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我所见到的朝鲜
2019-11-13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它与中国隔江相望,一衣带水,渊源相连。我的舅舅和叔叔都是抗美援朝军人,因此我早就想到那儿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那个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地方。夙愿终于得以实现,1997年7月14日,共青团山东枣庄市委的领导带领我们枣庄市青年记者代表团一行数人,踏上了这块钢铁般坚强的土地。
从山东枣庄出发至辽宁丹东,我们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朝鲜之行。在列车与铁轨有节奏的碰击声中,朝鲜的历史在我的脑海中再现。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便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公元1世纪前后形成高丽、百济、新罗3个封建国家。公元10世纪高丽王国统一整个半岛,14世纪末,李氏王朝取代高丽,改国号为朝鲜。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48年,朝鲜分为北半部和南半部,分别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几十年来,朝鲜人民为半岛的统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各位旅客,我们的列车即将穿过国境线了!”乘务员的提醒声,将我从历史的回忆中拉回,原来火车正驶上鸭绿江大桥。看着桥下滚滚的江水,桥上的钢筋铁骨,我顿感凝重的历史再现在我的眼前。
列车驶过鸭绿江大桥,在朝鲜新义州边境检查站停下,安全检查后我们换乘朝鲜的旅行列车。按规定,中国的列车是不能在朝鲜的土地上行驶的,一种莫能言状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入朝前我们被告知,朝鲜的国情比较特殊,到那儿去不能带手机、望远镜、收音机、高倍照相机、摄像机。照相、摄像只能在规定的地方进行,不能随便拍摄。参观金日成、金正日纪念馆不能穿牛仔裤,超短裙,因为在朝鲜这类服装被看成是奇装异服,等等。入朝前的这些教育加上此时严格的边境检查,真使我们有些忐忑不安了。好在我们的导游是一位很不错的朝鲜姑娘,她的热情、幽默,使我们的心情逐渐好转。她告诉我们,朝鲜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强大,正在改变与世隔绝的状况,逐渐从铁幕中走出,走向开放。
新义州是朝鲜的特区,因为与中国的丹东市隔江相望,朝鲜便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兴办经济特区,中国有许多企业在此落户,辽宁、浙江的许多客商还在这里承包了商店,开展贸易,互通有无,眼下新义州还真有些像中国南方改革开放初期的样子。
经过八九个小时的旅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朝鲜首都平壤。我们下榻的地方叫朝中青年友谊大厦,是个四星级的宾馆,虽然这里的条件不能与国内的四星级宾馆相比,但倒也干净、清爽。在这里,我们品尝了正宗的朝鲜餐饮,主食有米饭、冷面、打糕、甲皮饼等,菜肴有泡菜、生拌鱼、烤牛肉、面酱等,味道清淡鲜辣。入朝前听朋友们说在朝鲜是吃不饱的,我便带去了一箱方便面,后来全部送给了别人。吃过饭后我在大厦的商场里转了转。在朝鲜,这里的人们爱穿传统的服装,男人穿高雅的长袍,女人穿鲜亮的腰阔裙,她们大都喜爱白色,故有“白袍之国”的美誉。
平壤是座美丽的城市,大同江横贯其中,江水清澈,两岸绿茵无边,花团锦簇。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这里高楼耸立,文化体育设施齐全,汇集了众多纪念性建筑。有世界最高的石塔——主体思想塔,有世界最大的门——平壤凯旋门,有当时亚洲最高的大厦——柳京大厦,有世界最深的地铁,有亚洲最大的体育馆,有金日成广场……
平壤最富标志性的建筑应该是万寿山上的千里马铜像了。铜像总高46米,用140吨青铜铸成,千里马昂首飞奔,蔚为壮观。在这里,我们先后参观了朝鲜革命博物馆、万景台金日成故居、人民大学习堂、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朝鲜美术博物馆、平壤大剧院等。在平壤一个偏远的小山包上,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志愿军纪念馆,这里面刻有几十万志愿军烈士的英名。纪念馆不大,纪念碑也不算高,这让我们有些不平衡,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毕竟有一个让英灵憩息的地方,想到这儿我们又稍稍得到些安慰,并庄重地为他们献上鲜花。
与此相比的是巍峨的金日成革命事迹馆,几十个展厅里展示着金日成的革命事迹,还有十几个展室展示着金正日的革命事迹,身穿朝鲜民族盛装的朝鲜姑娘神情庄严地为我们介绍着他们父子的革命道路。每当提到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名字时,她们会右手五指并拢高高举起,左手五指并拢放在胸前。提到金日成,她们一定会说“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提到金正日,准会是“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带着崇高的敬意。
