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文化自信观

2019-11-13李颖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530299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价值观

李颖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 530299

一、文化自信的来源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自身文化富有生命力、影响力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为文化自信提供养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不断为文化自信培育丰硕的果实,经久不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文化自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在内容上,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优秀文化。如“民为邦本”体现了民本思想,“鞠躬尽瘁”体现了为国家社稷的一种大无畏精神,“精忠报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等。自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就有讲究天人合一,追求天下大同的文明社会。这与我们现在追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一致。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首先就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不断完善和创新,以此为基石,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在影响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为世界文化自信做出了贡献。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源源不断的优秀中华文化影响着国际文化市场。自秦国统一六国以来,周边邻国会进行朝拜并学习其文化。在汉朝、大唐期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不断影响着世界各国,如丝绸之路,将中华传统文化播撒在了中亚、西亚的土地上。又如,在唐朝时期,鉴真和尚东渡,使中国佛教文化传入日本,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雕刻等等也在同一时期进入日本。再如,在元朝时期,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游览中国后所著《马可波罗游记》,引发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为海上丝绸之路做出铺垫。

(二)中国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期间,以优秀品质、强大的理想信念所铸造的革命文化。

在最艰苦、最困难的革命道路上,是马克思主义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信念和力量。在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出了很多不朽的革命精神,如“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抗日战争中,民族生死存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英勇作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这彰显了中国共产人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后一次次奋起的原因,是因为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撑。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崇高理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就是全中国人民在被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中获得彻底的解放。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当时的环境中,它们都只是中国广袤大地上的点点“星火”。尽管现实残酷,中国共产党人仍然不动摇地坚持解放全中国,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理想,才使得我们党从弱到强,最终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中的优秀分子、中坚力量所坚持的实现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的信念以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无疑是中国文化自信核心的萌芽。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力量之源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当代中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核心价值观为动力,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明确对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新时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建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我们要拥有充足的文化自信,相信中国文化之力量,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希望。

二、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形成

(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继承是习近平文化自信观形成的文化之源

文化从的历史发展中看,它具有民族性、历史性与传承性的特征。从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来看,“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这就给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经济与配置资源的关系提供了有利借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有着正确的指导作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都深受习近平的推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体现了中庸、合和的中国智慧,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的来源。例如,在国家发展模式上,中国历来都认为“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合适,只有本国人民最具有发言权。这些都表明了习近平的文化观的形成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对中国革命文化的总结和传承是习近平文化自信观形成的思想之魂

近代中国人民备受屈辱和压迫,激起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在斗争中孕育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开始进行不屈不饶的革命斗争和对中国发展方向的艰苦摸索。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合起来,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革命文化。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实现民族独立、获得民族解放的思想引导;是坚持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来源于中国人民的实践活动,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诉求的文化。近代的中国革命文化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指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我们应该多一份思考,牢记中华民族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和警示,从中获得有益的镜鉴和启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既需要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和传承革命文化,通过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向导。

(三)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的认识是习近平文化自信观形成的活水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文化。它是在新时代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在新时期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习近平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和人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百年历史奋斗中,始终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成果。同时,它也是对中国目前社会环境的反映,是现今人民群众的价值向导和精神支撑。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着习近平文化自信观。

三、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在当今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就是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以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基础,以更好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目的。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在精神层面上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文化发展处在良好的势头上。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当前文化发展现状,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按照社会主义制度特色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满足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质的发展。坚持人民主体性,创造出人民喜欢的、满意的文化作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生存延续的精神纽带,是我国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纵观社会历史的发展,核心价值观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对于社会的和谐安危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阶段,我国主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次阐述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反映了时代精神,为我国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指明了方向,指出要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公民,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要求与各种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相结合,通过强化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要将其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营造社会主义文明新气象。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因子,根深于中国人民思想中,并影响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所以要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依靠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道德观念,把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时代相结合继承、发展与创新,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最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四个”伟大精神。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四个伟大”精神,就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出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价值观(二)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