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景辉:我国白羽肉鸡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9-11-13

北方牧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白羽禽流感肉鸡

白羽肉鸡自上世纪80 年代进入我国以来, 短短的30 多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饲养方式从原来的粗放零散饲养到现在的全自动环控养殖模式, 产业模式上从过去的小规模散养到如今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经营方向上由原来的政府主导、 出口为主, 逐渐转变成市场开放、 适者生存。

是什么造就了白羽肉鸡行业的巨变? 是什么决定着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 本报从7 月16 日起开设 “中国白羽肉鸡行业大咖访谈录”,畅谈白羽肉鸡产业背后的故事。 特专访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 让我们一起听行业大咖讲行业故事。

谈产业 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白羽肉鸡行业在这70 年间从无到有,实现了本土化的蓬勃发展,您如何看待白羽肉鸡行业的发展历程?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在我国的居民肉类消费中, 白羽肉鸡产业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景辉: 白羽肉鸡产业的发展进程实际上是和改革开放同步的,我国在40 年多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而白羽肉鸡产业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白羽肉鸡在西方国家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食材,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增加出口创汇, 因为当时外汇对我国来讲极为重要, 外贸公司发觉以日本为主的邻国对鸡肉的需求量很大, 但是当时我国又没有白羽肉鸡产业, 传统土鸡又不能满足出口要求, 于是外贸公司率先引进白羽肉鸡。 所以,白羽肉鸡的引进是以出口创汇为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第一家外资企业正大集团在1978 年进入中国,也将“公司+农户”的理念传入国内。 众所周知,正大集团在配合饲料方面给中国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实际上泰国正大集团同样把白羽肉鸡产业一条龙模式也带入了中国。 从那时起,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就有了以外贸、 合资企业为主导的企业模式。 从上世纪80 年代初开始, 一直到以后的20 年时间里,都以出口创汇型为主。 直到1997 年,中国香港发现首例H5N1 禽流感,对以外贸出口鸡肉为导向的白羽肉鸡产业一个迎头打击。 因为当时H5N1 禽流感极为罕见,对家禽传染威胁很大,正巧那时香港刚刚回归,西方国家认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香港发生禽流感相当于中国发生禽流感, 就纷纷停止中国鸡肉的进口, 这就给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当头一棒。

当时, 肉鸡产业实际上已经到了外贸体制、民营体制、外资体制、国有体制的“四架马车”,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外资企业包括正大集团、大成集团,以及耳熟能详的上海大江、吉林德大。 还有由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的一批生力军, 像北京华都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下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 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 也出现了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比如圣农、仙坛、民和。 外贸企业在那时已经走向了末端,但仍然存在。 这就是当时白羽肉鸡产业的“四驾马车”。

当第一次发生禽流感疫情时,我们当时以为疫情对行业产生的影响会很短暂。 事实上,从1997 年到2003 年,禽流感不仅仅在香港,也来到了大陆,每一次禽流感发生时,主要西方出口国都会对中国闭关。 然后疫情减小后,再对中国开关,这样反反复复直到2003 年,我国辽宁发生了H5N1 高致病禽流感, 西方国家特别是以日本为主的国家就彻底停止了中国生肉的出口。 这对以外贸为导向的企业实际上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到上世纪90 年代末期,一个国内市场发育的新信号——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洋快餐之所以进入中国市场, 就是基于中国已经有了规模化、 水平化的白羽肉鸡产业。 洋快餐在中国开店,也就开始培养了国内市场。 以出口为导向再加上洋快餐, 使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出口,一条腿走洋快餐,实际上这两条路并不能消化所有的白羽肉鸡部位, 一些副产品培养了中国广大城乡老百姓吃白羽肉鸡各个部位的良好习惯。

2003 年以后外贸导向出口彻底没有了, 倒逼着行业转型升级走向国内市场,以国内市场为导向,逼着我们去转移, 又逼着我们以完全熟食化、深加工化为导向,这致使一些大的白羽肉鸡公司,无论是合资的、民营的,还是国有的,都在浴火中又重生,迎来了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以熟食为导向的快速发展。 所以中国白羽肉鸡产业第二个发展阶段是从2003 年到2011 年,又迎来了一个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上数量、获利润的第二个腾飞期。

