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的坚守与创新:基于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实践的分析⋆
2019-11-13陈海平
陈海平
(华南师范大学档案馆 广州 510006)
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由腾讯公司推出以来,已经成为各类机构展示自身、提升影响、方便用户的重要平台,高校档案馆也于近几年陆续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借以传播档案信息、开展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作为档案类公众平台,自然有其区别于其他公众平台的特色所在,即“档案”二字;同时,作为一种新媒体传播形式,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必然要随着用户习惯、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公众号自身规律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笔者针对国内重点院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了系列调查,其中一文重点分析了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主题和非主题特征及其对档案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1]本文拟进一步研究档案文化的变与不变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实践中的体现。
1 档案文化与微信公众平台
1.1 档案文化
任汉中指出,档案文化是以档案为核心而产生形成起来的一种文化,它是在人们对于档案这一事物的实践和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指导之下产生和形成的。那么,这种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就构成了档案文化的核心部分,在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指导之下,人们就会产生有关档案的具体行为方式,具体的行为方式必然形成相应的物化成果。由此,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2]笔者认为,这里谈到的价值观、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档案原始记录性、真实性的追求与维护,这种价值理念内化为档案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就是凡事较真,追根溯源;同时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就是通过维护历史的真实,并将这种真实历史在需要时借由档案的查询利用和档案编研手段展现出来。所以说,档案文化包含着档案自身的价值观念、档案意识以及档案利用文化等方面。
1.2 微信公众平台
根据百度百科,微信公众平台简称公众号,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账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有提供服务和推送文章两大功能。服务提供方面,微信公众平台主体可以通过程序实现一定的在线服务功能,文章推送方面则根据各自需要传播相应信息。其中,文章推送有以下特点:首先,作为一种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人人即媒体,这也就导致了公众平台信息鱼龙混杂,谣言与真理并存,标题党大行其道,用户辨别有用信息、准确信息难度大;其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时效性很强,是一种即时性传播方式,只要公众平台发布者发布出去,受众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根据公众号类型,订阅号每天最多可推送一篇文章,服务号每月可推送四次文章,公众平台运营主体多能定时更新;再次,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方式互动性强,公众平台发布主体和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实时、多样化的互动,这种互动性可以使公众号主体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传播;最后,公众平台传播内容是多媒体信息的交叉(非单纯文字信息,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同时公众号推文的文风活泼,情感特征明显。
1.3 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基本概况
本轮统计按照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11工程”院校名单,通过在微信的“搜一搜”功能中输入“高校名称+档案馆”,对检索结果人工筛选识别出对应公众号并加以关注,同时考虑到检索公众号定名规则不一定使用规范的“学校名称+档案馆”格式,对未检出结果的高校再到其官方网站查看,如果无相应公众号信息,视为无微信公众平台,以2019年7月29号为截止时间,名单中112所重点院校最终共计获得公众号46个,收集到公众号推文1603篇,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概况
总体而言,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省份较为密集,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存在较多空白,地域分布不均匀,地区差异较大。而时间分布方面, 如图1,自2014年4月第一个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开设起,各高校迅速跟进,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间是开设的高潮期,之后逐渐放缓,目前,重点院校已经有40%的高校档案馆开设微信公众平台,总体数量适中。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包含服务和推文两个方面,其中服务方面包含馆藏介绍、预约查询到在线检索、在线业务办理等功能,推文则包括资源类推文和资讯类推文,相较而言,资源类推文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各类内容中是最出彩的。
