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惩治和预防我国农村基层腐败问题的若干建议

2019-11-13王绪鑫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新生代 2019年15期
关键词:腐败问题农村基层基层干部

王绪鑫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引言:我国共有行政村近70万,数百万的农村基层干部,他们都身处在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唇齿相依,一言一行都直接代表了党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治理农村基层腐败的重要性,“微腐败”一点都不“微”,治理一点都不能松,决不能在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掉链子”。

第一章 农村基层腐败问题的成因

1.1 主观性原因

1.1.1 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

经济人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将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作为目标的。农村基层干部也是经济人,但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同时具有“经济人”与“公共人”两重属性,产生了身份角色上的冲突。如果基层干部的公仆意识、职业道德弱化,极易被个人利益驱使,产生腐败问题。

一、法治意识薄弱。农村基层干部接触到的通常都是所谓的“蝇头小利”,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认为占一些小便宜都是无所谓的,并抱有“法不责众”的心态,致使法律意识愈加薄弱,基层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二、廉政意识不强。许多基层干部认为自己的职位不高,权力也有限,廉政建设只是针对那些公务人员。自身的工资收入又不高,常年扎根于农村基层,很少享受到优越的物质生活,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腐败行为。

三、宗旨意识不牢。部分基层干部公仆意识弱化,以公谋私,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脱离群众,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自身素质不高。不少的基层干部是由基层自治选举产生的,在当地的威望颇高,但自身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等等可能偏低。而且部分干部沉湎于实用主义,学习态度不端正,工作与学习有时会产生一些冲突,便以工作忙为借口拒绝学习进步的机会,导致自身素质提升缓慢。

1.1.2 农村基层群众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干部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广大的农村群众。很多村民接受的教育水平不高,学习能力差,拒绝接受新事物,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对于国家大事很少理睬,认为与自身关系不大,以至于对许多国家新颁布的政策都不知情,给了部分基层干部腐败的可趁之机。

不少村民的小农思想依旧根深蒂固,注重眼前利益,缺乏自我判断力,容易被人哄骗。又比较传统守旧,认为“天下的乌鸦一般黑”,默认了部分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天生还有一种“畏官”思想,害怕受到打击报复,或许也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而知情不报。

同时,需要注意,村委会等农村基层组织是群众自治性组织,是广大基层群众自己管理自己,但群众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的赋权者,却经常与行使权力者进行非规范的互动,也使得腐败问题日益猖獗。

1.2 客观性原因

1.2.1 制度方面

一方面,关于反腐方面的立法多数是针对公务人员的,对于农村基层干部的约束力不大。其次,反腐方面的立法注重惩罚腐败行为,而轻视了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再次,反腐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有人采取新的方式进行腐败行为,而立法很难及时地从实际出发更新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管理制度也存在很大问题。首先,农村基层的财务制度不完善,账务审批混乱。不少农村会计身兼数职,权责过于集中,监督力度不够,很多村委会计又是半路出家,自身素质并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对上级唯命是从,给了腐败分子可趁之机。

其次,农村基层干部任用制度也存在着漏洞,有着“一把手负责制”异化的危险。当下,任用基层干部的权利仍集中在少数领导手中,难免任人唯亲,“贿选”情况又难以界定,宗族势力庞大,村民选举经常流于形式。不少农村的村长与村支书都是一个人,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滋生基层腐败问题。

再次,村务公开制度也存在问题。村务公开可能只公开了村委想发布内容,容易导致避重就轻、黑箱操作甚至公开虚假内容的现象。村务公开的载体也比较单一,公开时间不固定,信息传递滞后等,致使村务公开达不到理想效果。此外,村中资产、资源管理混乱,农村基层干部奖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同时,要注重制度的执行,就算制度是完美的,执行不到位,也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1.2.2 监督方面

国家纪检部门经常受时间、地区等因素限制,无法对农村基层进行彻底监察。基层同级之间的监督碍于工作关系、权势制约等形同虚设。群众监督虽然能切实的从群众角度来评价基层干部的工作,但由于“畏官”的思想,或碍于人情等,敢怒不敢言。社会舆论监督可以靠媒体在社会上形成轩然大波,但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良莠不齐,并且在参与治理农村基层腐败问题上具有很大局限性。网络监督是近几年兴起的监督方式,“离中南海最近的网络”、“鼠标直通中央纪委”,但很多农村群众根本不了解网络,更不要提进行网络监督,而且网络监督的门槛较低,举报信息错综复杂、真伪难辨,监督效率低下。

监督在时间上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但在治理农村基层腐败的问题上过于重视事后监督,而轻视了事前和事中监督。事后监督过程中也有模棱两可的情况,比如制度中“情节严重”等词句,使得监督当中的人为因素增加,刚性不足。

1.2.3 社会文化方面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然传承下来许多优良的思想和文化,但是也要细加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比如“官本位”思想、等级思想和特权思想等,使得不少的农村基层群众天生就有一种“畏官”思想,部分基层干部就产生了高人一等、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谋私的想法,这些对治理农村基层腐败问题都产生了很大阻碍作用。

另外就是“人情社会”。农村基层干部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其所在的乡村本身,在工作当中难免会经常接触到自己的亲戚朋友,易导致任人唯亲、建立“关系网”等腐败行为。同时也要注意黑社会、宗族势力以及基层以外的人员充当腐败保护伞的情况,将扫黑除恶进行到底。