2012 年以后, 中国白羽肉鸡行业又出现了调整,调整有几个信号:第一,2012 年中国发生H7N9 流感疫情, 给白羽肉鸡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的同时也对中国家禽业产生了严重的重创;第二,白羽肉鸡本身行业自身出现问题,2012 年开始有媒体报道速生鸡、药残鸡事件,有些企业被曝光, 展示给大家镜头里面的是每天都喂药, 长42 天就出栏,2014 年的肯德基药残事件, 以及福喜事件, 福喜事件进一步打压了白羽肉鸡产业自身市场。 这些事件重叠在一起, 对白羽肉鸡家禽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实际上, 当时的白羽肉鸡产业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因为白羽肉鸡产业从2003 年到2011 年迎来了长期向好的局面,行业快速发展,一个标志就是引种量, 从祖代鸡全部依赖国外引种 (祖代鸡引进来以后在中国饲养生的下一代叫做父母代,父母代再下一代叫做商品代),2010年引种量是100 万套祖代鸡, 体量较大。 理论上,100 万套祖代鸡可以产生50 亿只商品代,这么一个体量当时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肉类了,当时已经除了猪肉, 第二大肉类就是白羽肉鸡。 到2013 年,仅仅用了三年我国祖代鸡引种量就达到了154万套,三年就增加了50%,释放的产能商品代应该是2014 年和2015年。 但是,2012 年市场就发生了问题,2013 年发生了严重的禽流感事件,所以那么高的引种量,正常市场都无法承担15%的年增长量。 在100 万套的基础上, 三年就涨了50%,平均一年上涨15%,正常市场都没法容纳, 何况那几年,2013 年2014 年发生普遍了禽流感事件和单一的白羽肉鸡负面事件,两股流,一个是市场阻力大大增加, 一个是供应量快速增加。由此,造成了白羽肉鸡陷入了第二次“浴火”,第一次“浴火”是出口受限,第二次“浴火”是产能过剩,市场带来严重阻力。从2013 年到2015 年, 这三年中国白羽肉鸡市场又陷入低谷。

2014 年初,行业从业者开始组织起来,成立了白羽肉鸡联盟,联盟成立目的就是在当时情况下自身控制产能,削减产能。 在这一过程中,从业者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我觉得这个牺牲也符合后来国家提出的限产能、调结构战略。白羽肉鸡实际上走到了国家的前面, 先把产能调下来, 这是当时联盟的第一个重要工作。 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扭转行业谣言,促进市场恢复,树立消费者信心。 白羽肉鸡联盟成立背景是控制产能、加强自律、促进消费,共同呼吁国家、 呼吁媒体和消费者沟通,减小白羽肉鸡销售市场阻力,这是第二次浴火重生。

经过加强行业自律, 以及国际范围内也发生了禽流感疫情, 造成可供种的国家难以供种,两三年后,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实现了产能控制,达到了理想的程度。再通过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在社会各界的声援和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 与行业媒体进行合作。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发声,市场阻力被消除,标志性信号就是2017 年下半年H7N9 在原农业部的组织下实行全国性免疫,人们对消费家禽的阻力就被消除了,加之联盟对速生鸡、药残鸡等负面宣传的科普, 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高质量健康发展。

近两年, 白羽肉鸡行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了解与认可。 很多白羽肉鸡行业的上市公司获利丰厚,超过中国所有经济板块, 可以说白羽肉鸡又在国民经济中充当重要角色。

去年8 月份, 中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后,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特别关心未来中国市场猪肉的减少, 国民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多次召集有关会议,研究在非洲猪瘟的情况下, 中国肉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经过几次研究决定,把发展禽肉作为应对非洲猪瘟造成的可能市场短缺和价格波动的重要抓手。 所以政府在政策层面开始对发展禽肉进行部署, 将迎来了市场利好、政策导向时期。

回顾白羽肉鸡产业的40 年发展历程, 我认为白羽肉鸡行业初期是高起点、高水平,以出口为导向,虽然出了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与同期的其他畜种相比, 白羽肉鸡一直走在前列。 一个数据说明这一点, 白羽肉鸡一直是中国出口肉类最多的肉, 一直是农产品中保持贸易顺差的一个品种, 每年出口几十亿美金,进口十几亿美金。主要的出口是日本、欧盟、美国等食品安全标准较高的国家,所以,白羽肉鸡在这一点上也充当了中国的名片。