2 档案文化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实践中的坚守
2.1 对信息原始记录性、真实性的追求
档案是对历史的原始记录,具有真实性的特征,档案管理的过程就是为了维护这种真实性,所以,原始记录性、真实性是档案人的基本价值追求,正如冯惠玲等人所言,档案管理方法多种多样,但其根本宗旨都是通过维护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来维护社会历史的真实面貌[3]。在档案工作的日常活动中,这种基本价值追求始终贯穿其中,同样的,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践中,高校档案人也始终以此为基准开展工作,由此在公众平台的信息传递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方面,作为这种价值追求的外化形态,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在其定名规则和实名认证的环节中,始终追求真实,避免给用户造成误解。公众号名称方面,多数档案馆都遵循“高校名称全称+档案馆”的规则,或者使用“高校规范化、通用性简称+档案馆”的模式,这种命名规则使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能更轻松地被更多的用户获取;实名注册方面,总共统计到的46个公众号中,实名注册的公众号38个,未实名注册公众号8个,多数高校档案馆都还是选择实名注册,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认可度,也是档案文化中对真实性原则的秉持和坚守,档案就要给人以无可争议、辩驳的概念,不求花哨,在当前公众号名目繁多,真假难辨的时代,坚持实名认证,有助于让受众减少信息辨识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的重头戏——推文,继承了档案编研的优良传统,坚持以对档案信息的深入研究为基础,遵循科学性原则,注重实事求是,推文的选题,尤其是资源类推文选题多源自档案,强调以真实可靠的档案为据,推文内容经过对档案内容的严格考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歪曲篡改档案信息的实际内容,主观臆断、简单拼凑、肆意割裂。单从原创性的角度来看,统计中资源类推文原创与非原创的比例为529:129。这一点在当前新媒体信息传播大环境下尤为可贵,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生成并传播,同时这些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谣言、杜撰等问题已经成为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顽疾,信息用户饱受其苦,档案类推文所尊崇的真实性原则无疑在混乱的新媒体信息时代中刮起一股清风,能有效净化信息传播空气。
2.2 对提供便利查询利用服务的追求
档案工作的终极目的在于利用,档案之所以被保留下来,就是为了能在若干年后需要使用时仍然能够被利用,所以,如果档案被束之高阁,档案管理就会变得毫无价值。所以,“用文化”在档案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档案法也因此明确将“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作为档案工作基本原则之一。
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实践中,对“用文化”实践与坚持主要就体现在档案查询利用服务的提供上面。从公众号类型看,统计所获46个公众号,订阅号34个,服务号12个,使用服务号的公众号侧重于服务功能的提供,多数至少提供预约查档服务,而能够在线办理业务的更基本集中在服务号上,这与服务号提供的功能较全面有关,而使用订阅号的公众号则更加偏重于文章的推送,所以高校档案馆在公众号类型选择上比较实用,多数能按照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类型。具体而言,服务提供方面,多数的高校(34所)还是会将馆藏说明、查档指引这类文档公布其中,少量高校(8所)提供预约服务,如预约查档、预约参观等,超过三成高校(17所)提供在线检索、查档服务,17个公众平台中嵌入了较为完善的档案在线检索或者业务办理模块,可见当前高校档案馆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时也并不单纯是将其作为一个宣传工具,越来越多的高校档案馆开始借助这个流量巨大的平台为更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公众号推文的推送方面,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两个类别的推文中,资讯类的本来就是以服务档案查询利用为主,而资源类的编研材料,则更是一种高级的档案查询利用服务,档案编研的基本内涵就在于“高质优效的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4],所以公众号推文本身就是全副心思都放在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上。
3 档案文化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实践中的创新
档案人在公众心中的刻板印象是工作墨守成规,容易让人联想到带着袖套佩戴老花眼镜的老年人,而不是充满活力灵活激情的青年人,他们埋头于自身琐碎的日常工作,机械而冷淡。[5]但在对1603篇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标题的统计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档案人,他们开始适应用户需求,积极融入外部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
3.1 情感更加丰富饱满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文的文风普遍较为活泼,情感相对丰富,而这与公众对档案人员的刻板印象是不一致的,那么实际操作中,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是如公众所一直认为的那么刻板,还是变得更加情感饱满丰富了呢?
