为婴儿合理制备食物环节,是采取实操,利用各种工具制备辅食,这个阶段学生们更是非常积极,制作出了各种质地的食物。同学们不仅积极动手制作婴儿辅食,还发挥造型及美图特长,做成了精美的图片。
之后根据学生在整个任务中的表现,通过口语评量及实作评量对回答喂养问题准确程度、辅食制备情况、团队合作情况几方面的评量。
最后的老师总结,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提出课堂存在的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动手实操等多种教学方法掌握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的教学成果也有许多惊喜。比如针对通过头脑风暴整理出的喂养问题:给宝宝吃糊状辅食,宝宝不吃,更有甚者还把食物打翻在地,妈妈得出结论:宝宝不爱吃,是这样吗?同学们给出了许多答案,我在此摘录了几个:
宝宝扮演者1:第一次吃辅食的宝宝:这是什么玩意儿?和我平时喝的奶不一样啊,我不太想吃……
专家扮演者1:第一次以及前几次尝试时出现本能的回避拒绝是很正常的表现。家长多用微笑鼓励,不强迫宝宝吃,可选择不同时机尝试。
宝宝扮演者2:吃了一段时间糊状食物的婴儿:我都吃了这么长时间糊糊了,早就没挑战了,我都长牙了,想吃点能嚼的,硬的,练练牙!
专家扮演者2:随着宝宝牙齿萌出,咀嚼食物成为自发的需求。家长需要顺应宝宝的这种需求,准备些便于用手抓捏,可以锻炼咀嚼能力的块状或条状食物。
宝宝扮演者3:把食物打翻在地的孩子:这个碗掉在地上真有意思,爸爸妈妈的反应真好玩,这比吃东西有意思多了。
专家扮演者3:这个时候孩子的好奇心重,对“自由落体现象”也很感兴趣,父母这时要保持淡定,因为你的表情越夸张,孩子会觉得越有趣。
3.3 课后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后主要是做好教学效果评价、答疑与论坛交流三部分工作。教师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与针对性答疑,通过在云平台上的互动,引导学生对习的知识点进行应用,帮助学生升华与内化知识点;学生通过绘制知识点思维导图,进一步梳理自己的学习内容,更直观地检测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掌握到了什么。
3.4 SPOC混合教学实施的总结
任教“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多年,对于开展混合教学后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学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线下学生能自觉进行微课学习,在学习群里及时提出问题,一些同学还乐于回答他人的问题;课堂上,大多数同学能够更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学习,积极走上讲台汇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学习内容丰富深入:教师在准备微课程材料时,加入了拓展资料,在设置线上线下讨论问题时,也考虑到了问题的实用性及学生的兴趣性,在这種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接受传统的教学内容,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分析讨论,从深层次分析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线上学到的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梳理,这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清晰的知识网络;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绍继.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来袭”[J].辽宁教育,2014(6):7-8.
[2]吉洁.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高职院校SPOC设计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