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生态的“晴雨表”

2019-11-13唐余方宋颖

当代党员 2019年19期
关键词:晴雨表仁川合川

唐余方 宋颖

☆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自觉把践行“两个维护”放在首位,作出“三个确保”政治承诺,即确保重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切行动听党中央指挥、向总书记看齐,确保重庆所有工作部署都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确保重庆各项事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

从合川区政府大门进去,左拐走上100多米,就是合川区纪委监委办公大楼。

在这栋办公大楼一楼最显眼的位置,是和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信访室。每天,来自合川各个地方的举报信件都会汇集到这里,一通通举报电话也会打进这里。

李霖是合川区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从事信访工作十几年。在这间小小的信访室里,他经历了干群关系从糟糕到和谐、举报信件从多到少、群众态度从激进到温和的转变。

“信访室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不仅是群众举报的第一道‘入口,我们也能透过这个‘窗口,窥见基层政治生态的变化。”李霖说。

对于一代代信访干部来说,最令他们感到高兴的,并不是工作内容调整了,设施设备变好了,而是这个“窗口”外的“风景”变得不一样了。

老纪检与“晴雨表”

1998年,李霖来到合川市纪委(现合川区纪委监委)工作,成为纪检战线上的一名“新兵”。

起初,李霖在审理室工作,而后被调到信访室。

对于接访群众,李霖并不陌生。来纪委之前,他在合川云门镇(现云门街道)工作了10年,长期和群众打交道,深谙群众工作之道。

然而,在信访室接访群众并不像李霖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时候干群关系不太和谐,群众反映的问题多,到了信访室又吵又闹,我们的工作并不好做。”李霖说。

对此,信访室老主任张仁川有着更深的感受。

1986年10月,张仁川从合川供销社调到纪委信访室工作。彼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各种社会矛盾接踵而至。

社会生态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通过社会生态反映出来。各类社会矛盾,直接体现在信访室的举报信件里和来访群众的诉求中。

一年下来,张仁川所在的信访室仅举报信就收到2000多件,他和同事们不仅要处理信件、接访群众,还要外出办案,几乎全年无休。

张仁川和同事们经常下基层。那时候交通不便,他们往往得坐汽车到镇上,再步行到各个村里,在基层办案的时间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久而久之,张仁川和同事们身边便多了3件固定的“宝贝”:草帽、水壶和背包。

戴着草帽,挎着水壶,背着背包,张仁川跑遍了合川所有乡镇,即使再远,他都要走进群众家里,实地了解情况。

“信访室的工作量大,也从侧面说明了那些年基层有些干部作风不好,社会矛盾比较多。”张仁川说。

“打水要到井边去”

李霖到信访室工作时,张仁川已经快到退休年龄。正式退休后,张仁川放心不下工作,又在信访室待了大半年,一边整理信访档案,一边手把手教新人。

进入新世纪,信访室的工作内容并无多大变化,但是来信、来访、来电数量却有所减少。

“那时一年的来信量是700件到1000件。来信量虽然减少了,但是纪委监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开展工作时,既继承了前辈们的许多优良传统,也摸索出一些新的工作方法。”李霖说。

张仁川等老前辈对李霖影响最大的,就是坚持“打水要到井边去”的工作作风。

“老前辈常常告诫我们,干工作不要坐在办公室里头干,光是看材料、看线索是了解不了问题的本质的,必须要深入一线去。”李霖说。

在信访室工作的这十几年里,李霖把合川的每个乡镇都跑了好几遍。

一次,信访室接到群众反映,原码头镇红庙村发放的救济粮出现了霉变,李霖和同事们一起进村入户调查情况。

天上下着大雨,汽车开不到村里去,李霖一行只得套上雨靴,坐摩托车进村。一位快退休的同事在进村途中摔了一跤,滚了一身泥。

到了目的地,李霖和同事们顾不上休息,又开始挨家挨户检查粮食的霉变情况。经过反复调查,发现粮食出现霉变是天气原因,并非群众怀疑的干部腐败问题,老百姓悬了很久的心才总算有了着落。

到基层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李霖发现,他们不单单是走进了村里,更是走进了群众心里,就连信访室的来访群众,也愿意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慢慢聊。

逗真碰硬敢“亮剑”

8月初,合川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原主任马健到三庙镇任纪委书记,在翻阅台账时,他对一个数据颇感惊讶。

“我留意到今年1月到8月,从区里转到镇上的信访举报只有1件。前些年,三庙镇的群众来信、来访数量可不少。”马健说。

在李霖看来,三庙镇信访数量的急剧减少,源于纪检监察部门这些年敢于逗真碰硬、敢于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亮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内政治生态得到持续改善。对此,李霖有着深刻的感受。

前几年,信访室接到群众举报,草街街道枫木村党支部书记赵某对群众存在“吃拿卡要”的问题。

接到举报后,领导安排李霖到当地调查取证。在走访群众时,有群众问李霖:“你们敢不敢逗真碰硬?”

面对群众的质疑,李霖和同事们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回答。

掌握了赵某的基本情况后,合川区纪委监委同草街街道党工委进行沟通,决定先对赵某进行免职处理,再对他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取证。

不止是赵某,李霖和同事们在枫木村进行调查时,又发现了邻村干部的作风问题,纪委监委同样对其进行了免职处理。

“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只要有一两个干部出现问题,整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就会遭受污染。我们纪检干部就是要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对这种‘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的干部必须严肃处理。”李霖说。

“治未病”护生态

去年9月,年轻干部陈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信访工作者。

来到信访室工作,对陈楠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他从未和群众打过交道,最开始面对来访群众时,他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沟通。

“好在有前辈的示范和悉心指导,我才能很快熟悉业务工作。”陈楠说。

经过一年的历练,陈楠已经迅速成长为信访室的新生骨干力量。每天上班后,他都会从收发室将检举举报信装进专用文件袋,拿到办公室逐一拆开,并在每封举报信上贴上条形码,然后再通过信访举报件专用扫描仪,将举报信迅速录入信访管理系统归档。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信访举报件专用扫描仪、网络举报系统和信访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信访室工作人员的“好帮手”。

这一代年轻的信访工作者,已经不用再像张仁川、李霖等前辈那样用手摘抄信件,用脚走遍基层,但在新时代,他们却有了新职责、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以后,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迎来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改革后,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受理事项、范围都有了调整,如何把严把实监督执纪的第一个“入口”,成为新一代信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今年初,李霖从待了十几年的信访室调到巡察办工作,在反腐败斗争中,他也有了新的职责、新的使命。

“原来在信访室,我是在政策原则之下,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好,做到息诉息访。现在在巡察办,我必须得站在更高的角度,要发现问题‘治未病,形成震慑,以便更好地推动工作。”李霖說,他深信,只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态一定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晴雨表仁川合川
合川脱险
他笑了
晴雨表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考试晴雨表
仁川市场开发要向广州亚运取经
理财晴雨表
仁川登陆作战的计划与实施
谁最早对美军的仁川登陆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