1.2.4 廉政教育方面

在研究如何治理农村基层腐败问题的同时,为了防患于未然,廉洁教育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争取让基层干部们从心里就“不想贪”,牢固构筑基层干部们“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思想防线。

但是基层工作十分复杂繁琐,许多干部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培训,容易形成注重工作绩效,轻视廉洁教育的风气。廉政教育本身也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更新,很难与实际情况紧密相连。廉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但在农村基层执行的过程中,有时被有意无意的扭曲了教育对象,从基层干部或者可能成为基层干部的人群转移为妇女和儿童,使得廉政教育流于形式。

第二章 农村基层腐败问题的惩治与预防

2.1 治理农村基层腐败问题的途径

习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重要论述,首先就是要建好笼子,完善健全各项制度 其次就是关住笼子,加强多维度的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最后还要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2.1.1 完善相关制度

一、完善惩治和预防农村基层腐败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有关基层反腐的法律法规。其次,根据情况将农村基层的相关制度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强化对基层干部“不敢腐”的震慑作用。最后,对检举农村基层腐败行为的群众或媒体等加强法律保护,以防受到打击报复。

二、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农村基层干部任用制度。农村基层干部的选举和任用必须完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选举法》以及18年12月新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规执行,杜绝县、乡政府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指导作用异化成领导作用,或黑恶、宗族势力等影响选举和任用的现象出现。加强选举的宣传力度,贯彻民主参与,鼓励村民也参与到选举当中,优化候选人的范围,同时了解自己手中的选举权,强化选举全程的各方面监督,对选举中出现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三、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制度。首先,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公开的内容必须全面真实,对于村民感兴趣的、敏感的问题更不可以故意回避。其次,公开的载体要丰富化,除了传统的村务公开栏、村民会议外,可以利用广播播报、网络科技,多个维度上全面生动的向群众公开村务。再次,公开的时间必须定期、及时,使上级政府组织和群众能及时了解当下的工作情况,便于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最后,要注重群众对公开内容的反馈,以改进工作,不能只“告诉”群众,而对群众的回应不管不问。

四、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与薪酬制度。首先,农村基层组织的职级较低,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所以可以给基层干部们一些政治前途上的希望,比如,可将优秀的基层干部纳入到公务员当中。其次,可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工资,实行绩效考核的制度,奖优罚劣,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再次,可以给予农村基层工作人员五险一金的社会福利待遇,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为人民谋福利。

此外,也要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财务制度,加大处理农村基层干部腐败行为的力度,努力创新基层组织的工作方法,比如村委干部轮值制度,打破一把手负责制带来的权力垄断等。

2.1.2 强化多维监督

一、完善专业监督体系。首先,强化针对农村基层的监督力度,健全党内的基层巡查制度。完善地方纪委派驻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推动管党、治党责任的全面覆盖。可以效仿香港廉政公署,建立专门的基层监察委员会,与党内的纪检委等纪律监察部门,采取“一线查”、“联合查”、“交叉查”等形式共同监察。其次,严格执行并完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及“三重一大”等制度。最后,完善基层的分权制度,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散开,相互制约,预防出现腐败现象。但“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确保各级执纪队伍能秉公执法,“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二、强化群众监督。首先,加强民主监督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群众具有监督意识。其次,完善群众监督的渠道,不能出现报案无门的情况。再次,可以主动向群众了解情况,定期入户调查、走访调研。第四,奖励举报群众,同时注重保护举报人的隐私,以防受人打击报复,如果发现报复现象,要严厉惩治打击报复者。此外,也要坚持重大决策群众旁听等制度,注重群众反馈,实现民主决策。

三、注重媒体监督。首先,对报道腐败行为的媒体进行奖励,鼓励媒体去揭露和报道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确保媒体不会由于一些经济问题而向腐败势力低头。其次,对有揭发行为的新闻媒体人加以法律保护,以防受到打击报复。再次,培养新闻媒体人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最后,可以将群众监督与媒体监督相结合,二者产生合力,扩大二者的效用。

四、重视监督方式的创新。如十八大之后,中央巡视组首次推出了短信举报。对网络监督也可以创新,例如,可以开通专门接受举报信息的微信公众号、QQ信箱以及微博等,使网络监督更高效。

2.1.3 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自身素质。首先,注重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可将基层干部的升迁和工资与文化学历挂钩,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政教育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经费、师资和教育地点等的落实。再次,创新思想建设的途径,摆脱传统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方式、用更加丰富的内容进行廉政教育。同时,也要增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立足于实际,因材施教。最后,可以采取提高福利待遇等办法,来吸引更多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农村基层干部或者大学生“村官”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基层事业当中,提高整体素质。

二、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首先,在农村基层设立公共阅览室、图书馆等,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其次,可利用网络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传播给群众。除了文化学习,也要设立篮球场、运动场等,增强群众身体素质。还要加强群众的政治、法律和常识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的维权、行使监督权,避免与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非规范互动等。

三、整治黑恶势力。首先,基层政府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在针对传统黑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关注农村基层的宗族势力以及“村霸”的问题。其次,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当中的有力作用,鼓励群众举报黑恶势力人员,并加以奖励,同时注意保护举报人及其家人的安全。再次,通过多方面联合、深入调查、精准行动,挖出隐藏在党和国家内的黑恶势力“保护伞”,从源头上打击黑恶势力,也要谨防黑恶势力向党和国家内部的“渗透”,保持党的纯洁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结论:农村基层反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在党的十九大以来,更是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但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继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反腐中产生安全感、获得感,谨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猜你喜欢

腐败问题农村基层基层干部
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着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