目前, 白羽肉鸡作为我国第二大肉类消费,人均消费8 千克以上,是老百姓餐桌离不开的肉类。 无论是洋快餐,还是中式快餐,白羽肉鸡在菜单里面都充当了重要角色,所以白羽肉鸡已经紧密地和老百姓生活结合在一起。 白羽肉鸡的生物学特征(经济性、单一性、营养性、便利性) 在所有的大宗畜种里有较强的竞争力, 所以白羽肉鸡才能成为世界上人类消费最多的肉类。当然,由于我国是猪肉销售大国, 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猪肉占92%,牛肉和羊肉占8%,没有鸡肉。 40 年过去了,我国鸡肉占到了20%以上, 猪肉下降到60%多。所以我相信,作为环境友好型、经济型、健康型的畜牧业,未来, 白羽肉鸡将在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信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 老百姓的饮食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和调整; 相信白羽肉鸡可以牢牢占据我国第二大消费肉类。

当前, 白羽肉鸡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白羽肉鸡的年屠宰量在50 亿只左右,人均消费在4 只左右,预计在五年左右,年屠宰量将达到75 亿,不出10 年,产能将达到100 亿,到那时,中国人均消费费白羽肉鸡将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16 千克)。

在白羽肉鸡产业的40 年发展历程中,也面临着一些课题。关于我国白羽肉鸡种源的问题,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白羽肉鸡育种的支持政策, 行业内也有很多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利益、 行业利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几年努力, 成功就在眼前。 我想不久的将来, 或者明年我国自主育种的白羽肉鸡就将走向老百姓的餐桌, 去和世界上的白羽肉鸡育种公司平等竞争。 相信,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在这点上不会输于他们, 并且有理由相信会超越他们。所以,现阶段的育种工作对白羽肉鸡行业而言将会是一座新的里程碑。

谈科普 行业大发展应加强科普宣传

记者: 在不久前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民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答题中,“71%的答题者觉得速生鸡是催出来的,实际上,速生鸡主要是动物育种与科学饲养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这也说明了白羽肉鸡的科普之路任重道远。 下面请您介绍一下, 下一步行业在引领白羽肉鸡科普方面有哪些着力点?

李景辉: 关于白羽肉鸡负面的新闻,或者叫做广大消费者的误解,这一点不奇怪。直到今天,美国的白羽肉鸡人均消费量达到了40 千克以上, 但是仍然有很多美国民众认为白羽肉鸡含有激素。 因为涉及这方面知识是相对专业的生物学知识,不是每一个人能够认知的,也不是专家说一句话老百姓就信的,这是社会现象,也是社会问题。 为此,许多西方的白羽肉鸡消费大国,在主流行业网站首页上一直挂着一条白羽肉鸡之所以长得快是遗传、育种、营养、管理的结果,没有激素的新闻,西方到今天还在这么宣传,是人类普遍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正视行业负面新闻,也不必惊恐万分。但是, 我们有责任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宣传和科普。 所以白羽肉鸡联盟的核心工作之一,用一句口号是“千方百计促消费”,这句口号包含了行业和消费者层面之间所有的沟通,向消费者来传播真实的白羽肉鸡,这项工作是持续的、永久的、不会停顿的。

关于71%的答题者觉得速生鸡是催出来的这一调查结果, 我不怀疑抽样结果的准确性,但我想问,这71%的答题者吃过肯德基、麦当劳、宫保鸡丁、鸡排饭吗?如果这71%的人说“我不吃”,我认为白羽肉鸡行业不会发展到今天。 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这71%的答题者几乎都吃过上述的菜品, 是在吃和说之间有一个误区和误差的。 我认为白羽肉鸡的科普宣传工作既重要又急迫, 必须把科普知识直接灌输给消费者, 要将各种宣传渠道都动员起来。 通过白羽肉鸡联盟进一步的成长,联盟核心工作可能从控产能、调结构,变为永久性的促进消费。所以要会正视这些误区的比例, 逐步沟通,希望比例能够减少,能够让更多的人主动去消费白羽肉鸡。

猜你喜欢

白羽禽流感肉鸡
给肉鸡带上小眼镜 性格变温柔还长肉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快快长慢慢长
禽流感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
发现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