以推文标题为分析样本,标题的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深厚情感,如讲到革命岁月,“九一八 | 这样的热血 很交大”、“厉害了 | 第一次提出 红军万里长征 特定用语的竟然是位交大人”、“不能忘却的纪念 缅怀我校历史上牺牲在雨花台的学生”、“被日寇残酷杀害的附中副校长赵敌七”等等,故事展开时,或激情热血,或深切缅怀,或沉痛悼念,用量化的数据来表达,就是情感值,正面情绪或者负面情绪,中性语句则为零。从已有的研究中看,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标题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占比达到6成,情感较为丰富,而非平铺直叙式的中性和缓语气,这体现出档案人在开展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工作中,能够更加投入情感,这种情感被体现在每篇推文的标题中[1]。
这样的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档案人情感的嬗变,在推文中高校档案人不再面目冷淡,而是情感丰富,而这种变化在推文的传播中发挥了积极效果。
3.2 及时响应时事
高校档案人更加积极主动的关注时事,回应时事。推文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即高校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平台推文很多都和时事高度契合,包括学生个人重要事项、学校重要活动、国家重大事件乃至国际局势。这里的时事不完全是时政新闻的概念,更多的是指用户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谓响应时事,就是响应用户的关注点,亦即是说迎合用户需求,关注用户实际需要,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推送。推文中有比较初级的追踪热点的文章,如直接转载重大事件报道;也有较高层次的追踪热点,如将馆藏档案资源与重大时事相结合,这些档案编研成果的推出,无不切中学校师生的关注焦点,很容易与读者形成共鸣,获得良好推广和传播效果,如结合三月八日推送女生相关档案信息,结合四六级考试时点推送历年师兄师姐成绩统计数据,结合校庆开展系列相关推送等;最高形式是制造热点,如国际档案日,很多高校都开始结合学校师生重大关切,通过线下和线上联动的形式为档案宣传教育造势,营造属于自己的热点新闻和事件,效果也很显著。
推文与时事相映成趣,回应用户需求,而非档案人闭门造车、自说自话,避免了为编研而编研的尴尬,这体现出档案人自身认识的转变和进步,公众平台因此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响应和好评,档案的育人功效得以最大化。同时,这种转变也使得高校档案人更加自信成熟,因为在将自身馆藏与时事相结合的过程中,尤其是与学校重大事项和国家重大活动高度契合乃至发挥重要作用时,档案人能够更真切的体会到自身价值,从而促使自身地位认知的觉醒,对自身价值更加有自信,同时,从用户的角度讲,档案不再是被束之高阁、与己无关的故纸堆,而是活灵活现的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有价值材料,这对公众而言就是一堂最生动的档案意识宣教课。
3.3 积极应用新元素
不同于传统的通知、公告以及传统档案编研材料相对正式、规整的文本特征和句式结构,“由于微信阅读多为快餐式、碎片式的浅阅读, ‘可读性’成为重要的评价标准”[6],微信公众平台在句式结构、句子内部组成单元的使用上以及标点符号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化,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推文同样大量使用了各式新元素,如流行网络语言的使用(out了,新技能get√,女神);疑问句(包括反问和设问)和感叹句的使用,特殊符号的使用(❤);另外语句内涵的轻松化展示,招聘公告写成“对于新同事,我们有这些期待”,放假通知写成“终于等到你|寒假福利大放送”等。这种语言风格的变化更好的适应了当前用户快节奏生活以及休闲娱乐化信息获取倾向,有助于推文获得更加有效传播。
除句式结构的变革外,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也越来越多的采纳和引入新的互动方式,微信运营中经常采用的网络投票、有奖问答和扫码关注送礼等方式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校档案馆的推文当中,这些互动方式的引入,增强了档案信息推送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参与意愿。
4 结语
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实践中所展现出来高校档案人的变与不变,核心价值观没有变也不能变,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手段、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高校档案人有必要时刻以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方式为导向改进自身工作,这对于增加档案的亲和力非常有意义。所以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这种对档案本真价值观与文化的坚守,档案公众号自身的特色得以保持,使之显著区别于其他公众号,这也是档案文化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馆也在时代变革中顺应潮流,适度创新,高校档案馆变得更加富有情感,更加懂得积极响应时事、响应用户需求,总起来说就是更加“亲民”,而不再是面目清冷、被动,从这体现出新时期高校档案人在日渐融入时代的同时凸显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