在平壤,留给我深刻印象的一是朝鲜的儿童,二是平壤的市民,还有他们的精神世界。朝鲜是“少年的国家”,这里的孩子多才多艺。在平壤青少年宫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舞蹈、绘画,吹拉弹唱,其水平之高,令我们惊讶。朝鲜是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国家,尤其是对儿童少年的艺术教育很下功夫,幼儿园小朋友每人都要学一两种乐器,歌舞绘画更是必修课。平壤到处是一流的体育设施,而且大都免费开放。朝鲜民族十分重视礼仪道德,也非常热情好客,无论走到哪里,见到我们总是彬彬有礼,热情问候,主动让道,挥手再见。在朝鲜,人民的生活虽然苦了一点,但我感觉他们的精神却格外充实。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有明确的目标,有勤奋的工作,有和谐的社会大家庭,这是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幸福美满的精神基础。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先后参观了开城、妙香山等地。7月19日,我们驱车赶往板门店。几百公里路两边,到处种满了庄稼,但长势不太好,听说朝鲜化肥紧缺,可能是庄稼缺少肥料的原因吧。路边的行人不多,见到的人也都是行色匆匆。骑自行车的人很少,汽车更少见,都是中国老式解放牌汽车,偶然见到一些轿车,大多是朝鲜人民军将领乘坐的,基本上是奔驰、丰田等名牌车。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的超豪华丰田大巴车便到了朝鲜半岛中西部、北纬38度线以南5公里处的板门店。
湛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轻拂的微风,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惬意,只是当我们看到路边表情严肃、荷枪实弹的人民军战士时,才猛然感觉到这里还弥漫着战争的气息。板门店原为一个小村庄,因来往开城和汉城的旅客在此用木板搭建店铺歇息而得名,又因朝鲜战争而闻名于世。朝鲜半岛最具有分裂象征性的军事分界线就从板门店中心穿过,这条长达248公里的分界线将沿线8个郡、122个村庄一分为二,切断了200多条大小道路,阻碍了朝鲜南北方人民的感情和交往。
简单听取了板门店军事分界线情况介绍后,我们经过一条钢筋混凝土坑道进入公路,只见坑道两边架设着高高的铁丝网,巨大的方形混凝土路障摆设在坑道路口两边。一种进入战区的紧张感揪住大家的心。
距离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约一公里的停战谈判会场是板门店的一处重要景点,朝鲜战争中,美军多次“逃会”,除第一次停战谈判在开城来凤山庄举行外,1951年10月10日后谈判一直在这里进行,当时使用的是军用帐篷搭起的谈判会场。如今,帐篷没有了,代之以一栋“凸”字形飞檐斗拱的朝鲜民族风格建筑。房屋大厅宽敞明亮,双方首席代表及成员使用的桌椅按当时的位置摆放着,见证着那段岁月,昭示着那段令人们难忘的历史。
在停战谈判会场外与陪同的朝鲜人民军军官合影留念后,我们来到不远处的停战协定签字大厅。说起这个签字大厅,还有段故事。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前夕,这里什么也没有。美军提议在空地上临时搭建帐篷作为签字场所,而朝方和中方坚持要在永久建筑中签字。1953年7 月26日夜,板门店灯火通明,中朝两国百余名工程技术人员通宵达旦,仅用一天时间便奇迹般地建起一座近千平方米,具有鲜明朝鲜民族特色的建筑,让侵略者瞠目结舌。签字大厅里,铺着绿色军用毛毯的桌子上,分别摆放着朝鲜国旗和联合国旗。据讲解员介绍,在停战谈判签字时,美方代表本应拿出自己的国旗,但狡猾的美方却拿出了联合国旗帜,这样美国的武装侵略便被披上了“联合国军”的外衣。
走出签字大厅,我们驱车来到位于中央军事分界线上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会议室前,一条黄线将南北双方一分为二,这里对方绝对不得跨越。黄线上有七间平房,四间属于朝方,三间属于韩方,作为对话场所,不少会谈都在这里举行。为一比高低,在这个不足一公里的“联合安全区”内,竟有24座建筑物。北方有“板门阁”,南方有“自由之家”,北方有“统一阁”,南方有“和甲之家”。南北双方的士兵荷枪实弹,互相对视着,谁也不想比谁弱。我们看到,在南方士兵后面,几个欧美模样的士兵在来回走动,同行的朝鲜人民军军官告诉我们,那可能是美国兵或瑞典兵。
军事停战委员会会议室可以参观,但现在只有中间的会议室对外开放,北南双方共用,以桌子上的麦克风为分界线。如果双方同时有人进来参观,则要看对方的职务或级别高低决定先后。走进会议室,室内摆放着整齐的棕色桌椅,靠南方一侧的一个玻璃镜框内,放着15个朝鲜战争参战国的国旗。
战争的气息让人感到窒息,我们在里面仅仅停留了一会儿,便在朝鲜人民军军官的带领下,登上了“板门阁”顶层阳台。环顾四周,北南双方岗哨林立,关卡重重。双方各自竖起的分别为100米和160米高的两座旗塔相互对峙,互不相让。放眼望去,一条由铁丝网隔起的分界线,正无情地阻断着朝鲜半岛人民的往来,使无数破碎的家庭倍受煎熬,这种民族分裂带来的悲剧和痛苦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我想,一个民族总有它不幸的历史,然而为了本民族的利益和强盛,捐弃前嫌,结束分争,和衷共济,共谋强大,这才是它唯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