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里的“外星鱼”
2019-11-13袁晓星
袁晓星
我們把深度超过1000米的海洋称为深海,在这个深度,已经基本没有一丝太阳光,常年是黑黢黢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深海鱼大多是眼睛退化的“瞎子”,这是我们对深海鱼一直以来的认知。但最近的一项研究给我们展示了硬币的另一面:深海鱼中也有长眼睛的。
深海鱼大多长相奇特,比如大鳍后肛鱼长着一个透明的脑袋和管状的眼睛,这双眼睛长在它的头顶,可以上下左右活动并且自如地调整焦距,这样它就能直接向前看或向上看,就像是潜水艇中伸出来的望远镜。这双眼睛不仅结构很特别,而且辨别色彩的能力比大多数动物的眼睛更厉害。
通常情况下,动物的色觉是通过视网膜感光细胞中各种感光色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些感光色素中的每一种都对特定波长的光起反应,但是彩色视觉只有在白天才能形成,在黑暗环境中,光粒子数量很少,这些光粒子只能使一种类型的感光色素——视紫红质发生反应,这可以让动物看清物体的轮廓,却看不见物体的颜色,因此几乎所有的动物在黑暗环境里都是色盲。
但是有些深海鱼却是例外,近日动物学家发现某些深海鱼类有多个调控视紫红质的基因,大鳍后肛鱼、冰川灯笼鱼、长翼棘鳍鱼和银色洞鳍鲷这4种深海鱼类含有5条以上的调控视紫红质的RH1基因,银色洞鳍鲷的RH1基因更是多达38条!而人类只有1条RH1基因。科学家发现,因RH1基因的多个位点发生了突变,这使得有RH1基因的深海鱼获得了新的视紫红质,与我们已知的视紫红质并不能分辨色彩不同,这种新的视紫红质可以在黑暗环境中识别蓝光和绿光。
那么,在黑暗的深海里有一双能辨别色彩的眼睛有什么用呢?其实在深海里,也时不时会闪现神秘的亮光,鮟鱇鱼的背鳍特化成一个小灯泡长在它的头顶;角鲨全身皮肤都散布着载黑素细胞,可以发出绿色磷光;还有自己不能发光的生物,它们可以依靠共生的发光细菌,比如带鱼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这些鱼发光,有的是引诱猎物上当,像鮟鱇鱼头顶上的小灯泡,有的是吓唬捕食者的。
对于这样的光,如果深海鱼长着一双望远镜似的眼睛,就可以看清楚潜在的猎物或捕食者,可以主动出击或及时躲避,这显然能在深海中生活得更好。
虽然深海鱼大多相貌怪异,长得像外星生物,但是深入研究深海鱼的生理结构,也可以为我们的太空探索之旅多添一些保障,特别是深海鱼在黑暗中能辨别色彩的能力,也许能为我们在黑暗的外星球中生存提供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