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睿智地等待积极地参与
——听“千课万人”陈昕《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9-11-13钱婷婷

报刊精萃 2019年6期
关键词:陈老师时钟课堂

钱婷婷

杭州经济开发区景苑小学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18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免有不少教师唯恐教得太少,导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复训练成了教师提高成绩的不二法宝。其实很多只是孩子完全可以不教,很多练习孩子完全可以不做,而行至关键处,教师需要和孩子一起慢慢斟酌,细细咀嚼。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现在提的问题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想法“单一”,无个性可言?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依赖老师的讲解?也许是我们教师走得太快了!

其实有时课堂需要等待,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地徘徊,徜徉在未知与已知,朦胧与领悟,生疏与熟练之间。但是,课堂等待也会造成教学进度滞后,这个时候教师该如何实施“课堂等待”,让学生积极参与,就需要一种睿智。

一、《秒的认识》一课

4 月15 日去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听“千课万人”陈昕老师的《秒的认识》这一课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孩子回答好了,教师不加以评论;学生答错了,教师无动于衷;体验时间长短,就算学生感受不到,教师也淡定从容。她是在等待,等待孩子进行完整补充,等待孩子主动思考,等待孩子独自感悟。想想自己以前的课堂,一节课整整40 分钟,讲的都是内容,最后留给孩子练习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候感觉自己很繁琐,什么都是自己在讲,讲得也很累,留给孩子的思考和发言时间实在过于狭窄,这样其实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今天突然感受到了:课堂需要等待,等待也是一种睿智。

陈昕老师《秒的认识》一课中,如何实施“等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问中的等待,话说:“聪明的教者总是善于提问,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是重要而有价值的。”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对其他学生有暗示的作用。这样的效果往往需要教师一些等待。

【教学片段一】

陈老师提高了语调:“秒针是怎么告诉我们几秒(计量秒)的?”问完问题,陈老师没有立马叫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站在那儿,细细观察着孩子们的神情,似乎想要让更多的人来回答。看着一双双都举了起来,陈老师才开始点名回答问题。一学生大声地说:“秒针每过1小格是1 秒。”陈老师听着很满意,将她的话写在了黑板上。这个时候,学生更加有了自信,又有一学生说:“秒针走过1 大格是5 秒。”陈老师立马夸了起来:“这不错!”这个过程当中,其实陈老师抛出的这个问题是相当有技术含量,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个时候陈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正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组织好语言,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在提出问题之后稍微等待一会儿,希望能够更多的孩子参与思考当中。像自己平时上课,总是一抛出问题,有个别优秀的学生举手了,我立马就叫了他(她)回答问题,正好答案也是我所希望的,暗自高兴。可是谁知道那些慢一点的学生到底思考了没有呢?对于他们,我们留的时间是不是真的太少了呢?

二、倾听中的等待

“倾听是教学艺术,等待是教学策略。教学要学会等待,等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教学片段二】

陈老师做出一副不明白的样子,问道:“如果秒针从12 回到12 时,过了几秒?”问完之后,过了一会个别学生举起了小手!有的说:“60秒。”有的说:“1分钟。”也有的说:“1时。”甚至还有人说:“59秒。”……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陈老师没有一丝多余的话。只说了一句:“呀!这么多答案,那我们还是来验证一下好了。”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很多,但是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老师并不会去打断孩子,或者反问:“真的是这样吗?”而是等待孩子述说完所以的答案,然后在进行反馈。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想着自己以前自己在上课等等时候,孩子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或者回答是结结巴巴,或者是回答错误,我就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语,生怕他把整节课都带偏了,导致整节课都成为了我的独角戏,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自信心有可能就会被我所打压,导致举手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敢发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时候还是需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做一个倾听者,等待孩子发表完自己的想法,只有正确对待学生所回答的内容,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体验中的等待

“体验”在字典中的解释: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所以说“体验”是非常难以捉摸的,也是非常飘渺的。

【教学片段三】

陈老师用期待地眼光看着孩子们,高兴地说:“看看谁脑子中的时钟最准?等下我会把时钟打开,但是没有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靠着,10秒时间到了请你把手举起来,再看看时间是否准确。可以没吗?”学生异口同声“可以”。这时候课件出示无声动态时钟(前3 秒有声音,后来没有声音),慢慢地大部分孩子已经举起手。其中有一个学生一直没有举手。陈老师好奇地问这个学生:“你觉得10 秒到了吗?”这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没有。”陈老师耐心地说:“为什么?你看看时钟。”说着陈老师手指向了大屏幕。学生轻轻回答:“因为我只听到了3 次响声,后来一直没有听到。”陈老师这才恍然大悟,笑了一笑,回答:“后来是老师把声音关掉了呢。请脑子中的时钟准的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顺便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好多学生回答了自己方法。接着陈老师又说:“那现在再一次感受一下10 秒,这一次直接不给声音了。”滴答滴答时间慢慢过去,体验完之后,陈老师竟然又让学生感受了60秒。其实时间的长短既看不见又摸不到,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这样的体验并不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对于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老师也不急不躁,慢慢引导,而且不断地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陈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我修正,逐步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突出学生“悟”的过程,努力营造具有生长空间的课堂。其中陈老师2 次让学生体验10 秒的长短。第一次是先直接感受10 秒,经过学生交流方法,再次体验10 秒的长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体验,有利于学生更好建立时间观念。平时对于这种时间,人民币等的教学内容,教师总是怕在体验上面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于是就会直接跳过这个环节,或者是直接出示结果,根本不会让学生体验了一次又一次。

结束语:

总之,等待,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教学手断,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一门艺术,当然课堂中的等待并非毫无规则,可以任由我们随心所欲,更让等待发挥应有的作用,确实等待是一种睿智。

猜你喜欢

陈老师时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古代的时钟
嘻游课堂
我的科学老师
这个时钟一根针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